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堡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柴堡鎮,隸屬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地處館陶縣中部,東靠衛運河山東省冠縣北館陶鎮隔河相望,南與館陶鎮搭界,西與壽山寺鄉毗鄰,北與路橋鄉、南徐村鄉和邱縣梁二莊鄉接壤。轄區面積74.47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柴堡鎮戶籍人口為51246人。1952年10月,劃歸山東省德州地區。1953年1月,由山東省德州地區劃歸山東省聊城地區。1958年9月1日,屬柴堡公社柴堡管理區。1963年4月,析出,設柴堡公社。1964年12月,由聊城專署劃歸河北邯鄲專署,仍為柴堡公社。1984年3月,改置柴堡鎮。1996年1月,柴莊鄉、市莊鄉併入。截至2020年6月,柴堡鎮轄4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柴堡南村。2018年,柴堡鎮有工業企業37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5個。 [1]

中文名: 柴堡鎮

外文名: ChaibuZhen

行政區劃代碼: 130433102000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

地理位置:館陶縣中部

面 積: 74.47 km²

下轄地區: 4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柴堡南村

電話區號: 0310

郵政區碼: 057752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冀D

人 口: 51246人(2018年)

歷史沿革

民國十九年(1930年),設柴家堡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屬河北省邯鄲地區館陶縣第四區。

1952年10月,劃歸山東省德州地區。

1953年1月,由山東省德州地區劃歸山東省聊城地區。

1958年9月1日,屬柴堡公社柴堡管理區。

1963年4月,析出,設柴堡公社。

1964年12月,由聊城專署劃歸河北邯鄲專署,仍為柴堡公社。

1984年3月,改置柴堡鎮。

1996年1月,柴莊鄉、市莊鄉併入。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柴堡鎮轄柴堡南、申林、前胡堡、閆張屯、西莊、匣莊、後市莊、後胡堡、柴堡東、東蘇堡、劉村、韓馬堡、東孔堡、齊堡、柴堡西、馬張屯、北肖寨、武張屯、北陽堡、前劉堡、王耳莊、柴堡北、西孔堡、前曹堡、後劉堡、柴莊、中富莊、後曹莊、樊堡、後羅頭、馬店、郭馬堡、蕭屯、邢張屯、西蘇堡、東劉莊、天河、宋馬堡、八義莊、前羅頭、市莊東、西劉莊、東富莊、東廣才、西富莊、林北、市莊西、要莊、牛張屯4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01個村民小組。截至2020年6月,柴堡鎮轄4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柴堡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柴堡鎮地處館陶縣中部,東靠衛運河與山東省冠縣北館陶鎮隔河相望,南與館陶鎮搭界,西與壽山寺鄉毗鄰,北與路橋鄉、南徐村鄉和邱縣梁二莊鄉接壤。轄區面積74.47平方千米。

氣候

柴堡鎮年平均降水量523.1毫米,最多達920毫米,最少為241.1毫米。

水文

柴堡鎮境內主要河渠有衛運河及衛西乾渠。衛運河在境內東部。衛西乾渠境內長5千米,是境內最重要的排灌兩用骨幹渠道。

人口

2011年末,柴堡鎮轄區總人口4579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000人,城鎮化率15%。另有流動人口1000人。總人口中,男性23263人,占50.8%;女性22530人,占49.2%;18歲以下10003人,占21.8%;19~60歲30478人,占66.5%;61歲以上5312人,占11.7%。總人口均為漢族。人口出生率13.7‰,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6.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15人。2017年末,柴堡鎮常住人口45280人。截至2018年末,柴堡鎮戶籍人口為5124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柴堡鎮財政總收入1630.9萬元,比上年增長9.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93萬元,比上年增長7.2%。

2018年,柴堡鎮有工業企業37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5個。

農業

2011年,柴堡鎮耕地面積72435畝,人均1.6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為主。2011年,柴堡鎮農業總產值6.4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5.4萬噸,其中小麥2.1萬噸,玉米3.3萬噸。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蔬菜。棉花種植面積0.7萬畝,產量42.2噸,可向社會提供36噸商品棉;蔬菜種植面積2.2萬畝,其中發展大棚蔬菜3630畝、保護地蔬菜0.8萬畝、露地菜1.1萬畝,主要品種有黃瓜、豆角、西紅柿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鴨、雞為主。生豬飼養量6.7萬頭,年末存欄2.5萬頭;羊飼養量0.3萬隻,年末存欄0.1萬隻;另外蛋雞存欄300萬羽,肉鴨年出欄達到600萬羽。農民住宅四旁植樹7.5萬株,引種優質葡萄0.2萬畝、黃冠梨0.3萬畝。大型農機151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5081元。

工業

2011年,柴堡鎮工業總產值6.85億元;工業企業138家,職工265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2億元。

商業

2011年末,柴堡鎮有商業網點362個,職工514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1億元,比上年增長20%;城鄉集貿市場3個,年成交額1.3億元。

金融

2011年末,柴堡鎮有農村信用聯社1家;各類存款0.97億元,比上年增長15%。

電信業

2011年末,柴堡鎮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34.6萬元。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因鎮政府駐柴堡南村而得名柴堡鎮。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柴堡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8個,村農家書屋22個,藏書20餘萬冊。學校體育場5處,樊堡、八義莊等8個村文化廣場健全了體育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6%。49個村都通廣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柴堡鎮有幼兒園22處,在園幼兒2091人,專任教師71人;小學5所,在校生3905人,教職工17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落實「兩免一補」資金63.4萬元,資助貧困生6390人次。2011年,柴堡鎮教育經費達0.26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02億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柴堡鎮有衛生院1所,衛生室49個,醫務人員86名。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4.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柴堡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99戶,人數1092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9人,村級服務設施36個,其中服務中心1個,服務站33個。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2萬人,參保率達9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柴堡鎮有郵政局1個,電信企業1家,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012門,固定電話用戶3185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1.3%,寬帶接入用戶1246戶。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柴堡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深井2眼及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6375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D60O排水管道3600米。

供電

2011年末,柴堡鎮有鎮區110千伏變電站、50千伏變電站和35千伏變電站各1座。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柴堡鎮有鎮駐地花壇8個,綠化面積0.52公頃。

交通運輸

柴堡鎮境內106國道、武館公路(衡水市武邑至館陶)縱貫南北,距青紅高速公路出口3千米,106國道境內長11.1千米;武館路境內長3.2千米,實現村村通公路里程40餘千米。

視頻

【大館陶鄉愁】柴堡鎮要莊村航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