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子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柏子香

 

 

 

柏子香,拼音讀音是bǎi zǐ xiāng ,漢語詞條,解釋為由柏樹籽通過簡單加工而製成的一種香或香丸,點燃可起到清神安心的作用。

簡介

柏子香,拼音讀音:bǎi zǐ xiāng ,注音:ㄅㄞˇ ㄗㄧˇ ㄒㄧㄤ [1] ,是一種香名,把柏樹籽進行簡單加工,做成香或香丸在香爐內熏烤,能起清安心神的作用。這種香制香之道十分簡單,成本也很低,製作原料來源方便,又不破壞環境,能廣泛使用。

採制方法

把「帶青色、未開破」的新鮮柏子隨意採集多少,用沸水焯一下,然後浸在酒中,密封七天,再取出,放在陰涼處慢慢晾乾,即得到了成品。

焚燒方式

燒好小炭餅,埋入香爐中的香灰之內,灰面上安放隔火片,再將若干粒柏子散置於隔火片上。接下來,炭火便會持續熏烤柏子,催動其中的香芬散發出來。

典故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用度尚儉,一反隋代用香的奢靡之風,宮中慣焚柏子香。

晚唐文人唐彥謙《題證道寺》詩中有「爐寒余柏子」之句,可知唐代末期燒柏子香這一做法已在僧人當中流行。及至宋代,無論佛寺還是道觀,都普遍以柏子為香品,爐中靜焚柏子,成了寺觀中的一種常見景象,也成了清修生活的一種標誌。詩僧斯植所詠《夏夕雨中》道:「滿林鐘磬夜偏長,古鼎閒焚柏子香。石榻未成芳草夢,西風吹雨過池塘。」山寺的盛夏之夜,作者睡在露天的石床上,只聽鐘磬聲在林中繚繞,床頭香爐內熏着柏子,其獨特的草木氣韻悄悄襲入夢鄉,洇染着夢境。不過還沒容他睡穩,一場忽來的急雨便打斷了他的好夢,也消除了暑意。如此從容閒適的出家生活,讀來讓人不由得生羨慕之心!

宋代人鄒登龍有一首小詩《幽事》,「閒攜小斧刪梅樹,自縛枯藤補菊籬。燒柏子香讀周易,滴荷花露寫唐詩。」此詩直接描寫了在隱居生活中最有雅趣的四種活動:手提小斧頭,親自為心愛的梅樹砍削冗枝;扯來枯藤的長條,編補菊花叢畔的籬笆;在小香爐里焚上一把自摘自製的柏子香,在一縷清香的裊煙陪伴下靜讀《周易》;把一朵朵荷花里的晨露傾出,承接在小罐里,以這清露研墨,書寫唐詩。其實「燒柏子香讀周易,滴荷花露寫唐詩」真的是對當時現實生活的忠實反映。宋代文人在書齋內研讀佛經、道經一類玄學讀物的時候,確實講究焚柏子香。用露水或融化的雪水、冰水來研墨,以求墨色潤淨,也是古代文人、畫家們的日常習慣。

宋代士大夫對於柏子香的態度很有意思。當追求奢華生活品質之時,比如宴會、密友歡聚這類場合,他們一定要焚爇貴重名香。但是,逢到感覺需要獨自清淨一下的時候,則會改焚柏子香,似乎這種樹籽所涵帶的林木氣息能夠滌煩去躁。另外,士大夫們在養病時尤其講究焚燒柏子,大概同樣是因為其香氣有安神清心的功能,可以穩定病人的情緒。如蘇軾《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獨酌》一詩中便提到:「銅爐燒柏子,石鼎煮山藥。」

參考資料

1. 柏子香 .漢典[引用日期2016-06-03]

2. 柏子香清安心神 .長江日報(第19版).2014-11-11[引用日期2016-06-03]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