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麻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栽麻鎮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地處榕江縣東部邊陲雞冠嶺東南麓、九十九垴東北麓的從江縣四寨河上游,東鄰黎平縣九潮鎮,東南連從江縣往洞鎮,南接從江縣停洞鎮,西南連古州鎮,西與忠誠鎮接壤,西北與寨蒿鎮毗鄰,北與東北和黎平縣九潮鎮相連。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政府27千米。總面積164.9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栽麻鎮戶籍人口19460人。
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古州廳後,劃入東路苗寨。1984年,恢復栽麻、加利2鄉。1992年,加利鄉併入栽麻鄉。2016年1月14日,撤銷栽麻鄉,設置栽麻鎮。截至2020年6月,栽麻鎮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栽麻一村。
2011年,栽麻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238元。截至2019年末,栽麻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古州廳後,劃入東路苗寨。
民國六年(1917年),劃歸東區,直屬縣。
民國二十年(1931年),分置宰麻、高洞、利洞3鄉。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置宰麻聯保辦公處。
民國三十二年年(1943年),置宰麻鄉,屬朗洞區署隸榕江縣。
1950年,沿置宰麻鄉,屬二區。
1951年,廢保甲制建行政村,隸屬不變。
1953年,宰麻鄉更名裁麻鄉,鄉境析出宰盪、苗蘭、嶺廁、八國、歸柳、高包、豐登共7行政村置加利鄉。
1954年,又析出高洞、大利洞、小利洞共3村置高利鄉,全境置栽麻、加利和高利3鄉,屬忠誠區。
1956年,高利、加利2鄉併入裁麻鄉。
1958年置衛星公社。
1959年,分置栽麻、加利2管理區,屬古州公社。
1961年,改置栽麻公社管理委員會,領原栽麻、加利2管理區,轄11生產大隊。
1984年,恢復栽麻、加利2鄉。
1992年,加利鄉併入栽麻鄉。
2016年1月14日,撤銷栽麻鄉,設置栽麻鎮,撤鄉設鎮後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1]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民國三十二年年(1943年),轄7保、78甲。
1992年,轄12行政村、73村民小組。
2004年4月,撤銷12行政村,組建11中心行政村。
2008年,撤中心行政村,建辦事處。
2010年,撤辦事處,恢復12行政村。
2011年末,轄栽麻一、栽麻二、高洞、大利、苗蘭、小利、八匡、豐登寨、宰盪、歸柳、高邑、領所12個行政村,下設73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栽麻鎮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栽麻一村。
地形地貌
氣候
栽麻鎮多年平均氣溫18.8℃,極端最低氣溫0℃;7月平均氣溫25℃,極端最高氣溫36℃(2011年7月20日)。最低月均氣溫0.3℃(2011年1~2月)。最大日較差12℃。生長期年平均190天。無霜期年平均322天,最長達351天,最短為326天。0℃以上持續期335天(一般為2月1日至12月31日)。年平均降水量152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123天,最多達180天(1996年),最少為81天(2010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671毫米(199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的5~7月,8月最多。
水文
栽麻鎮境內河道屬珠江流域西江幹流,流域面積211平方千米,占16%;年均流量6.8方米/秒。主要河道有高硐、大利、小利、八匡溪,總長33千米;徑流總量1億立方米。
自然災害
栽麻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冰凍等。洪澇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4~6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96年7月16日。
自然資源
栽麻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高嶺土、硅、水晶等。
2011年,栽麻鎮有耕地面積9230畝;可利用草地面積6100畝,林地面積17.6萬畝。
人口
2011年末,栽麻鎮轄區總人口1.92萬人。另有流動人口552人。總人口中,男性1.05萬人,占54.7%;女性8688人,占45.3%。總人口中,以侗族為主,達1.71萬人,占89.1%;另有苗、漢、水、瑤、布依、彝、土家、壯、回、藏、畲、蒙古、黎13個民族。2011年,栽麻鎮人口出生率8.11‰,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3.6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4人。
截至2019年末,栽麻鎮戶籍人口1946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栽麻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238元。2011年,栽麻鎮財政總收入2543萬元,比上年增長9.8%。
截至2019年末,栽麻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農業
栽麻鎮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7.1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246萬元,2011年達到4048萬元,比上年增長10.7%。
栽麻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060噸,其中水稻4041噸,小麥50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油料作物、煙葉、藥材、蔬菜。2011年,煙葉產量16.1噸,藥材產量57.1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2萬畝,產量280噸其中油菜籽260.7噸;蔬菜種植面積1200畝,產量360噸。
栽麻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511頭,年末存欄2661頭;羊飼養量859隻,年末存欄646隻;牛飼養量2888頭,年末存欄2182頭;家禽飼養量1.75萬羽,上市家禽2000羽。2011年,主產肉類918噸,其中豬肉287噸,牛肉612噸,羊肉17噸;禽蛋2噸。
截至2011年末,栽麻鎮累計造林18.2萬畝,其中經濟林3718畝,竹林0.8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29萬株,林木覆蓋率73.6%,活立木蓄積量17.7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7400畝,產量24.6噸。
2011年,栽麻鎮稻田養魚面積8505畝,產量128噸;魚塘養殖面積50畝,產量24噸。
