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褐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桂花褐斑病
桂花褐斑病是桂花的一種常見病害,由半知菌亞門真菌感染而引發,地栽、盆栽的桂花植株都有發生,發病時輕者影響觀賞效果,重者造成植株死亡。
基本信息
中文名:桂花褐斑病
性 質:一種常見病害
原 因:由半知菌亞門真菌感染而引發
所屬分類:葉、花、果病害
分布與危害
桂花褐斑病是桂花的一種常見病害,由半知菌亞門真菌感染而引發,地栽、盆栽的桂花植株都有發生,發病時輕者影響觀賞效果,重者造成植株死亡。
症狀
多發於葉片,大多從葉尖和葉緣向整個葉片發展。初期病斑呈淺灰色,之後呈不規則扇狀擴展,後期病斑逐漸乾枯,呈褐色,並着生有黑色粒狀物。
病原
隸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絲孢目的木犀生尾孢。子座近圓形,直徑12~24微米,褐色。分生孢子梗不分枝,0~1分隔,無膝狀節,淡欖褐色,頂端近無色,(3~3.5)微米×(8~30)微米,通常12~32根束生。分生孢子近無色至淡欖褐色,倒棒形,隔膜1~9個,直立至微彎曲,基部倒圓錐形,頂端略鈍,(2.5~4)微米×(10~62)微米。 [1]
發生規律
病菌以菌絲塊在病葉和病落葉上越冬,次年在溫、濕度適宜時即侵染髮病,並產生分生孢子,然後再侵染髮病。病菌以氣流和水滴傳播。此病在4~10月均有發生,以多雨季節和年份發病嚴重,並以7~8月病害蔓延最快。老葉發病嬌嫩葉為重,生長衰弱和當年移栽的植株容易發病。桂花不同品種對褐斑病的抗菌力互有差別,丹桂類抗病力強於金桂和銀桂類品種。[2]
防治方法
1.要減少侵染來源。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盆栽的桂花要及時摘除病葉。
2.加強栽培管理。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栽植桂花,降低葉面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3.栽植密度要適宜,以便通風透光,增施有機肥及鉀肥。
4.發病初期噴灑1:2:200倍的波爾多液,或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20%嗪氨靈500--800倍液。[3]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