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桃江鄉,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位於龍南鎮西北部,東與龍南鎮的楊坊、龍洲相望,南隔桃江河與縣城相對,西與安基山及全南縣毗鄰,北接全南龍下。總面積88.16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0225畝,山地面積7333.7公頃。臍橙種植面積2475畝。總戶數6728戶,總人口20482人,其中農業人口16859人、城鎮居民2655人。境內有桃江學校(九年義務制教育)1所、中心幼兒園(公辦)1所及私立幼兒園3所(小太陽幼兒園、金鑫幼兒園和黎明幼兒園)。[1]
中文名: 桃江鄉
外文名: Taojiang Township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龍南市
政府駐地: 桃江橋北100米
電話區號: 0797
郵政區碼: 3417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20482人(2016年)
車牌代碼: 贛B
方 言:客語
目錄
建制沿革
明清時屬灑源堡,建國初期分為水西鄉和灑源鄉,1958年合併稱「桃江公社」,1984年改稱桃江鄉。
行政區劃
下轄窯頭、水西壩、灑口、中源、清源5個行政村,110個村小組。窯頭村地處桃江河畔,東與龍南市綜合大市場隔江相望,西鄰渡江鎮果龍村和連塘村,北連水西壩村,是該縣聞名的蔬菜生產基地,下轄20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768戶,人口2960人,黨員61人,村民代表36人,全村有山地面積2500畝,耕地1310畝(其中魚塘149。5畝)。經濟以農業為主,蔬菜為主導產業,是該縣城鎮農民主要的蔬菜供應基地之一,蔬菜產品遠廣州,東莞、珠海、南昌等地,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2300元。水西壩村地處縣城北面,東南鄰桃江河,北靠灑口村,西接窯頭村,山地面積3600畝,耕地面積2355。21畝,山地石頭較多,大部分生長的林木為松樹、杉樹,少量媛坡地宜開發種植臍橙、山花梨等果樹,耕地除種植水稻外,大多數可種蘿蔔、大蒜、地薯等蔬菜作物,主導產業主要以水產養殖、生豬飼養為主,現水產養殖水同約380多畝,年出欄生豬3000多頭。全村有380個自然村落,1587戶農戶,6178人,其中:青壯年勞力3200多人,大多數農戶家庭靠以外出務工和從事土木工程建築或經商為主要經濟來源;水西壩村設立了1個黨總支,下設有石橋、水西、黎明三個黨支部,2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48人,其中在職黨員6人,無職黨員64人,60歲以上黨員30人,離退休黨員35人,外出流動黨員13人。現有黨員66人,下設5個黨小組,灑口村地處縣城北面,東南鄰桃江河,全村總戶數642戶,總人口2640人,下轄24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1590畝,山地大部分生長的林木為松樹、杉樹,少量緩坡地宜開發種植臍橙、山花梨等果樹、耕地除種植水稻外,大多數開種羅卜、西瓜、大蒜、地薯等蔬菜作物,主導產業主要以水產養開支、生豬飼養為主,現水產養殖面積約380多畝,年出欄出豬3000多頭。灑口村村部建設情況:建築面積264.04平方米。二層占地面積205.4平方米總投資112217元。(每平方425元,包括水電)資金來源下投6萬自籌3萬損贈2.5萬。地處桃江鄉西北部,東鄰灑口村,南鄰渡江鎮,西鄰清源村,北與全南縣接壤,沿灑源河兩邊而立。現中源村系原樟樹、中源兩村於2001年合併而成,明清時屬灑源堡,建國初期為灑源鄉,1958年合併為桃江公社。現中源村轄20個小組,總戶數966戶,人口3860人,黨員86人,農村低保戶24戶、86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分散供養五保戶1戶1人。城市低保13戶、14人,7個小組基本完成「三清三改」與道路硬化,擁有土地面積3萬多畝,其中林地面積3萬多畝,耕地面積3000多畝,退耕還林699畝,工業原料林1920畝。全村有王、劉、郭、袁、朱、肖、曾、張、林、賴、廖、十一姓組成,以劉、王兩姓為主。農民以種植水稻、臍橙、蠶桑、大蒜、花卉苗木、西瓜為主。蠶桑面積400多畝,臍橙800多畝,花卉苗木200多畝。全村75%的勞動力外出務工。擁有自己的公司、工廠的老闆:劉觀勝擁有幾家大公司、劉慶九擁有幾家大公司、王彬塑膠廠、劉佳體佳源針織廠、劉秋生擁有幾家大公司,外商興辦工藝品廠一家,茵茹繁殖大戶兩戶。本村礦產資源豐富,有鎢、鈾、石灰石等礦。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桃江鄉地處江西省龍南市西北部,屬城郊鄉鎮,東靠龍南鎮、南連渡江鎮、安基山營林林場、西北與全南縣接壤,沿桃江河龍南段北段28公里與龍南鎮劃江而立。解放初期,鄉政府設立在石橋橋上村小組,於66年發洪水後倒塌,當年興建在石橋村橋頭村小組(現住址)。2000年,為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響應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兩改兩建」工作要求,鄉黨委、鄉政府決定在水西壩村規劃土地17.6畝,用於興建農民新村,同時興建鄉政府大樓。農民新村於2002年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建築面積為7920平方米,入住農戶66戶。新鄉政府大樓投資120多萬元。建設面積均為1800多平方米,於2000年竣工投入使用。桃江鄉「里三村、外二村」,「里三村」俗稱「灑源」,由清源村、中源村、灑口村組成。灑源河流經全境,入流桃江河,沿河而上,村組、農戶棋布其間,猶如「葫蘆瓢」狀的兩邊高,中間低的山地丘陵,境內崗巒起伏,地勢由南西向東北傾斜,最高處高峴棟主峰海拔793.9米,最低處龍村壩海拔206.4米,在與信豐接壤處建有全縣最大的水電站——龍頭灘電站,總投資1.5億元,裝機容量2萬千瓦,年發電量17520萬度。「外二村」由窯頭村、水西壩村組成,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延綿,逐成平地為耕地。