金融
2011年,栽麻鎮金融產業實現增加值3608萬元,比上年增長12.4%,是1978年的27倍,實現稅收14萬元。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32萬元,比上年增長1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3萬元;人壽險保費收入9萬元,比上年增長9.5%。
電信業
2011年,栽麻鎮電信業務收入72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栽麻鎮有幼兒園9所,在園幼兒327人,專任教師34人;小學10所,在校生2018人,專任教師12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6%;初中1所,在校生921人,專任教師51人,初中適齡人口人學率97.2%,小升初升學率9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8%。
2011年,栽麻鎮教育經費達121.6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0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1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11.2%、11%。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5%。
文化事業
2011年10月開通栽麻鎮有線電視,有76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數字電視用戶872戶,電視綜合覆蓋率37.1%。現有廣播喇叭36隻,入戶率78.3%。
2011年末,栽麻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40平方米,藏書500冊。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宰盪、大利村侗族大歌表演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栽麻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2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11個;病床42張,固定資產總值212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800人次,出院病人1500人次。
2011年,栽麻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2.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8.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7萬人,參合率94%。
社會保障
2011年,栽麻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戶,人數46人,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6%;城市醫療救助2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人次,共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68.5%。
2011年,栽麻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92戶,人數2808人,支出174.7萬元,比上年增長55.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8人,支出4.56萬元,比上年增長38.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8人,支出4.56萬元,比上年增長38.7%;農村醫療救助1.4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人次,共支出5.4萬元,比上年增長42.1%;農村臨時救濟78人次,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21.4%。
2011年,栽麻鎮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45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543畝,倒塌房屋15間,直接經濟損失8.1萬元,救災支出18萬元,比上年增長17.3%。
2011年,栽麻鎮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4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4人,接收軍隊離退休幹部93人,比上年增長8.2%。社會福利費2.7萬元,比上年增長6.4%。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29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47人,比上年末增加18人。參加生育保險46人,比上年末增加21人,全年共有46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25人次。[2]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栽麻鎮有郵政代辦所1個。電信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容量2500門,固定電話用戶710戶,移動電話用戶620戶,寬帶接入用戶38戶。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栽麻鎮因此地的上寨宰南200戶,下寨宰應200戶,此地為中寨500戶,侗語稱為懈麻,大寨子之意,漢語諧音為栽麻,由此而得名。
民間藝術
栽麻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侗族大歌,主要舉辦文化旅遊接待表演。
非物質文化
2009年9月,栽麻鎮侗族大歌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交通運輸
栽麻鎮境內有308省道通往黎平。
風景名勝
大利侗寨
大利侗寨位於栽麻鎮西南部,距鎮政府駐地7.5千米,距縣城26.5千米,距榕錦公路線(308省道)4.5千米,有柏油路相通。寨子依山傍水,兩條小溪穿寨而過,自然和生態環境優美獨特,寨內有侗族地區獨一無二的侗族古民居--侗族四合院,有建於清朝年間的雕刻石板路,寨內五座古樸風雨橋橫跨小溪之上,在侗族地區實屬罕見,寨內步道全是石板路或鵝卵石鋪就的道路,有128株楠木、紅豆杉、楓樹等古樹。寨內建有古薩瑪台一大利侗族鼓樓,被世人譽為"藏在深山裡的東方明珠"。
宰盪侗寨
宰盪侗寨地處九萬大山山脈,海撥高度均在718米,屬高原氣候,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17.8℃,年降雨量1200毫米,無霜期278天,是避暑、度假、休閒的地方。位於榕江縣城東部25千米,距鎮政府8千米。全村有5個村民小組、兩個自然寨(即宰盪、加稍)、325戶、1430人、總面積7平方千米。
2014年建設"和諧鄉村"、"文明村寨"成效顯著,宰盪侗寨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侗族大歌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