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桑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徳斯·桑結嘉措(1653—1705)政治家、學者。拉薩人。1679年桑結嘉措任第五世第巴,管理西藏地方政務。 1簡介

在任期內,他動員全西藏的人力、物力營修紅宮部分,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終於在1693年完成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擴建工程。  桑結嘉措是一位學術造詣頗深的著名學者。他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四部醫典》進行了整理、校對、修訂和註解,還編著了《醫學廣論藥師佛意莊嚴四續光明藍琉璃》、《五世達賴喇嘛傳》、《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傳》、《黃教史》、《法典明鑑》等20多部有關藏族歷史、宗教、文化、醫學、醫藥、天文、歷算、法律的著作。他還在拉薩藥王山上建立醫學利眾寺,開設了多門課程,除了學習書本上的醫學知識外,要求學生臨床實踐和到外地學習,加強學習成果交流,培養了一大批著名的藏醫學工作者。

2詳細介紹

第巴·桑結嘉措的身世及任職後幾件大事

(一)身 世

桑結嘉措 ,一六五三年(陰水蛇年、癸丑)生於拉薩北郊大貴族仲麥巴(grong—smad—pa)家中。西藏流行一個傳說,認為他是五世達賴的親生子。也有人認為五世達賴不可能做這種荒唐的事而予以否認[10]。不過,我們在五世達賴的傳記里還是可以找到一點蛛絲馬跡。一六五二年(清順治九年)當五世達賴動身晉京以前的某一個日子裡,他從哲蚌寺到色拉寺去,路線是沿着山腳的小道走的,當中就必然經過仲麥巴的府邸。在那裡過夜,當夜,仲麥巴的主婦侍寢。而傳記里說,這位聖體化身的觀世音菩薩在那裡遺落了一粒珍珠寶鬉上的寶珠。這是西藏作家慣用的婉辭手法,隱晦地敘述這一事實。及至後來,五世達賴對桑結嘉措的特殊感情,精心培養,更使人相信這一傳說的真實性。何況五世達賴做為黃教徒但是奉行紅教的儀軌,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正是他在仲麥巴家過夜的第二年,桑結嘉措出世。

桑結嘉措的生父名叫阿蘇,生母名叫布赤甲茂,還有一位聲名顯赫的叔叔,那就是第二任第巴一一仲麥巴陳列嘉措。所以,桑結嘉措自小在叔叔的教育下,得到很好的教養和薰陶。八歲時,他被送到布達拉宮,在五世達賴的直接培養下,開始嚴格的,全面的經學教育。看來,五世達賴不僅僅想把桑結嘉措培養成佛教學者,而且是想把他訓練成自己的接班人,也就是一個學識淵博、具有政治魄力和敏銳幹練的辦事能力的活動家。除了一般的佛教學程以外,還普遍地涉獵梵文、詩學、醫藥、天文、歷算、文學、歷史等等各個學科,並且取得優異的成績。隨着年齡的增長,桑結嘉措已經成為出色的年青學者。一六七六年,當第三任第巴羅桑圖道辭職時,[11]五世達賴指定桑結嘉措接任第巴。可能是條件還不成熟,特別是由於和碩特的達賴汗方面沒有表態,桑結嘉措就以「自己年紀太輕,閱歷不夠」為理由,拒絕這一任命。於是,推出一位緩衝人物,扎倉涅巴(布達拉宮財務總管)羅桑金巴出來擔任。三年後,即一六七九年,羅桑金巴辭職。這時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五世達賴專門頒布了一分文告,詳細地向三大寺僧眾介紹桑結嘉措虔敬的品質和優異的學識,幹練的工作能力,要求僧眾同意他繼任第巴。這一份文告後來被收進五世達賴傳里,並在布達拉宮正門入口處的德陽廈過廳的南牆上,工筆書寫這一文告全文,下面端端正正地打上五世達賴兩隻手印(金粉)[12],這就表達了達賴希望把他推上第巴職位的焦急心情。水到渠成,儘管和碩特汗王抱着警惕,有時甚至是敵意的眼光,但是,桑結嘉措在三大寺僧眾的歡呼聲中登上了第巴這一繁重而且尊榮的職位。