氣候
全鄉土地肥沃,氣候溫濕宜人,雨量充沛,平均氣溫在18℃—30℃,主要農作物稻穀、蠶桑、花生、紅薯、大豆、大蒜。林木產品豐富,礦產資源品種較多,有鎢、鋯、鉿、硅、稀土、花崗岩、大理石等。
人口
全鄉有劉、徐、歐、郭、肖、林、廖、張、陳、巫、唐、容、余、凌、鄺、胡、潘、羅、周、沈、溫、朱、蔡、吳、譚、付、曾、王、袁、黃、邱、李、袁、彭、鍾、葉、賴等三十七姓,以劉、王等姓為主,他們大都以戰亂貧困等遷居以此,年代不一樣。
政治
桃江鄉黨委政府內設4個綜合性辦事機構:一是黨政辦公室(增掛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牌子),主要承辦機關日常工作,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社會穩定、村級組織建設、統計、工青婦等方面的綜合協調工作職責,並督促檢查有關工作落實。二是經濟發展辦公室,主要負責工業、農業、林業、水利、水保和第三產業發展規劃,負責民營經濟、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安全生產監管、農業農村現代化等方面的工作;協調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其它工作。三是社會事務辦公室(增掛人口和計劃生育辦公室牌子)。主要負責人口和計劃生育、交通管理、環保、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精神文明建設、科教文衛體、民族宗教等工作,協調與社會事務相關的其它工作。四是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主要負責村鎮新型城鎮化規劃、建設、管理和監察及新農村建設的綜合協調工作。綜合設置6個事業單位,包括農業服務中心(增掛水管站牌子)、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民政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增掛社會救助所、勞動保障事務所牌子)、綜合文化站、林業工作站以及財政所。桃江鄉現有鄉鎮在編在崗機關幹部44人,科級領導幹部12人,公務員編制共21人,事業編制23人。大學生村官5人,「三支一扶」人員1人,農工部定向實習生1人。另有公益性崗位人員9人、臨時聘用人員14人,其中打字員1人、門衛1人、食堂職工2人、司機3人,規劃監察中隊聘用拆違控違工作7人。
經濟
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種以水稻、蠶桑、臍橙、養魚、養豬、養牛、養羊等為主要產業,2005年農業總產值2890萬元比1986年的460萬元增長6倍,2005年鄉財政收入316萬元比1986年的51萬元增長6倍。2005年全鄉人均收入2126元比1986年的438元增長6倍,2005年人均居住面積33平方米比1986年的15平方米增加18平方米,戶均自行車3輛,摩托車每100戶72輛,電視、電話,每百戶擁有量91部。2008年全鄉完成財政收入66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66元(農經口徑),人口自增率控制在7.76%以內。全鄉連續五年各項重點工作綜合考評居全縣首位。桃江鄉黨委、政府將繼續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主題,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和諧穩定為前提,以幹部作風轉變和組織建設為保證,大力發展農業,強力推進工業,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和諧穩定發展。2015年,全鄉生產總值達到12852萬元,增長9%,其中農業生產總值7165萬元,增長9.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2元,增長10%。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條件改善較大,境內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基本實現村村通,從2000年至2005年底先後投資650多萬元修建改建硬化了桃灑公路、桃窯公路、水西壩環村公路、石樟公路、石橋頭到大通行公路、中源至樟樹公路、(桃灑公路至下左坑公路),修建了桃江至龍頭灘電站公路、修築橋樑5座,已建成縣城至灑源圩的光纜13公里。加快了村部建設,近幾年先後改建了水西壩村部、灑口村部、清源村部、中源村部等,建築面積達1420平方米,投資49.5萬元,窯頭村部正在籌備規劃之中,境內五個行政村全部進行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對56個村莊進行了村莊規劃,有29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開展以「三清三改」為主要內容的村莊整治工作,並通過上級驗收達標,水西壩容層示範點為精品樣板之一,如今村村走新路、家家建新樓、處處有新貌。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黨委、政府舉全鄉之力,從1986年至2005年二十年間共興建改建中小學校舍面積7006.3平方米,總投資267萬元,其中鄉投資18萬元,現有初中1所,在校中學生500多人。完小2所,在校小學生800多人,教職員工90人,(其中初中39人、小學51人),全鄉入學率達100%。學校面貌明顯改觀,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醫療衛生
