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市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柴市節》,川劇《柴市節》胡琴傳統戲大幕。
川劇,俗稱川戲,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川渝雲貴四省市的漢族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傳統劇種。川劇分小生,鬚生,旦,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三小」,即小丑,小生,小旦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劇目介紹
黃吉安編劇
宋丞相文天祥兵敗被俘,誓不降元。元帝忽必烈聞其忠君不二,視死如歸,深,以為敬,親自勸降。後見其終無降意"遂下令押赴柴市斬首。臨刑前,宋降臣留夢炎奉命再次勸誘,天祥痛斥夢炎,朝拜先皇,從容就義。元帝為籠絡人心,特設祭追封。此時狂風大作,靈位騰空不下,至改書神牌方雲開霧散。元帝感嘆其忠貞不渝,遂改柴市口為教忠坊。
此劇包括《羈獄囑家》、《樞密會議》、《元廷勸降》、《柴市殉節》4場,《柴市殉節》一場為川劇著名折子戲。
劇本載《黃吉安劇本選》下集、《四川地方戲曲選》第4集,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藏手抄本。周慕蓮、賈培之等修改《柴市殉節》,仍名《柴市節》,刊《川劇》、《川劇叢刊》、《傳統川劇折子戲選》。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1]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中國的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2]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視頻
柴市節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傳統戲劇】滑稽戲(無錫市),非遺網,2018-04-16
- ↑ 印度梵劇,豆瓣,201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