(二) 秘喪

一六八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五世達賴病逝於布達拉官,終年六十八歲。第巴桑結嘉措面臨這一十分嚴重的局面,做出了「秘喪不報」的決定。在五世達賴傳里說達賴本人預見到他即將園寂,將要造成政治上的真空。為了黃教的利益,應該實行秘喪,直到他的轉世能夠獨立掌管政教事務時為止。這一說法雖然被認為是五世達賴的遺策,但似乎是第巴桑結嘉措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因為這一本傳記是他的大作)我們推測當時需要秘喪的原因是:

1,拉薩當局和拉達克部落之間的戰爭尚未結束,而蒙古和碩特達賴汗的弟弟甘丹才旺正統帥軍旅,督師在外,如果宣布達賴之死,可能影響戰局,而且對軍隊無法控制。

2,五世達賴的聲望,以及與清王室之間的密切關係是用來對付蒙古和碩特汗王的重要手段,一旦宣布達賴逝世,將要失去優勢,完全聽從蒙古人擺布。

3,達賴對蒙古各部汗王的影響是第巴桑結嘉措攀引外援的希望所在,失去這一張王牌,則無法跟和碩特汗王進行鬥爭。

秘喪的工作做得相當徹底。在各個環節上做了嚴密的控制。在布達拉宮內,先選擇了帕崩喀寺的喇嘛江陽扎巴,因此人長得頗象五世達賴,讓他偽裝,穿起達賴的服裝,在寶座上擺擺樣子;同時宣布達賴要長期坐靜,修煉密法,一切事務均由第巴代行、代達。此外,還要秘密地保護達賴的肉身,並進行修建靈塔的準備,更為重要的是,要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尋找轉世靈童。所有這一切,都在分頭進行。

秘喪一事,一直到一六九六年桑結嘉措才被迫公布。因為康熙擊潰了噶爾丹以後,從準噶爾人口中隱隱約約地了解到達賴已死,桑結嘉措秘喪的事實,於是下了一道有名的詔書,其中有幾句名句:「厄魯特降人告曰,達賴喇嘛久已脫緇矣,」「爾以久故之達賴喇嘛詐稱尚存!」「達賴喇嘛者,乃至大普慧喇嘛,本朝為護法之主,交往六十餘年;則其訃音即當奏聞於朕。」還提出了嚴厲的警告:「聯必問爾詭詐欺達賴喇嘛,班禪胡土克圖,助噶爾丹之罪發雲南、四川、陝西等處大兵,如破噶爾丹之例,或朕親行討爾,或遣諸王大臣討爾。」[13]第巴桑結嘉措看到大皇帝天威震怒,連忙派了桑鋪寺上院堪布尼瑪塘巴,作為代表赴京,對大皇帝密奏。當然是做了詳細的解釋。解釋的內容也就是我們估計到的那三點,不過說得更委婉一些罷了。[14]康熙皇帝也沒有因為秘喪一事採取任何進一步的行動,問題的尖銳化是由達賴轉世、倉央嘉措引起的。

(三)尋找領靈童

倉央嘉措 ,一六八三年(陰水豬年、癸亥)正月十六日,生于山南門隅的宇松地方,出自於紅教喇嘛家庭,父名扎西敦贊,母名才仁拉茂。一六八五年,第巴桑結嘉措聽到這位幼童不凡的故事,派專人前去查訪。這個孩子是如此聰明、穎悟,毫無疑問地被認為是五世達賴的傳世(當然,沒有公布)秘密地接到郎卡子宗,寄養在那裡,由班禪負責進行教育,培養。在五世達賴的喪事正式公布的同時,第巴桑結嘉措又作了驚人的宣布: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早已找到,並已按宗教規程進行供養。一六九七年九月宣布此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十月二十五日(正是燃燈節,宗喀巴大師的忌辰)迎到布達拉宮,宣布為六世達賴,正式坐床。人們心裡清楚,這個達賴是第巴桑結嘉措一手導演成功的,當然,他要成為第巴手中重要的政治法碼,用以加強自己的政治斤量。

