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查干補力格蘇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查干補力格蘇木,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地處四子王旗中部,東與烏蘭牧場接壤,南與烏蘭花鎮相連,西接吉生太鎮,北與腦木更蘇木相鄰,行政區域面積2739.82平方千米。[1]

解放前,該地是四子王府駐地;1984年,設查干補力格蘇木;2006年,查干敖包蘇木劃歸查干補力格蘇木。截至2018年末,查干補力格蘇木戶籍人口有3954人。

截至2020年6月,查干補力格蘇木下轄8個行政村。

2011年,查干補力格蘇木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077元。

2018年,查干補力格蘇木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中文名: 查干補力格蘇木

行政區類別: 蘇木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

地理位置:四子王旗中部

面 積: 2739.82 km²

下轄地區: 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查干補力格村

電話區號: 0474

郵政區碼: 011828

車牌代碼: 蒙J

人 口: 3954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

解放前,該地是四子王府駐地。

1950年9月,改為第三努圖克。

1958年8月,改為查干補力格公社。

1984年,設查干補力格蘇木。

2006年,查干敖包蘇木劃歸查干補力格蘇木。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查干補力格蘇木下轄8個行政村:查干補力格、格日樂圖雅、山灘、巴音、白音補力格、敖包圖、白音烏拉、准額和,下設47個獨貴龍。

截至2020年6月,查干補力格蘇木下轄8個行政村:巴音村、格日樂圖雅村、山灘村、查干補力格村、敖包圖村、白音烏拉村、白音布力格村、准額和村,蘇木人民政府駐查干補力格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查干補力格蘇木地處四子王旗中部,東與烏蘭牧場接壤,南與烏蘭花鎮相連,西接吉生太鎮,北與腦木更蘇木相鄰,行政區域面積2739.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查干補力格蘇木地形較為複雜,丘陵起伏,平原相間,平均海拔1040米。最高點位於白音烏拉嘎查,海拔1105米;最低點位於查干補力格嘎查,海拔920米。

氣候

查干補力格蘇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春冬季節風大嚴寒,夏秋季炎熱乾旱。多年平均氣溫6℃。無霜期年平均110天。年平均降水量150—2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3070小時。

水文

查干補力格蘇木境內河道屬河床類別,主要為塔布河與分支流,長5千米,流經查干補力格嘎查、准額和嘎查。

自然災害

查干補力格蘇木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蟲災、暴雪等。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2010年5月至7月,396.9萬畝草場因旱成災。蟲災、雪災每年零星發生。

人口

2011年,查干補力格蘇木人口出生率5.0‰,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0.8‰。

2012年末,查干補力格蘇木總人口3866人。另有流動人口1020人。總人口中,男性1983人,占51.3%;女性1883人,占48.7%;18歲以下657人,占17%;19—59歲2705人,占70%;60歲以上504人,占13%。總人口中,以蒙古族為主,達1936人,占50.1%;另有漢、回、滿3個民族,共1930人,占49.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人。

2017年末,查干補力格蘇木常住人口為2239人。

截至2018年末,查干補力格蘇木戶籍人口有395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查干補力格蘇木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077元。

2018年,查干補力格蘇木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農業

2011年,查干補力格蘇木有耕地面積1.2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396.9萬畝。農作物以葵花、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葵花300噸,馬鈴薯3450噸。畜牧業以飼養羊為主。2011年,羊飼養量14.8萬隻,年末存欄9.6萬隻。

工業

2011年,查干補力格蘇木有礦區1個,職工220人。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查干補力格蘇木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400平方米;農家書屋9個,建築面積450平方米,藏書2.75萬冊;檔案室2個,建築面積80平方米。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查干補力格蘇木有衛生院2所,衛生室3個;病床15張。專業衛生人員10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5.3%,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207人,參合率94.7%。

社會保障

2011年,查干補力格蘇木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18戶,人數1536人,支出134.4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4人,支出4萬元,比上年增長37.2%;農村醫療救助124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人次,共支出51萬元,比上年增長52%;農村臨時救濟428人次,支出30萬元,比上年增長41.2%。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247人,緊急轉移安置23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200畝,倒塌房屋52間,直接經濟損失140萬元,救災支出30萬元。

視頻

我在克什克騰巴彥查干蘇木住宿,這種標間一宿300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