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大溪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溪區(客語白話字:Thai-hâi-khî;臺灣客家語詔安腔:tai keˇkiˇ)爲中華民國桃園市的一個市轄區。大溪區位於桃園市中部偏東,區內最西端為東經121.14度,最東邊是東經121.21度,最北處在北緯24.56度,最南是北緯24.48度。本區北鄰八德區,西接平鎮區與龍潭區,南隔石門水庫與復興區相望,東鄰新北市鶯歌區及三峽區。全區土地面積有105.1206平方公里,為桃園市第二大市區,僅次於復興區。大溪區原為復興區的木材輸出門戶,以大漢溪爲河運管道。雖然現在河運已經不再,但當地昔日的渡船頭仍然保存,大溪爲北橫公路的入口端,因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桃園市政府持續推展生態休閒遊憩東都心之重點發展區。
目錄
史記
大溪舊稱大姑陷[1] ,即原住民「Takahan」譯音而來,即「大水」之意,後來漢人覺得「陷」字不好,改成「大姑崁」,清.同治四年(1865年),月眉李騰芳中舉又改名「大科崁」,至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劉銘傳於此地設「北區撫墾總局」,才正式定名大嵙崁,日治.大正九年(民國九年;1920年)日據時代,日本人見此地濱臨大漢溪,遂把「大嵙崁」改成「大溪」沿用至今。
大溪發展史上,李金興家族與林本源家族,兩大家族對大溪的發展,影響很深。拜大漢溪河運便利,李金興船隊往返於艋舺、滬尾之間,運出大溪盛產的樟腦、茶葉、木材,運回生活必需品。清.同治四年(1865年),家族中李騰芳中舉人。林本源家族為躲避漳泉械鬥,避禍於大溪,興建大宅「通議第」,並在大溪大量收買墾權,成為大租戶,並經營米、鹽、木材等運輸事業。
清.光緒十八年-二十三年(1892年-1897年)是大溪船運黃金全盛時期,當時聚集大溪計有英國人、西班牙人、華僑及大商巨賈兢相設立洋行,計有三、四百家,當時的繁華景象,可媲美大稻埕、艋舺。日治.大正八年(民國八年;1919年),日人施行街道改正計畫,強制老城區店面都要整齊劃一,街屋立面採用巴洛克式浮雕山牆,尤以和平老街上街屋上面最為花俏,呈現另一番極致的建築風格,將大溪風華展現至巔峰。
大溪位於桃園縣東南方,是桃園第二大鎮,地形上位於大漢溪河階台地及地理山脈山地交接處。大溪之地,前後歷經清朝、日治時代、民國至今,一度曾因水運之便,而為舟楫往來、商賈雲集之所。而後,大溪因失去交通地位,繁華頓逝,但老街上留存至今為數不少的洋行街屋、刻劃著鳥獸花草的山牆泥塑、百年木器產業、銷路遍及全台的大溪豆乾、古道、老街、廟宇等,紛紛述說著老街的歷史故事。
大漢溪由南,貫穿大溪鎮、向北悠遊而去、這條大溪人的母親之河、早期提供桃、竹、苗、許多人的食、衣、行、洪水期上游、順水漂流而下的流水木、更孕育出大
行政區域
「光復」後共劃分為十七個里(興和里、福仁里、一心裡、月眉里、福安里、美華里、復興里、新峰里、康安里、義和里、永福里、瑞興里、中新里、員林里、瑞源里、仁善里及南興里),民國50年從仁善里分出設僑愛里,民國59年一德里由一心裡分出,民國64年從仁善里分出仁義里及仁愛里,民國71年仁愛里分仁武里,民國87年由一心裡分出田心裡、由仁武里分出仁文里、由仁愛里分出仁和里、由員林里分出光明里及三元里,民國107年由仁善里分出仁美里,目前大溪區共有28里。