這件事首先激怒了和碩特汗王,他們直覺上感到第巴扶植了自己的達賴來和他們進行合法鬥爭。這件事又激怒了康熙皇帝,但沒有和碩特汗王那樣動感情。當時,達賴喇嘛轉世的金瓶掣籤制度還未建立,可是第巴採取了既成事實上報朝廷,這是對中央政府封誥五世達賴這一歷史事實不夠尊重。但是,康熙還是比較審慎的,他同意了這一轉世,並自授給印信、封文。這個達賴流年不利,一開頭就碰上蒙古汗王和康熙皇帝對他挑剔,他們靜觀事態的發展,果然機會來了!倉央嘉措儘管聰明、穎悟、才華不凡,但是他不是虔敬的佛教徒,而是一位風流倜儻的詩人。他十分厭倦布達拉宮裡清教徒的禁慾生活,一心追求豐滿的,甚至是放蕩的愛情。一七0二年,當他巡遊到日喀則,居然跪在扎什侖布寺外面,把喇嘛僧衣捧在手中,口稱師父(指班禪),聲稱把師父為他傳的戒法通通退還,恢復自由自在的生活。關於他的生平,在列隆大師的筆記中記着:「身穿綢緞衣衫,手戴戒指,頭蓄長發,醉心於歌舞游宴,……。」這位達賴給第巴桑結嘉措的政敵以可乘之機,拉藏汗提出來他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達賴?想藉此否定他的合法性,矛頭還是對準第巴桑結嘉措的。

當第巴桑結嘉措被殺的第二年,倉央嘉措緊跟着就被拉藏汗解送京師,在途中,死於青海湖畔,一位詩人短暫的一生就此完結了。但是,西藏人民始終懷念這位達賴喇嘛(人們解釋他的放浪行為是遊戲人間)。他的詩歌,人人傳頌,婦孺皆知。筆者還不知道在西藏有哪一位詩人的作品能象倉央嘉措的作品那樣深入民間。(據筆者統計;漢文譯本就有于道泉、王沂暖、劉家駒、劉希武和曾緘五家,至於改譯的、抄譯的還未統計在內。)

當倉央嘉措死在青海湖的同時,拉藏汗立即捧出一個名叫益希嘉措的人,作為六世達賴,登上布達拉宮,坐上達賴喇嘛的寶座,而且,申報朝廷,同樣得到了印信和封文。可是,西藏人民不理會他,稱他為「古學益希嘉措」,意思是益希嘉措先生。實際上他是拉藏汗的兒子,這種把戲,連最蹩腳的觀眾也能看穿的。[15]

(四)結交噶爾丹

與噶爾丹交往又是第巴桑結嘉措的一大「劣跡」。事情有點奇怪,噶爾丹的罪狀之一是交結第巴桑結嘉措,而第巴桑結嘉措的罪狀之一是結交噶爾丹,頗有點循環論證的味道。至於噶爾丹應該怎樣評價,那已超出我的論題,本不應在這裡多說,但是為了弄清第巴桑結嘉措的背景,還得嚕嗦幾句:

