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查理二世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國王

查理二世
原圖鏈接

查理二世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國王) 編輯

查理二世(英語:Charles II,1630年5月29日-1685年2月6日),正是歐洲三十年戰爭烽煙四起的時代。在英國皇宮度過了美妙愜意的童年時光,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人們稱他為「歡樂王」或「快活王」。 蘇格蘭及英格蘭愛爾蘭國王,屬於斯圖亞特家族,生前獲得多數英國人的喜愛。

目錄

查理二世 絕地逃生

早年父親查理一世,在兩次內戰結束後,王軍不敵議會軍而被逮捕,以叛國罪被奧利弗·克倫威爾處死,查理二世被迫流亡外國。 1650年,及冠之年的查理王子抵達愛丁堡,並於次年正式加冕為「查理二世」。1651年9月,查理二世發動入侵英格蘭的王位爭奪戰,卻寡不敵眾,只得再次出逃。10月,查理二世抵達法國,但被拒絕接納,被迫輾轉歐洲大陸各國,長達九年。國王時刻要提防克倫威爾的騎兵隊以及那些試圖抓獲國王贏得懸賞的人。這一過程艱難險阻,雖然只有短短六個星期,卻彷彿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而國王卻能成功逃脫,可以說全靠許多貴族、侍從、牧師以及信奉天主教的鄉野村夫的竭力相助。 總而言之,查理二世逃亡之旅可謂險象環生,許多時候差之毫釐,全靠僥倖脫逃。也正因此,有關查理二世絕地逃亡的故事和傳說縷縷不絕,為人津津樂道。

正式加冕為不列顛國王

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由其子理查·克倫威爾繼稱護國公。理查無力鎮壓反叛的貴族與軍官,英國政壇混亂,國會遂聲明由君主制復辟,查理二世因此得以返回英國。 1660年5月,在兩萬士兵的保護下,流亡國外的查理二世終於重返了闊別已久的英國,回到倫敦即位, 這天剛好是查理二世30歲的生日。 在十多年的流離失所之後,1661年4月,查理二世終於返回英國正式加冕為不列顛國王,斯圖亞特王朝宣告復辟。

對「弒君者」元兇大肆報復

即位之初他就與強勢的議會妥協,謹慎地行使其有限王權。查理二世陟罰臧否,涇渭分明。儘管他說要「盡量少流血,少給臣民帶來危害」,但他依舊對「弒君者」元兇大肆報復。當年在查理一世死刑判決書上簽字的一共有57人,其中三分之一離開人世,三分之一逃往國外,剩下的11人則被處死,例如約翰·庫克(John Cooke)就被查理二世五馬分屍後棄市。而死去的人也難逃厄運。議會軍將領亨利·艾爾頓(Henry Ireton)與特別法庭庭長約翰·布雷德肖(John Brodshaw)就被掘棺鞭屍,以示洩憤。克倫威爾則更慘。屍體從陵墓裡被挖了出來,放在囚籠裡,拖著走遍倫敦的大街小巷,隨後又將他的屍體吊在泰伯恩刑場的絞刑架上,梟首示眾。直到20世紀才得以安葬。 與此同時,查理二世知恩圖報,對於那些曾經在流亡時期幫助過他的人,他也給與了相當程度的賞賜。這些人的無私、忠誠和勇敢,為他們贏得了下半輩子的榮華富貴。[1]

重建了其父的絕對君主制

他在1665與1672年,發動兩次英荷戰爭,結果因為戰局不利,得失參半;國內政局反而捲入外國勢力的鬥爭,深受法、荷的操控與干擾。 1678年,反天主教的激進派議會,利用「天主教陰謀」釀成的政治大風暴,展開對天主教徒的強力迫害,並試圖徹底架空王權。1679年,查理二世簽署國會制定的「人權保護法」,以後政治人物即使身處風暴,仍有一定的人權保障。1681年後查理掌握主動,打敗政敵並大幅提升王權,重建了其父的絕對君主制(專制王權)。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他為了順應民心,長期保持英國國教的信仰;但他生前一向同情天主教,臨死前就皈依了天主教。他死後,弟弟詹姆斯二世繼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