醫療保健迅速發展,境內有鄉級醫院1所,村級醫療點20所,醫醫療衛生技術從業人員30多人。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境內電視、通訊、網絡履蓋全鄉,移動、聯通、電話全面開通。實現了村組「四通」(通電、通電話、通手機、通有線電視),76%的農戶裝有固家電話,93%的農戶能收看有線電視。社區藏書6600冊,設有籃球、乒乓球、象棋、麻將等娛樂設施,新農村建設使用農民的吃、穿、住、行、就業、就學、居住環境大大改善。
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桃江鄉充分發揮毗鄰縣城的城郊區位優勢,積極策應縣委、縣政府大開放戰略,緊緊圍繞建設「新型城郊鄉鎮」的工作目標,始終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致力功堅破難,奮力創優爭先,連續四年各項重點工作綜合考評居全縣首位或前列。支住產業不斷壯大——全鄉發展蠶桑園面積達到2000多畝,臍橙面積達到2000多畝,苗木花卉、蔬菜、水產發展均居全縣之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修通村水泥路7條共14.5公里,通水泥路6.7公里,投資30多萬元,新建了水西壩、灑口、中源、清源4個村委會辦公樓,整治桃灑公路11.2公里,加固了窯頭青竹園河堤和渡江寨灣仔工程。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2005年以來,該鄉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的原則,多方籌措資金,紮實開展了以「五新一好」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建設工作。該鄉共完成29個高標準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和2個「空心村」改造示範點,並已通過上級的考核驗收。到2007年「五一」前,以休閒、度假、遊覽觀光為主題的「生態農莊」窯頭徐譚「竹林新村」和官倉潭「梅林新村」已初步成型。社會事業長足進步——四年來,該鄉的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明顯進步和提高。2003年初,該鄉成立了桃江鄉龍頭灘電站教育獎學金基金會,為全鄉的教育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尊師重教氛圍。同時,籌措四十多萬元資金興建了棟中心小學教學大樓和中源小學教師宿舍。2005年,桃江初中和中心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均居全縣的前列,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和表彰。同時,該鄉的老協和老齡委工作連續幾年均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全鄉社會,和諧平安環境到鞏固。新建了一批惠及全鄉人民群眾的社會公共服務設施,人民群眾精神文化不斷豐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共享改革成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經濟社會
2010年,全鄉臍橙總面積達到2500畝,花卉苗木410畝,出欄生豬6500頭,水產養殖面積500畝,工業原料林面積1700畝。2010年,全鄉生產總值達7898萬元,比2006年增長43%,農業總產值達4335萬元,比2006年增長45%;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50元,比2006年增加1650元。主要經濟指標和財政收入基本兌現了向全鄉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建設為基,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五年來,全鄉新修道路21.7公里,硬化水泥路面18.9公里,其中,全長7.7公里的龍頭灘公路建成並投入使用,進一步打通了制約我鄉經濟發展的瓶頸,使全鄉初步形成了「村—組—戶」三級鄉村道路網絡。組建了「桃灑公路維修籌備工作事理會」,積極開展了桃灑公路改建募捐活動,全社會共為桃灑公路改建捐資近30萬元。建設和改造了清源騰聖廟、大安陂、豐收陂等水圳、灌渠26個,改造硬化和疏通農田排灌溝渠8.1公里,新建或改建橋樑3座,整合了窯頭劉屋嶺山塘等6個小型山塘,完善農網改造8000米,108個村小組實現了電視信號村村通,初步形成「田成方、渠成網、樹成行、路相連」的現代農村新格局。項目建設為重,招商引資工作成效明顯。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招商引資和安商服務,為解決企業招工難的問題,派專人外出招工,緩解了企業的「用工荒」,解除了企業的後顧之憂,使廣大客商主動到我鄉投資興業,五年來,全鄉為跟蹤服務企業招收務工人員1620人。