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克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柯克船 |
ke ke chuan |
|
柯克船採用「搭接式」造船法製造。搭接式是指四世紀到十五世紀時,用於北歐船隻外板的造船法,由數片外板交疊鋪成,類似屋頂瓦片的疊法。雖然表面會凹凸不平,但船隻構造相當堅固。[1]
寇克船或寇格船(Cog),是大航海時代北歐體系船隻中最為發達的船舶,在北歐航行至十五世紀左右。一般全長約30米,寬約8米,總重量約100頓到200頓左右。特徵是船體最尾端的舵,一般稱其為「船尾中央舵」或「中央舵」。船桅只有一根,位於船體中央,用以張開長方形的橫帆,垂直於船首與船尾的連線,適合順風航行。船體的整體形狀是細長形,這是種適合划過北海強風大浪的形狀。
簡介
寇克船或寇格船(Cog),是大航海時代北歐體系船隻中最為發達的船舶,在北歐航行至十五世紀左右。一般全長約30米,寬約8米,總重量約100頓到200頓左右。特徵是船體最尾端的舵,一般稱其為「船尾中央舵」或「中央舵」。船桅只有一根,位於船體中央,用以張開長方形的橫帆,垂直於船首與船尾的連線,適合順風航行。船體的整體形狀是細長形,這是種適合划過北海強風大浪的形狀。
柯克船在過去也被稱作「漢薩·柯克船(Hanse cockle)」。漢薩有「商場的夥伴」的意思,指中世紀北歐的經濟共同體漢薩同盟。漢薩同盟是以北海沿岸各都市為中心,由海洋貿易商人們所組成的商會,從十三世紀活動至十七世紀。而柯克船就是漢薩同盟各都市進行貿易時所愛用的船種。
地理大發現
歐洲歷史的地理大發現(英語:Age of Discovery;又名探索時代、海權時代或大航海時代)指從15世紀到17世紀時期。該時期內,歐洲的船隊出現在世界各處的海洋上,尋找着新的貿易路線和貿易夥伴,以發展歐洲新生的資本主義。在這些遠洋探索中,歐洲人發現了許多當時在歐洲不為人知的國家與地區。與此同時,歐洲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航海家,其中有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瓦斯科·達伽馬、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胡安·德拉科薩、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喬瓦尼·卡波托、胡安·龐塞·德萊昂、斐迪南·麥哲倫與胡安·塞瓦斯蒂安·埃爾卡諾等。
在當時,遠洋航行意味着冒險:他們無法準確測量經度,木製船殼無法抵抗船蛆的侵蝕,儲備的食物不適於長期航行,船上的衛生與生活條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雙重驅使,這些人所進行的探索極大地擴展了已知世界的範圍。
伴隨着新航路的開闢,東西方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使西方文明擴展至全世界,同時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與自由貿易也開始出現。歐洲這個時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其超過亞洲繁榮的基礎。新航路的發現,對世界各大洲在數百年後的發展也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對除歐洲以外的國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影響則是複雜而矛盾的,除了物資交流外,因帶給原住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領,可說是一部大侵略史,但直至近年美洲國家才開始關注原住民的權益。對於地球生態的影響的也是極巨大的,例如哥倫布大交換。
漢薩同盟
漢薩同盟(拉丁語:Hansa、Hansa Teutonica或Liga Hanseatica,英語:Hanseatic League,又譯漢撒同盟和漢莎同盟),12-13世紀中歐的神聖羅馬帝國與條頓騎士團諸城市之間形成的商業、政治聯盟,以德意志北部城市為主。漢薩(Hansa、或Hanse )一詞,德文意為「公所」或者「會館」,最早是指從須德海到芬蘭、瑞典到挪威的一群商人與一群貿易船隻。12世紀中期逐漸形成,14世紀晚期—15世紀早期達到鼎盛,加盟城市最多達到160個。1367年成立以呂貝克城為首的領導機構,有漢堡、科隆、不來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貴族參加。擁有武裝和金庫。1370年戰勝丹麥,訂立《施特拉爾松德條約》。同盟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並在西起倫敦,東至諾夫哥羅德的沿海地區建立商站,實力雄厚。15世紀中葉後,隨着英、俄、尼德蘭等國工商業的發展和新航路的開闢,轉衰,1669年解體。現今德國的國家航空公司漢莎航空(Lufthansa)即是以漢薩同盟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