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柿溪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柿溪鄉辰谿縣轄鄉。1956年設柿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設鄉。鄉政府駐向家灣。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16.7公里,面積100.51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16012人(2017年)。公路直通縣城。南臨沅水,常年通航。轄劉家灣、溪口、曾家沖、牛兒岩、觀音閣、桃田坳、園灣、石山關、紗帽坪、坡下田、木灣、傅家灣、分莊垴、向家灣、柳溪口、寨上、盧家灣17個村委會。盛產木材。農業主產水稻。礦產有鐵、石煤、硫鐵、金剛石等。[1]

農業概況

全鄉總面積100.51平方千米(2017年)。現有耕地10724畝,其中水田9285畝,旱地1439畝,山地面積144800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農副產品有柑桔、辰洲香柚、煙葉、辣椒、葡萄、萘李、香西瓜等,其中辰洲香柚味美香甜,清脆可口,遠銷雲、貴、四川等地。養殖業有豬、牛、羊、魚、雞、鴨、鵝等,其中三元雜交豬養殖正蓬勃發展,林業產品有杉、松、梓、樟、楠竹等,加工產品有優質大米、紅薯粉絲,柿溪火烤魚、竹墊、竹蓆、樟木家具等,加工業多為手工製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柿溪火烤魚為柿溪特色品牌,是走親訪友的必備禮品。礦產資源有鐵、磷、石煤、硫鐵、金剛石、黃金等。其中磷礦儲量豐富,極具大規模開採價值。近年來本鄉經濟主要以農業、林業、加工業和礦石開採為支柱產業。

全鄉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瑤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只占全鄉總人口的0.2%,全鄉有20多個姓氏,主要有劉、張、金、石、付、宋、謝、余、向等,其中超過1000人的有劉、張、金、石、付、謝等。

柿溪鄉幅員廣大,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地"的典型山區鄉。鄉內以山地為主,群山環抱,轎頂山自東向西綿亘全鄉,南部對騎山海拔808米,東部老鷹嘴海拔794米,甚是壯觀。全鄉2/3土壤為黃壤,其餘均為水稻土,土質多呈微酸性,這些土壤適宜天水稻、小麥、玉米、紅薯和柑桔、葡萄、梨和桃等果樹以用杉樹、松樹等樹木的生長。

行政劃分

柿溪鄉位於辰谿縣東南部,蒞臨沅江河畔。東連譚家場鄉,北與修溪鄉、伍家灣鄉相接,西南臨沅江,隔江與火馬沖鎮、漵浦縣伏水灣鄉相望,距縣城17公里。境內有大、梓二溪匯於觀音閣村,於溪口村匯入沅江,鄉政府駐向家灣村,為全鄉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中心地。

地理位置

柿溪鄉解放前屬清和鄉與民和鄉的轄地,1956年建柿溪鄉,1958年改稱柿溪鄉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柿溪鄉名。

基礎設施

全鄉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小學一所 ,村小16所,其中片完小6所,共有在校學生2000多人,教職員工140餘人,為該鄉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全鄉有鄉級衛生院兩所,村級衛生所17所,共有醫護專業人員28人,病床39張,具有很高的診斷和治療技術水平。全鄉17個全面實現村村通路、通電、通話。[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