這5年以來,我鄉先後引進長興新型燃料廠和正邦集團等11家企業,簽約資金1.51億元,超額完成縣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2008年、2009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同時,以「工業興鄉」為戰略目標,不斷壯大工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完善桃江工業小區建設;大力扶持現有企業和傳統工業,通過改進工藝流程、增加科技含量,提高產品質量,幫助我鄉工業企業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實現良性發展。城鄉一體化規模不斷壯大,鄉村面貌煥然一新。2010年我鄉投入300多萬元新建了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桃江農貿市場,徹底改變了桃江沒有農貿市場的歷史。同時,按照「規劃高起點,管理高標準,管理高效能」的要求,不斷完善集鎮功能,五年來,共投資28萬元對桃灑公路(圩鎮段)進行了整治,實施亮化、綠化、美化工程,投入50多萬元對水西新村及桃江農貿市場基礎設施進行建設,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和集鎮「髒、亂、差」現象。同時,在推進「一大四小」工程建設中,我鄉先後在清遠曾屋、龍崗圍、窯頭竹林公園等新農村建設點因地制宜種植綠化樹1210株,發展經濟林200多畝,桃灑公路沿線綠化達25畝,結合河灘荒地等種植綠化樹木近1000畝,有效改善了整體生態環境,使桃江成為了城郊的「後花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新農村建設亮點紛呈。緊扣生態新村、文化新村、魅力新村、活動新村的建設目標,選擇地域相鄰、人口密集、村民建房訴求較強烈的水西壩村楊梅坑、崗上、崗仔圍等村組為拆舊建新中心村建設點,全面推進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依託窯頭良好的生態優勢,將打造閱讀之城活動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高標準建設了以「竹林新村,閱讀之園」為主題的張屋新農村建設點;依託深厚的人文底蘊,充分發揮文化在推動新農村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打造了黎明特色文化新村;大力挖掘客家原生態資源,充分發揮特色文化在推動新農村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成立了客家原生態山歌黎明新村培訓基地,為鄉農民劇團的舞龍隊、閱讀指導隊、腰鼓隊、山歌隊經常性地開展活動提供了良好的載體平台。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群眾生活明顯改善。一是社會保障力度不斷加強。五年來,通過發展現代農業以及落實黨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村人均純收入顯著提高,由2006年的2000元增加到2010年的3650元。以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切入點,不斷完善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和醫療衛生體系,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不斷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切實保障弱勢群眾的合法權益。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合作醫療等工作紮實推進,全鄉已落實低保對象278戶,集中供養人員15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達15910名人,參合率為93.12%;全年補償總金額186.64萬元,補償1756人。二是教育事業屢獲佳績。實行了「龍頭灘電站教育獎學金」獎教助學制度,五年來,先後投入10萬多元用於優秀學生、優秀教師、優秀教務工作者的表彰獎勵,濃厚尊師重教氛圍,推動了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連年攀升。桃江初中學生的中考成績由五年前的六、七名躍居2010年的第二名;三是社會事務協調發展。堅持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目標,大力推行計劃生育「三級聯創」和「十排查」制度,建立了計生幹部「一考一掛一獎」,進一步加大了社會撫養費的徵收力度。
旅遊景點
下左龍光圍
龍光圍坐落在該鄉境內的清源村下左坑,距縣城約12。5華里,東、南、西三面為大山環抱,北面有一山道接桃灑公路通往縣城,沿途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整座圍屋用麻條石漿砌而成,此圍建於清嘉慶戊午年,結構堅固,用材考究,造型美觀,歷史悠久,屬龍南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圍有炮樓,高約6米,牆厚0。8米,圍屋占地面積近三個道勁正楷字,西邊還開有一拱門供出入,據當地群眾介紹,因其所處位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加之用材和結構堅固異常,曾被中共信南縣委所領導的紅軍游擊作為戰鬥指揮所使用。
視頻
出殯——桃江鄉風民俗忌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