噶爾丹(一六四四二一一六九七年)是準噶爾部汗王巴圖渾台吉的兒子。一六五三年,巴圖渾台吉去世,由噶爾丹的同母兄僧格繼位,噶爾丹出家為僧,到拉薩學經。做為一位蒙古王子,在拉薩寺院裡受到五世達賴的特別垂青,親予教導,收為徒弟。因之,與第巴桑結嘉措同學,建立了同窗的友誼。一六七一年,僧格被他的兩名異母弟兄殺害,準噶爾大亂,噶爾丹得到五世達賴的同意,急返準噶爾,為僧格報仇,先擒殺仇人兇手之一,另一仇人逃避青海,藏匿於和碩特部。一六七六年,噶爾丹又殺僧格之子(彼之親侄)自立為汗。並受到達賴所贈徽號為「博碩克圖汗」。一六七七年,兼併厄魯特其他部落,一六七八年並南疆回部,奄有天山南、北兩路,自號四部盟長。轉而侵擾漠北、漠南蒙古諸部,一心要成為大蒙古汗,與清朝直接發生衝突,康熙三次御駕親征,一六九七年噶爾丹窮蹙自殺。

從上面敘述中可以看出兩點。

1,噶爾丹跟第巴桑結嘉措的關係是在五世達賴在世時建立的。噶爾丹返回準噶爾的早期活動得到五世達賴本人的支持,並贈以徽號。達賴去世以後,這種關係又由第巴桑結嘉措偽托達賴之名繼續下去。

2,第巴桑結嘉措一心一意想擺脫和碩特部汗王的統治,利用舊有的蒙古汗王的關係,爭取外援,他邀結噶爾丹正是反映了這一心情,希望依靠噶爾丹的準噶爾部兵力來打擊和碩特人。

至於這一做法對不對?該不該?可以討論,但是,因此扣上.「賣國賊」的帽子則很難說服人的,因為你提到「賣國」,必然要有買主,不然,賣給誰呢?賣給噶爾丹嗎?噶爾丹與拉藏汗同樣是蒙古的一個汗王。賣給俄國人吆?英國人吆?都沒有一條證據!說到底,他與噶爾丹的關係至多是「社會關係不好,交了廣個狡詐的朋友。」談不上賣國!

(五)向康熙請封 .

一六九四年,第巴桑結嘉措 用五世達賴的名義,要求康熙皇帝加封,這件事被一些史論家們當作欺君之罪和詭詐的陰謀。我們看,清朝中央政府給固始汗一個「道行文義敏慧固始汗」的封號,並由他的子孫繼承世襲,第巴桑結嘉措跟和碩特汗王鬥法也需要有朝廷的支持,希望依靠大皇帝的力量來跟和碩特汗王平起平坐.在《清聖祖實錄》里說得仔細:

「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辛未,達賴喇嘛疏言……臣已年邁,國事大半第巴主之……乞皇上給印封之,以為光寵。」 .

「康熙三十三年四月丙申,賜第巴金印,印文曰:掌瓦赤喇怛喇達賴喇嘛教弘宣佛法王布忒達阿白迪之印。」

這就是土伯特王的印,用漢藏滿三種文字鐫成。有幾處需要解釋一下:「瓦赤喇怛喇」。梵文,意思是「金剛持」,是密宗的最高稱號,具體說是達賴喇嘛。「布忒達」,梵文,意思是佛,也就是「桑結」的意譯。「阿白迪」梵文,意思是「海」,就是嘉措的意譯。「布忒達阿白迪」就是「桑結嘉措」的梵文意譯。 (印文解釋從王森先生說)

看來,康熙皇帝巧妙地在拉藏汗和第巴桑結嘉措之間搞平衡,他沒有吝惜這個王爵,他希望這個封授達到「懷柔遠人,綏輯邊隅。」的目的。在這個問題上反映出第巴桑結嘉措想依靠中央政府的支持來跟和碩特部汗王鬥爭。看不出有背叛的意圖!

