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桃樹白介殼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桃樹白介殼蟲

形態特徵

雌成蟲橘紅色,扁平,瓜仁狀,頭、胸、腹連成一體,觸角、足、翅均消失。介殼灰白色,近圓形,寬約1.5毫米,背面隆起,有螺旋紋。雄成蟲橘紅色,體長約0.8毫米,觸角和足正常,有翅一對能飛翔。繭白色,絮狀,長筒形。卵橢圓形,極細小,初產時淡黃色,後漸變暗紅色。初孵若蟲淡黃褐色,扁卵圓形,眼、觸角和足俱全,腹部末端有尾毛兩條。[1]

發生規律

以受精雌成蟲在枝幹上越冬,卵產在雌蟲體下。初孵幼蟲善爬行,當找到適宜的寄生地點後即行固定,經蛻皮後觸角和足消失,並開始分泌蠟質,形成介殼。一般第一代若蟲主要危害枝幹;第二代若蟲除危害枝幹外還危害果實;第三代若蟲還危害當年新梢。

分布與危害

桃樹白介殼蟲是桃樹的重要害蟲。以雌成蟲和若蟲危害桃樹新梢枝幹和果實,使樹勢嚴重衰弱,果實產量和品種大減,甚至全樹枯死。[2]

防治方法

(1)萌芽前噴灑1~2次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100倍機油乳劑,消滅越冬雌成蟲。要求充分噴濕噴透。 (2)在幼齡孵化期,可用低毒高效農藥噴殺,如用國光必治(40%啶蟲毒)1500-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500~600倍液,或5%高效魚藤精2000~3000倍液體,每5~7天噴一次,連續2~3次。由於若蟲孵化期前後延續時間較長,要7天左右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 (3)蟲體密集成片時,噴藥前可用硬毛刷刷除再行噴藥,以利藥液滲透。 (4)加強苗木和接穗的檢疫,防止擴散蔓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