從昔日內陸河港的繁華盛景到今日以風景和特產聞名的觀光大區,大溪的地名由來、地理環境和開發過程都和「水」有著深厚淵源,佳山勝水造就了大溪的美麗風華,也造就了大溪的繁華興盛與豐美人文。
在代代相傳的歷史長河裡,有先民開墾的可敬功業,有河運全盛期船舶雲集、商賈川流、繁華如織的盛景,也有如今古典與現代並存、傳統文化資產與新興產業並茂的世紀新形象。
大溪因位處北橫公路起點及鄰近石門水庫,成為交通轉運站,近來觀光業的發達,大溪老街的重整,使得舊日歷史的美貌嫣然再現。在國內享有高知名度的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不僅規模大,建築外觀與牌樓立面也保留得相當完整;大溪老街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並無二致,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2] 型式。 牌樓立面上載明的店號、營業項目、年份,連落款的匾額與題字也都極具特色,所以,大溪老街無論就其造形、藝術性、趣味性,與其隱含的象徵意義都極為珍貴。大溪的木器產業始自河運興盛的時代。歷史的因緣際會讓大溪成為木材的集散地,而繁榮的商機也帶動商賈仕紳興建宅第的需求,上等好木材與來自中國的一流唐山師傅,讓大溪的木器工藝產業有了天作之合的蓬勃發展,其中,傳統傢俱和神桌更是聲名遠播。
農產品
大溪的農產品則因自然天成的河階地形和肥沃土地,綠竹筍、韭菜、李子、蓮霧、火龍果……皆膾炙人口,近年來並轉型為蘭花園、火龍果園、藥用植物園等精緻農業。 大溪的豆乾產業盛名已久。拜良好潔淨水質的先天條件,決定了大溪豆乾又香又Q的優勢品質,也因為大溪河運的沒落,讓豆乾成為外出謀生者稍解鄉愁的食物,於是,品質加上旅情的傳遞,成就出大溪豆乾愈來愈響的名氣。
文化景點
大溪老街的中山老街廣場,現場有解說員解說老街歷史背景,廣場內還有專人教導如何打陀螺,老街上的童玩店,販賣的童玩更是十分懷舊;此外,大溪風景秀麗,先總統蔣公靈寢奉厝之地的慈湖、中正公園內大溪賓館改建的『蔣公紀念堂』。昔日的大溪八景只留懷想,但大溪的好山好水始終引人入勝,從湖光山色的自然美景到林蔭蒼蒼、充滿思古幽情的古步道,乃至結合休閒的觀光旅遊區,都是尋幽訪勝的好去處。 石門水庫、慈湖、阿姆坪、頭寮大池的明媚風光,中正公園、大溪別館、大溪埔頂公園、大溪河濱公園、中莊調整池、植物藥園的多采多姿,都讓遊客一遊再遊、意猶未盡。
大溪大拜拜
大溪大禧,主軸圍繞在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關聖帝君聖誕[3]有三十幾個社頭會在當天為關聖帝君公祝壽,以大溪普濟堂主持的慶典與遶境最為熱鬧,俗稱「大溪大拜拜《六月廿四》」,始於大正十五年(1916年)發柬各界鄉紳,磋商轄下十九保聯莊恭迎聖誕,該年值年爐主為簡阿牛,現今計有三十二個社團參與,主要在大溪老城區內繞境,有上百尊大仙尪以及為數眾多的雙龍、童仔,代代傳承虔誠的繞境儀式不僅是桃園市已登錄的無形文化資產,亦被視為「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充分反映地方的民俗習慣與生活文化。
