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柏姆·巴維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柏姆-巴維克
柏姆-巴維克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出生 1851年
奧地利
逝世 1914年
國籍 奧地利
別名 龐巴維克
職業 經濟學家
知名作品 《資本與利息》

柏姆-巴維克Eugen Böhm-Bawerk,1851-1914 ),亦譯龐巴維克。奧地利經濟學家。奧地利學派經濟學說的全面發展者。

人物簡介

柏姆·巴維克早年曾經在維也納大學學習法律,畢業後到奧地利政府供職。曾與其同學 F.von 維塞爾一起去德國海德堡、耶拿、萊比錫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1881~1889年,任因斯布魯克大學教授。1889年供職於奧匈帝國財政部。1895、1897、1900年,三次任奧匈帝國財政大臣。1905~1914年任維也納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1911年被選為維也納科學院院長。

人物生平

曾就讀於維也納大學法律專業,後在海得爾貝格大學、萊比錫大學和耶拿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881年任因斯布魯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1889年進入奧國財政部,任幣制改革委員會的副主席。自1895年開始,三度出任奧匈帝國財政部長。1904年辭去財政部長職務,任維也納大學經濟學教授。

龐巴維克是奧地利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新古典理論的主要傳播者,他對新古典經濟理論取代古典經濟理論而占統治地位作出了許多貢獻:他發展了資本與利息理論,並解釋了實際利率必須是正數的原因;他是首次將時間因素與經濟學分析相結合的經濟學家之一,還發展了由時間因素扮演關鍵角色的經濟學。

龐巴維克既是一名公務員,又是個學者。在晚年,無論在學術界還是在當時仍是一個強國的奧地利的政界,他都是一位元老。作為一位政府官員和經濟政策制定者,他是極其成功的。但今天人們還記得他,主要是由於他對經濟理論的貢獻,他的《資本與利息》已成為經濟學的經典著作,被稱為「科學發展史上最重要、最有創造性的著作」。

《資本與利息》的第一卷題為《資本利息理論的歷史和批判》,出版於1884年。從形式上看,這是一本專題的經濟學說史-利息理論的批判史,龐巴維克對從古希臘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起一直到與他同時代經濟學家們的各種利息理論都有所論述和批評。第二卷題為《資本實證論》,出版於1889年,系統地闡述了邊際效用價值論和以此為基礎的利息時差論。利息理論是《資本實證論》的重點,在論題的其他部分里,總的說來,龐巴維克至少可以追隨過去的理論家們的理論。但對利息現象,他提出一個完全屬於開闢新領域的解釋。這一著作使龐巴維克成為團結在卡爾·門格爾周圍的一群經濟學家中的領導成員之一,這些人後來就被稱為奧地利學派,龐巴維克的理論也有力地影響了自19世紀80年代直到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理論的發展。

龐巴維克是邊際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資本與利息》是科學發展史上最重要最有創造性的著作,其核心是時差的價值、資本和利息理論。龐巴維克是主張效用價值論的,他以邊際效用論代替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以利息時差論否定和代替馬克思的剩餘價值論,一些學者認為他這樣做是為了達到掩蓋資本主義剝削,粉飾資本主義制度的目的。其實,上層建築本來就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經濟學及經濟學家也不例外。再者,「剝削」其實質是屬於規範經濟學的範疇,不同的階級集團,不同的經濟學派必然會有不同的內涵界定。如果資本僱傭勞動,資本家獲取利潤或利息,也就是「一個階級占有另一個階級的勞動」,就是「剝削」,那麼龐巴維克主張利息是時間的報酬而非剩餘勞動的轉化,可能具有掩蓋剝削的目的,但這僅僅是一家學派的看法,而非問題的全部。

龐巴維克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和物質財富的相互關係」。他認為人類的欲望是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而自然提供的滿足欲望的物品是有限的,因此便產生了經濟問題,產生了如何經濟地使用物質財富的問題,人類欲望與滿足欲望的物品的關係便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根本問題。龐巴維克是以邊際論「苦樂心理」學說為依據,把個人心理動機歸結為追求享樂和避免痛苦,認為追求享樂、避免痛苦就是人類經濟活動的動力,政治經濟學應從個人追求享樂、避免痛苦的欲望中尋找社會經濟的一般規律。因此,他認為政治經濟學是完全從屬於心理學的學科,是實用心理學。在他看來,客觀經濟規律不過是個人心理狀態的外在表現;政治經濟學的範疇如價值、價格、利息、工資等不過是表現個人心理感受的概念,他就是從個人心理出發來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生活的普遍規律的。邊際效用價值論是龐巴維克最主要的經濟理論,他認為價值論是研究物品與物品欲望滿足之間的關係,即人對物在消費中的心理反應關係。

理論學說

奧地利先令上的柏姆-巴維克頭像

與維塞爾共同發展了邊際效用價值說。提出利息的時差說,認為利息相對當時財物和未來財物的主觀評價的差額。並提出迂迴生產理論,認為使用土地和勞動於生產時,如不把它直接用於最終目的的消費資料的生產,而是先投於只有間接作用的中間生產物,即生產資料的生產,使最終消費資料的生產迂迴地來實現,比較更為便利 ,認為資本的經濟機能就是維持迂迴生產。實際上是混淆了生產資料和資本。

方法論:

反對歷史方法,主張採用抽象演繹法,把孤立個人或個體經濟看作是複雜的社會經濟的縮影,通過對個人經濟活動的演繹推理,說明複雜的經濟顯示。用人類追求享樂、避免痛苦的心理解釋個人經濟行為的動機。宣稱政治經濟學是實用心理學。

價值論(邊際效用價值論)

①主觀價值和客觀價值。他認為價值分為主觀價值和客觀價值。主觀價值是主體、本質,客觀價值是其產物。主觀價值論和客觀交換價值。

②價值由人們的主觀評價而定,他否認價值是商品的內在屬性。物品只有具有希缺性時,才會引起人們的主觀評價而具有價值。

③價值的尺度是邊際效用。

④生產性物品(生產資料)價值的決定。價值產生於消費領域,所以生產資料的價值由消費品的邊際效用來決定。

⑤客觀交換價值(價格論)。他認為,買賣雙方眾多個人對物品都有不同的各自主觀評價,接近於供求平衡的兩對買賣者稱為邊際對偶。市場價格是由邊際對偶的主張評價所限制和決定的。

( ②③④是龐巴維克和奧地利學派共同的。)

時差利息論

龐巴維克把利潤、利息、地租等各種收入都歸結為人在不同時期內對物品效用的主觀評價不同的結果。他批評利息的「使用理論」,他認為產生利息的交易仍是一種商品的交換,存在所有權的轉移,他把所有物品分為兩類:直接滿足欲望的當時物品;滿足將來欲望的將來物品,兩者存在價值上的差別,這種差別是一切資本利息的來源。他把兩者的差別歸結為人們對當時物品的主觀評價較高。龐巴維克把利息分為三種形態:①借貸利息,利息的一般形態。②企業利潤,利息的特殊形態。③耐久物品的利息,也即租金。

主要著作

有《經濟財貨價值理論綱要》(1886);二卷本的《資本與資本利息》,第一卷為《資本利息理論的歷史和批判》(1884),第二卷為《資本實證論》(1889);還有《馬克思體系的終結》(1896)。在這些著作中,用主觀唯心主義的理論來否定和批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勞動價值論和剩餘價值論,否定馬克思認為的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本質,反對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在奧地利學派中,柏姆·巴維克對邊際效用學說闡述得最系統最完整,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影響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