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是俄國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創作的最後一部生前演出過的音樂作品,又名《B小調第六交響曲》《悲愴交響曲》。

該樂曲共分為4個樂章,於1893年10月28日在聖彼德堡首演,是古今交響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目錄

簡介

作品配器

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

優秀版本

簡介

本曲於1893年八月末完成 ,為作者的代表作。標題Патетическая(Patetičeskaja)的俄語意思為「激情」、「情感」,而並非大家所認為的「激起憐憫」,這個詞反映了一小點激發的痛苦 。 柴可夫斯基原本打算將該作品命名為「標題」,然而,現時出版的樂譜,通常都已使用了法語的翻譯名字: ,翻譯出來便成了「 悲愴」 。

本作品於1893年10月28日在 聖彼得堡首演,作者親自指揮,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自此9天之後,作者不幸與世長辭,本作品成為作者的絕筆之作 。

作者向他深愛的侄子解釋過該作品的標題。當著名作曲家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問作者這部交響曲是否有標題的時候,作者承認了自己隱藏標題的事實 。

這個標題被Taruskin稱為「絕命書交響曲」,這種說法在作者去世不久後該作品第二次演出時被人們所堅信。聽眾們努力地試圖從作品中找到蛛絲馬跡,當然,他們實現了。例如在第一樂章中被引用自俄羅斯東正教安魂曲中的簡短樂句,第四樂章非尋常性使用的柔版以及剛開始緊張的和弦和結束時的死亡之光 。並且在1893年9月至10月期間,有人委託作者寫作安魂曲的時候,作者沒有任何心思做這項工作。他當時正忙於本作品的創作。

這首交響曲正如標題所示,強烈地表現出「悲愴」的情緒,這一點也就構成本曲的特色。 柴科夫斯基音樂的特徵,如旋律的優美,形式的均衡,管弦樂法的精巧等優點,都在本曲中得到深刻的印證,因此本曲不僅是 柴科夫斯基作品中最著名、最傑出的樂曲之一,也是古今交響曲中第一流的精品。

作品配器

木管組:3支長笛(第三長笛兼短笛),2支單簧管,2支雙簧管,2支大管

銅管組:4支圓號,2支小號,3支長號,1支大號

打擊樂組:定音鼓,低音大鼓,大鑔,鑼

弦樂組: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

第一樂章

Adagio – Allegro non troppo (B minor – D major – ambiguous key – B major)

慢板,轉不很快的快板,b小調,4/4拍,奏鳴曲式。序奏為慢板,低音提琴以空虛的重音作為引子,由低音管在低音區演奏出呻吟般的旋律,其他樂器則如嘆息般地繼續。樂曲自開始就籠罩在一種煩躁不安的陰沉氣氛中。主部的第一主題快速而富節奏感地奏出,給人以苦惱、不安和焦燥的印象。之後樂曲的速度旋即轉成行板,第二主題為D大調,哀愁而美麗,有如暫時拋卻苦惱而沉入幻想中一般。本樂章的終結部十分柔美、溫和,旋律在平靜的伴奏下伸展,形成謎一樣的結尾。

第二樂章

Allegrocon grazia (D major – B minor – D major)

溫柔的快板,三部曲式,5/4拍。第一主題,D大調,由大提琴奏出,木管及後和應;小提琴隨即奏出B小調的第二主題,同樣再由木管和應,並帶回第一主題,弦樂作最後的回應及帶入小結尾。

第三樂章

Allegro moltovivace (G major – E major – G major)

甚活潑的快板,G大調-E大調-G大調,12/8及4/4的複合節奏。諧謔曲與進行曲混合而無發展部的奏鳴曲式。第一主題為諧謔曲式,輕快、活潑,與前兩個樂章的主題形成對比。 樂章的第二主題很像意大利南部的一種民族舞蹈音樂——塔蘭泰拉舞曲,其主要旋律具有戰鬥般的感覺,但這一主題在進行曲般的旋律中,並沒有明朗、快活的氣息,反而呈現出一種悲壯感。 此部分略經擴展後,再次出現詼諧曲主題而達到高潮。緊接着進行曲主題再現,樂章的終結部便在進行曲主題片斷堆積的形態下強烈地結束。

第四樂章[1]

Finale:Adagiolamentoso – Andante (B minor – D major – B minor)

終曲,哀傷的柔版-行板,3/4拍,自由的三段體。 本樂章的主題極為沉鬱、晦暗(一般交響曲的終曲都是最為快速、壯麗的樂章,而本交響曲正相反,充分強調了「悲愴」的主題),悲傷的旋律在兩聲圓號的襯托下顯得更加淒涼。 以暗淡和絕望的音色所寫成的樂章,預示著悲劇的結果,最後由大提琴奏出如葬禮曲般的旋律,在無限淒寂當中結束。

柴可夫斯基在他的日記上行容四個樂章為:青春,愛情,失望和死亡。

優秀版本

DG 419 604-2 Tchaikovsky S6 Bernstein NYPO 1CD

倫納德·伯恩斯坦 紐約愛樂樂團

EMI 754 061-2 Tchaikovsky S6 Op74,Scriabin Op54 Riccardo Muti PPO 1CD

里卡多·穆蒂 費城交響樂團

DG 477 911-1 Tchaikovsky S6 Storm Overture Abbado BPO 22 of 25CD Salzburg

克勞迪奧·阿巴多 柏林愛樂樂團 薩爾斯堡音樂節現場錄音

DG 427 220-2 Tchaikovsky S6, Romeo & Juliet Claudio Abbado WPO 1CD

克勞迪奧·阿巴多 維也納愛樂樂團

SONY 09970 87883-2 Tchaikovsky S Claudio Abbado CSO 6CD

克勞迪奧·阿巴多 芝加哥交響樂團

DG 429 675-2 Tchaikovsky S 1-6 Karajan BPO 4CD

赫伯特·凡· 卡拉揚 柏林愛樂樂團

DG 439 020-2 Tchaikovsky S6 Karajan WPO 1CD

赫伯特·凡· 卡拉揚 維也納愛樂樂團

DECCA 430 791-2 Tchaikovsky S6, Romeo & Juliet Overture Lorin Maazel WPO 1CD

洛林·馬澤爾 維也納愛樂樂團

DG 477 759-4 Tchaikovsky S6 Op74 Lorin Maazel NYPO 1CD

洛林·馬澤爾 紐約愛樂樂團

DG 419 745-2 Tchaikovsky S4,5,6 Evgeny Mravinsky LGPO 2CD

艾夫根尼· 穆拉文斯基 列寧格勒愛樂樂團

PHILIPS 475 631-7 Tchaikovsky S6 Op74 Valery Gergiev WPO 1CD

瓦里烈· 格吉耶夫 維也納愛樂樂團

DECCA 455 812-2 Tchaikovsky Swan Lake, S6 Op74 Sir Georg Solti CSO 1CD

喬治·索爾蒂爵士 芝加哥交響樂團

DG 253 121-2 Tchaikovsky S6 Karl Bohm LSO 1CD

卡爾·伯姆 倫敦交響樂團

PHILIPS 442 066-2 Tchaikovsky S6,Romeo et Juliette Haitink RCO 1CD

伯納德·海廷克 皇家大會堂交響樂團

DECCA 468 721-2 Tchaikovsky S6, Borodin S2 Martinon LSO 1CD

簡· 馬蒂農 倫敦交響樂團

DG 471 093-2 Tchaikovsky S6 NYPO, Stravinsky Scenes de Ballet IPO Barenboim 1CD

丹尼爾·巴倫博伊姆 紐約愛樂樂團

參考資料

  1. 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搜狗,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