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標準曲線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標準曲線法

標準曲線法,也稱外標法或直接比較法,是一種簡便、快速的定量方法。與分光光度分析中的標準曲線法相似,首先用欲測組分的標準樣品繪製標準曲線。用標準樣品配製成不同濃度的標準系列,在與待測組分相同的色譜條件下,等體積準確進樣,測量各峰的峰面積或峰高,用峰面積或峰高對樣品濃度繪製標準曲線,此標準曲線應是通過原點的直線。若標準曲線不通過原點,則說明存在系統誤差。標準曲線的斜率即為絕對校正因子。

簡介

在測定樣品中的組分含量時,要用與繪製標準曲線完全相同的色譜條件作出色譜圖,測量色譜峰面積或峰高,然後根據峰面積和峰高在標準曲線上直接查出注入色譜柱中樣品組分的濃度。標準曲線法的優點是:繪製好標準工作曲線後測定工作就變得相當簡單,可直接從標準工作曲線上讀出含量,因此特別適合於大量樣品的分析。標準曲線法的缺點是:每次樣品分析的色譜條件(檢測器的響應性能,柱溫,流動相流速及組成,進樣量,柱效等)很難完全相同,因此容易出現較大誤差。此外,標準工作曲線繪製時,一般使用欲測組分的標準樣品(或已知準確含量的樣品),而實際樣品的組成卻千差萬別,因此必將給測量帶來一定的誤差。

評價

分析檢測的首要任務是定性和定量,定性可以說是有和無的問題,定量是提供待測物質含量範圍的一個過程,這當中包含了任何定性定量都有不確定度的含義。而普遍採用的標準曲線已然是分析檢測中的常規工作,本篇內容以講解加問答的形式探討標準曲線使用過程中的難點和誤區,結合數據處理版面關於標準曲線的問題交流,以期答疑解惑、共同精進。標準系列和待測物質一定要有相同和一致的基體,因為樣品基體可能會干擾儀器的響應,從這個意義上講,樣品的前處理實際就是提供標準和樣品同樣的基體環境,儘量祛除干擾基體。所以最好的標準系列應該是樣品基體匹配的標準系列標準加入曲線就是在樣品中加入一系列標準,然後考察該標準加入曲線和標準曲線斜率的統計學差異,若有差異需考慮用標準加入法定量;而Youden曲線就是對樣品做一系列稀釋,然後用稀釋倍數如1/10,1/5,1/2,1對儀器響應做曲線,考察該Youden曲線的截距與0的差別,若有差別則提示有加和性干擾,此時測定值要減去該截距才是真實值。只有解決了標準曲線與樣品基體的匹配問題,我們的定量才可靠。內標法和替代物的使用則是為了解決儀器和前處理的影響問題。[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