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托斯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桑托斯港 |
桑托斯港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港口,其吞吐量連續3年保持了驚人的增長速度,增幅超過了20%。預計2006年桑托斯港的吞吐量將達到250萬TEU,漲幅為10%,儘管比前三年有所回落,但仍體現出巴西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2005年吞吐量為2,267,921TEU,比上年增長20.5%,世界排名第三十九位。
基本內容
中文名:桑托斯港
特點:拉丁美洲最大的港口
外文名:Port Santos
世界排名:第三十九位
地理位置
桑托斯港位於巴西聖保羅州桑托斯市,處於巴西東南聖維森特島東北側,地理坐標23°58′56.02″S 46°17′33.38″W,西北距聖保羅60多公里,東北至里約熱內盧210公里。
招標
上世紀 90 年代末,由於巴西出口到中國的貨物激增,以及巴西在 拉丁美洲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經濟總量占拉丁美洲國民生產總值的 26% ),儘管桑托斯港一期工程的招標價比其它港口高,仍吸引了不少國際港口和航運巨頭,比如和記黃埔碼頭集團、新加坡港務集團、迪拜世界港口集團和馬士基集團。
目前,桑托斯港口管理局計劃擴建一個 30 公頃 的集裝箱碼頭,同時,再建一個 45 公頃 的集裝箱碼頭。
隨着巴西出口貿易量的不斷向上攀升,該國最大的集裝箱樞紐港桑托斯港( port of Santos )的集裝箱吞吐量,已經超過了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港,成為南美洲集裝箱港口的龍頭老大。
問題
但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猛增,卻暴露出桑托斯港和巴西其它港口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和隱患:碼頭設備陳舊,基礎設施不足,裝卸工具落後等等。據專家估計,至少在 2006 年底之前,桑托斯港和其它巴西港口的這些固有問題將無法徹底解決,這對於正在迅猛發展經濟的巴西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預計巴西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仍將以 20 -30 % 的年增長率繼續向上攀升, 2010 年桑托斯港的年吞吐量將會達到到 300 萬標準箱,這對於桑托斯港無疑是一個重壓。
桑托斯港的碼頭線長達 13 公里,港口碼頭總面積達到 500 萬平方米。但是,港口碼頭的發展卻受到了過去 20 年間急劇擴大的桑托斯市內建築和迅速蔓延的貧民簡易房屋的嚴重阻礙。不少貧民簡易房屋竟然滲入到了港區的集裝箱堆場。本來用於擴建鐵路線和高速公路預留的大片土地被居民房屋所占據,使通往桑托斯港的鐵路和公路網絡一時難以擴建、延伸和發展。來往於桑托斯港的集裝箱火車,在穿過雜亂無章、行人亂走、兒童成群的貧民居住區的時候,不得不鳴號慢速前進,嚴重影響了桑托斯港口的集裝箱正常裝卸。桑托斯港口曾多次向巴西政府提出請求,要求早日拆遷這些違章建築。但是,由於國內政治的原因,這些請求至今沒有獲得肯定答覆。
原因
拉丁美洲的港口經濟學家指出,桑托斯港所以會遇到如此棘手的問題,關鍵是政府在過去幾年進行城市建設時缺乏遠見,違章建築管理失控,港口土地管理法規不夠健全。因此,當巴西政府採取貨幣貶值政策,促使巴西生產的汽車備件、雞肉、豬肉、牛肉、糖、皮革、果汁、大豆等大量出口時,基礎設施多年不變的桑托斯港就難以招架了。
總人口超過 2,000 萬的聖保羅市,每年要進口占全國總量 26 % 的集裝箱貨物,出口占總全國總量 28 % 的集裝箱貨物,都是從桑托斯港進出的。據估計,在 2004 年僅僅聖保羅市就大約有 400 億美元的集裝箱貨物要從桑托斯港通過。
時至今日,巴西政府交通部才看到更新和擴建包括桑托斯港在內的各大巴西港口已成燃眉之急。巴西總統已批准撥款 3.1 億美元,投資更新和擴建具有戰略意義的桑托斯港的碼頭、公路和鐵路等基礎設施。另外再撥款 6,000 萬美元,開挖連通桑托斯港口 T-37 集裝箱碼頭和聖保羅市鐵路網絡的隧道,這條鐵路隧道的開通,必將大幅度提升桑托斯港的集裝箱吞吐量。
擴建計劃
目前,開發擴建桑托斯港的計劃有:( 1 )把位於桑托斯海灣左面海岸的 TGG 糧食碼頭改建成 3 個集裝箱碼頭。( 2 )把桑托斯海灣右面海岸的巴那比 - 巴格瑞斯地區開發為新的集裝箱碼頭港區,從根本上解決同在右岸的桑托斯港集裝箱碼頭和雜貨碼頭場地緊缺的困難。( 3 )把同屬於 聖保羅州的聖賽巴斯迪亞雜貨港,擴建成桑托斯港集裝箱碼頭的一部分。( 4 )建造桑托斯港與聖保羅市聯網的環港高速公路和鐵路,緩和桑托斯港與聖保羅市之間的交通擁堵問題。
資金
巴西政府打算通過吸收外資、民資,以聚集桑托斯港開發擴建工程所需要的大部分。巴西總統盧拉曾訪問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與這些國家的有關部門積極討論參與桑托斯港和巴西其它港口集裝箱碼頭的投資、融資和控股開發的可能性。
桑托斯港確實需要大批外國投資商前來開發和擴建,但在巴西的外資投資、外資融資和外資控股法規還沒有健全和到位之前,外商進入巴西參與投資擴建和新建集裝箱碼頭的設想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巴西政府必須率先拿出大批專項資金,以表明擴建桑托斯港的決心,同時,在集裝箱港口碼頭的投資政策上要給予外資優惠,外資才會近悅遠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