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拉藏汗與第巴桑結嘉措之間的鬥爭上。拉藏汗一六九七年繼位(也有人說要晚幾年)乙他一直懷疑第巴桑結嘉措主謀毒死他的父親達賴汗,又疑惑他是不是正在對自己下毒手,裂痕日深;矛盾日益尖銳,五世達賴喪事的公布,六世達賴的尋獲與坐床都使拉藏汗忿懣。拉藏汗利用噶爾丹事件,加深了康熙皇帝對第巴桑結嘉措的不滿與不信任,以至產生惡感,同時,不斷上報倉央嘉措行為不端,是個假達賴,為自己日後採取行動製造輿論。同時,與第巴桑結嘉措之間不斷摩擦。

一七〇三年的藏曆新年,傳大召法會期間,拉藏汗抓住第巴桑結嘉措 的幾個親信並加以殺害,第巴桑結嘉措立即糾集自己的兵力迫使拉藏汗退出拉薩。拉藏汗退到藏北以後,整頓了達木蒙古八旗兵丁進攻拉薩,馬上爆發了一場可怕的軍事衝突。還在參加傳召大會的會眾受到了驚擾。於是,由三大寺的代表,特別由嘉木樣協巴 (他是拉藏汗的經師)出面調解。雙方停火,達成協議。形勢對拉藏汗是有利的,脅迫第巴桑結嘉措退了位,由他的兒子阿旺仁欽接充,與拉藏汗共同掌管西藏政事。實際上,阿旺仁欽的背後還是桑結嘉措做主。短暫的和平,沒有維持多久。一七〇五年年初再度爆發了軍事衝突,仍然由三大寺代表和嘉木樣協巴調停。在五世達賴靈塔前雙方以虔敬的心情,達成臨時協議。拉藏汗撤回青海,第巴桑結嘉措退往山南貢噶宗修靜,雙方中止接觸。事實上,雙方都沒有遵守協議,拉藏汗兵分兩路南下,第巴桑結嘉措集中十三萬戶土兵迎擊,第巴的土兵不是蒙古騎兵的對手。兵敗,退往堆龍、曲水一帶,於一七〇五年七月十七日,被拉藏汗的另一支兵力捕獲,當日處死於堆龍德慶宗的囊孜,據說行刑的就是拉藏汗的妻子才旺甲茂。

拉藏汗將他的勝利申報朝廷,康熙對西藏的形勢是了解的,立即封拉藏汗為「翊教恭順汗」。一七〇六年五月初一,拉藏汗把桑結嘉措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叫去申斥一頓,數說他的放蕩行為。五月二十七日起解、「詔獻京師」。這個消息在西藏引起了極大震動,當起解的蒙古兵士押着倉央嘉措經過哲蚌寺時(在拉薩以西二十華里處),被一隊武裝的喇嘛搶上了山,並安置在寺內。蒙古兵士立即包圍了該寺,猛攻三天,犧牲很大。還是倉央嘉措本人提出,「下山歸隊」,讓蒙古士兵送他去北京,來解開這一團戰火的疙瘩。這位年僅二十三歲的詩人,就在成千上萬的喇嘛目送之下,一步一步走向死亡,跟着他的支持者第巴桑結嘉措一起,成為歷史上匆匆的過客!

(資料來源:《清史研究集》第一輯)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 書中描述

【1】巴顏道:「信里說,到清涼寺去請這位大人物,倒也不難,就怕神龍教得知訊息,也來搶奪,因此勝羅陀師兄請北京的達和爾師兄急速多派高手,前來相助。如果……如果桑結大喇嘛已經到了北京,他老人家當世無敵,親來主持,那就……

【2】那喇嘛道:「小僧名叫呼巴音,是西藏的喇嘛,奉了大師兄桑結之命,想要生……生擒這位師太。」韋小寶心想桑結之名,在五台山上倒也聽說過,問道:「這位師太好端端地,又沒得罪了你那個臭師兄,你們為什麼這等大膽妄為?」呼巴音道:「大師兄說,我們活佛有八部寶經,給這位師太偷……不,不,不是偷,是借了去,要請師太賜還。」韋小寶道:「什麼寶經?」呼巴音道:「是差奄古吐烏經。」韋小寶道:「胡說八道,什麼嘰哩咕嚕烏經?」呼巴音道:「是,是。這是我們西藏話,漢語就是《四十二章經》。」韋小寶道:「你的臭師兄,又怎知道師太取了《四十二章經》?」呼巴音道:「這個我就不知道了。」