大溪因為開發得早,而且拜河運之賜曾經繁華極盛一時,因此除了土地廟、富麗堂皇的宗祠家廟外,知名的百年佛寺、老廟就有普濟堂、齋明寺、蓮座山觀音寺、福仁宮、仁和宮等五座;天主教、基督教雖然較晚傳入,但與其他區相比,大溪還算是很早就接觸西方宗教的老鎮。
法鼓山齋明寺
大溪交流道附近的法鼓山齋明寺,鄰近大漢溪畔的百年古剎,目前是大溪最古老禪寺,源於南海觀音,原始的古寺也保留閩南式三合院建築相當完整為三級古蹟,後方擴建的禪堂與清水模寺廟建築,並保留了一大片草地,感受到寧靜的氛圍,讓心靈也獲得了洗滌,空氣也相當清新。
大溪後慈湖蔣公塑像公園
大溪中正公園 而行家雅好的齋明寺古道、大艽芎古道、打鐵寮古道、百吉林蔭古道,是少數倖存、未被現代化道路取代的古道景觀,這些古步道於昔日是運送貨物的產業道路,如今則是現代人通往舊時光的綠色隧道,山門、石板步道………在懷舊的景觀中,感受山的沉靜和人文的風情。
慈湖-頭寮生態步道
頭寮生態步道於98年10月31日正式完工啟用,起點就在大溪陵寢(頭寮陵寢)旁,步道全長約1.2公里,終點設為慈湖雕塑紀念公園,步行全程約需20~30分鐘路程。
經國紀念館
經國紀念館前身為大溪遊客中心,經整頓規劃後,重新活化建築空間,並更名為「經國紀念館」於101年6月16日正式開幕。保留館前18根列柱,維持原建築物之結構,屋頂外觀則更是以黑貓中隊的U2偵察機機翼為設計概念,設置了巨型白色鋼架指向北橫綠廊。
大溪古道
古道共分有5個支線,分別是「大艽芎古道」、「百吉林蔭步道」、「御成路古道」、「溪洲山古道」與「齊明寺古道」。
大溪橋
位於大溪鎮大漢溪上,橫跨大漢溪,為大溪溪東、溪西區鎮民交通運輸的重要橋樑。舊橋樑為日治時代的興建的鐵線橋,後因多次水災不適使用,而後另外新建一座大溪橋,橋身仿造日治時代原大溪古吊橋的風格外觀,並採用和大溪老街相仿的巴洛克風格,於兩端橋頭另加建二座高聳牌樓。橋的兩邊皆可看到石門水庫與淡水觀音山的景致;夜晚燈光點亮後,在燈火輝映下,呈現與白日不同的迷人景致。
東和音樂體驗館
為民國50年代一家電視機製造工廠的木工部門,專門生產當時的木製電視機外殼,當時曾替大同及東元等廠商代工過電視機外殼,可說是台灣電視機外殼的最大供應商。後更跨足樂器製造產業總代理河合鋼琴,特別成立「東和音樂體驗館」,希望藉以提高國人音樂教育的水準,推廣音樂文化與教育活動。
愛情故事館
位在桃園大溪,是由大黑松小倆口喜餅公司所創建,園區內以華麗的歐式風格佈置,包括有甜蜜列車、白宮、十八世界法國皇室傢俱珍藏、愛情故事鐘樓、教堂、玫瑰園以及月老廟等七個主題區。
阿姆坪樂園
位於桃園縣石門水庫上游右岸的阿姆坪樂園,石門水庫的壯麗景色就在一旁,園內有蜿蜒的溪流與碧綠的湖水,屬於大漢溪河階的峽谷地形。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壹號館
被綠蔭包圍的建築,曾是大溪國小的校長宿舍,2007年被登錄為桃園歷史建築,經過整修後,屋況非常好,屋內也有專人導覽與互動設施,就在大溪中正公園旁。
頭寮大池
位於溪洲山畔的頭寮大池,是一座十九公頃的人工湖。頭寮大池是一座擁有動植物生態的湖泊,湖畔邊有許多芒草以及相思樹,在這裡您也能夠與野鳥有近距離的接觸,包括夜鷺、魚鷹、黑枕藍鶲、鉛色水鶇以及、藍磯鶇等鳥類,可享受不同的景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