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氏四盤耳烏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柏氏四盤耳烏賊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柏氏四盤耳烏賊

拉丁學名:Euprymna berryi

別 名:大耳

界:動物界

科:耳烏賊科

屬:耳烏賊屬

種:柏氏四盤耳烏賊

分布區域:日本群島南部、

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

柏氏四盤耳烏賊是一種體形小,墨多,胴體短,後端圓,尾鰭圓似耳的章魚科物種。 [1]

簡介

柏氏四盤耳烏賊:別名,為頭足綱、頭足綱、耳烏賊科、頭足系列品種,原產於太平洋、印度洋,包括:印尼至菲律賓、安達曼群島、斯里蘭卡西海岸等地附近海域。

體型很小,體色通常為紫銅色,有八條短腕、兩條長腕,身後長着兩個圓圓的小尾鰭,游泳能力較差,喜歡躲藏於在沙床上,伏擊上門的不幸獵物。也擁有發光器,主要是為了夜間捕食。

生存環境:海水 最大長度:5cm 形狀分類:梭形 顏色分類:藍色_紫色

活動區域:中下 飼養難度:中等 性情習性:溫和 適宜溫度:24.5℃±2℃

酸鹼範圍:8.2±0.2(PH) 硬度範圍:8±2(DH) 壽命年限:2年 食物飼料:肉食

柏氏四盤耳烏賊飼養方法

柏氏四盤耳烏賊雌雄分辨

雌雄體長不同,雄性不超過3cm,雌性不超過5cm。

柏氏四盤耳烏賊種群分布

柏氏四盤耳烏賊 分布於日本群島南部、菲律賓群島、馬來群島、安達曼群島、斯里蘭卡海域,包括東海、南海等海域,生活環境為海水,常棲息於暖水淺海以及棲居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棲息範圍潮間帶至200米深之間的水域。

柏氏四盤耳烏賊形態特徵

目前大氣中存在的Co2導致海洋酸化,對所有的頭足綱生物都有潛在性威脅,因為高濃度pco2情況下會使烏賊骨密度變大,這對烏賊的浮力調節是負面影響。

柏氏四盤耳烏賊 體形小,墨多,很少利用。胴體約長4厘米。和一般的烏賊不同,柏氏四盤耳烏賊頭和胴體相連。胴體短,後端圓,尾鰭圓似耳。

柏氏四盤耳烏賊分類學

柏氏四盤耳烏賊(學名:Euprymna berryi)為耳烏賊科四盤耳烏賊屬的動物,俗名兩耳仔、雙耳墨。

參考來源

  1. 柏氏四盤耳烏賊,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