【3】白衣尼搖頭道:「就算我安然無恙,以一敵六,也是難以取勝,何況再加上一個武功遠遠高出儕輩的大師兄。聽說那桑結是西藏密宗的第一高手,大手印神功已練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4】韋小寶應了,叫過車夫,將呼巴音抬入車中,命車夫趕了大車又走。一路上卻不見有什麼農家,生怕桑結趕上,只待一見小路,便轉道而行,只是沿途所見的岔道都太過窄小,行不得大車。

【5】白衣尼武功雖高,卻殊乏應變之才,武林豪傑共商誅殺吳三桂之策,自己亟願與聞,但桑結等眾喇嘛不久就會追趕前來,情勢甚急,沉吟片刻,問韋小寶道:「你說呢?」

【6】阿珂站立不定,坐倒在凳,伏在桌上。那喇嘛笑道:「我法名桑結,是西藏達賴喇嘛活佛座下的大護法。你日後怎麼樣?想來找我報仇是不是?」鄭克塽硬起了頭皮,顫聲道:「正……正是!」

【7】桑結哈哈一笑,左手衣袖往他臉上拂去。鄭克塽舉劍擋架。桑結右手中指彈出,錚的一聲響,長劍飛起,插到屋頂樑上,跟着左手一探,已抓住了他後領,將他提了起來,重重往板凳一放,笑道:「坐下罷!」

【8】鄭克塽給他抓住了後頸「大椎穴」,那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登時全身動彈不得。桑結嘿嘿冷笑,回去自己桌旁坐下。

【9】韋小寶心想:「他們在等甚麼?怎地不向師太動手?難道還有幫手來麼?」四下一望,飯堂四邊都是磚牆,已不能故技重施,用匕首隔着板壁刺敵,忽地想起大車中那個呼巴音,暗道:「糟糕,他們將呼巴音一救出,立時便知我跟師太是一夥,說不定還會知道那四個喇嘛是我殺的。那時候韋小寶不去陰世跟四個大喇嘛聚聚,只怕也難得很了。最怕他們先將我削成一根人棍,這可是我的法子。」想到即以其人之匕首,還削其人為人棍,不禁全身寒毛直豎,轉頭向桑結瞧去,只見他神情肅然,臉上竟微有惴惴不安之意,登時明白:「是了,他不知師太已負重傷,忌憚師太武功了得,正自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出手才好。」

【10】殊不知桑結等一干人眼見五個同門死於非命,其中一人更是被掌力震得全身前後肋骨齊斷,敵人武功之高,世所罕見,桑結自忖若和此人動手,只怕還是輸面居多。在飯店中見白衣尼始終神色自若,的是大高手的風範,七人全神貫注,盡在注視她的動靜,又怎會提防一位武功已臻登峰造極之境的大高手,竟會去使用蒙汗藥這等下三濫的勾當?他們口中喝酒,其實全然飲而不知其味,想到五名師兄弟慘死的情狀,心中一直在慄慄自懼。倘若飯店中並無白衣尼安坐座頭,那麼這一壺下了大量蒙汗藥的藥酒飲入口中,未必就察覺不出。

【11】那胖大喇嘛一離阿珂的身子,慢慢軟倒。餘下幾名喇嘛大驚,紛紛搶上。韋小寶叫道:「站住!我師父神功奇妙,這喇嘛無禮,已把他治死了。誰要踏上一步,一個個叫他立刻便死。」眾喇嘛一呆之際,砰砰兩聲,兩人摔倒在地,過得一會,又有兩人摔倒。桑結內力深湛,蒙汗藥一時迷他不倒,卻也覺頭腦暈眩,身子搖搖晃晃,腳下飄浮,只道白衣尼真有古怪法術,心慌意亂,神智迷糊,哪想得到是中了蒙汗藥?

【12】阿珂叫道:「鄭公子,快跟我們走。」鄭克塽道:「是。」爬起身來,搶先出外。韋小寶扶了白衣尼出店。桑結追得兩步,身子一晃,摔在一張桌上,喀喇一聲響,登時將桌子壓垮。韋小寶見車夫已不知逃到了何處,不及等待,扶着白衣尼上車,見車中那呼巴音赫然在內,生怕桑結等喇嘛追出,見阿珂和鄭克塽都上了車,跳上車夫座位,揚鞭趕車。

【13】便在此時,馬蹄聲奔到了近處。原來桑結見白衣尼等出店,待欲追趕,卻是全身無力。他內功深湛,飲了蒙汗藥酒,竟不昏倒,提了兩口氣,內息暢通無阻,只是頭暈眼花,登時明白,叫道:「取冷水來,快取冷水來!」店伙取了一碗冷水過來,桑結叫道:「倒在我頭上。」那店伙如何敢倒,遲疑不動。桑結還道這迷藥是這家飯店所下,雙手抬不起來,深深吸了口氣,將腦袋往那碗冷水撞去,一碗水都潑在他頭上,頭腦略覺清醒,叫道:「冷水,越多越好,快,快。」店伙又去倒了兩碗水,桑結倒在自己頭上,命店伙提了一大桶水來,救醒了眾喇嘛,那胖大喇嘛卻說什麼也不醒。待見他背心有血,檢視傷口,才知已死。六名喇嘛來不及放火燒店,騎上馬匹,大呼追來。

【14】這兩聲一叫,蹤跡立被發覺,桑結叫道:「在這裡了!」一名喇嘛躍下馬來,奔到草堆旁,見到鄭克塽一隻腳露在外面,抓住他足踝,將他拉出草堆,怕他反擊,隨手一甩,將他摔出數丈之外。

【15】他剛拔出匕首,只聽得身周有幾人以西藏話大聲呼喝,不禁暗暗叫苦,料想無路可逃,只得將匕首藏入衣袖,慢慢站起身來,一抬頭,便見桑結和餘下四名喇嘛站在麥田之中,離開草堆卻有三丈之遙。

【16】那喇嘛屍首上堆滿了麥杆,如何死法,桑結等並不知道,料想又是白衣尼施展神功,將他擊死,當下都離得遠遠地,不敢過來。桑結叫道:「小尼姑,你連殺我八名師弟,我跟你仇深似海。躲在草堆之中不敢出來,算是什麼英雄?」

【17】韋小寶心道:「怎麼已殺了他八名師弟?」一算果然是八個,其中只有一名是白衣尼殺的,眼見桑結說出了這句話後,又向後退了兩步,顯是頗有懼意,忍不住大聲道:「我師父武功出神入化,天下更沒第二個比得上,不過她老人家慈悲為懷,有好生之德,不想再殺人了。你們五個喇嘛,她老人家說饒了性命,快快給我去罷。」

【18】桑結道:「哪有這麼容易?小尼姑,你把那部《四十二章經》乖乖的交出來,佛爺放你們走路。否則便逃到天涯海角,佛爺也決不罷休。」韋小寶道:「你們要《四十二章經》?這經書到處寺廟裡都有,有什麼希罕?」桑結道:「我們便是要小尼姑身上的那一部。」

【19】桑結喜道:「是了,小孩子說的,必是真話,押他回店去取。」那喇嘛應道:「是!」又打了鄭克塽一個耳光。

【20】桑結向抓住鄭克塽的喇嘛叫道:「別打死了他。」轉頭道:「小尼姑,你出來,還有兩個娃娃,跟我們一起去取經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