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棗瘋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棗瘋病

棗瘋病
原圖鏈接

棗瘋病又稱叢枝病、掃帚病、火龍病,果農稱其為「瘋棗樹」或「公棗樹」,是由棗植原體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棗樹上的一種病害。是棗樹的毀滅性病害,感病棗樹發育滯緩,枝葉萎縮,常導致整株或成片死亡,嚴重影響紅棗產量和品質。

棗瘋病廣泛分布於中國河南、河北、陝西、山東、安徽、貴州、雲南等省大棗產區,是中國棗樹生產上發生歷史久且危害最大的棗樹病害之一,尤其在北方各棗區,危害相當嚴重,能造成棗樹大量死亡。

棗瘋病的防治方法以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為主。在棗樹發芽時,輪流使用氧化樂果和擬除蟲菊酯類農藥防治傳播昆蟲,切斷病害傳播途徑。及早剷除病株瘋櫱,將病根徹底挖除。選擇無病苗木和接穗進行種植和嫁接。用0.1%的鹽酸四環素液浸泡接穗30分鐘,可達到徹底滅菌消毒的效果

基本信息

棗瘋病
原圖鏈接

中文名:棗瘋病

外文名:Jujube witches broom

別 名:叢枝病、掃帚病、火龍病等

病 原:棗植原體

為害作物:棗樹

為害部位:枝葉、花果、根部

病原特徵

病原為棗植原體(MLO)。無細胞壁,僅以厚度約10納米的單位膜所包圍。易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形狀多樣,大多類菌原體的繁殖方式有二均分裂、出芽生殖、在細胞內部生成許多小體再釋放出來等形式。植原體侵染棗樹後,分布在韌皮部篩管細胞中,其次為伴胞。

症狀

1.根部瘋樹主根由於不定芽的大量萌發,往往長出一叢叢的短瘋根,同一條根上可出現多叢瘋根。後期病根皮層腐爛,嚴重者全株死亡。

2.枝條病樹的主芽和副芽同時萌發形成發育枝,並且枝葉叢生、葉片黃化、葉緣上卷,硬而脆,暗淡無光。新枝上的芽可多次萌發,形成細弱、節間短、葉片小而黃的叢生枝。病枝一般不結果,瘋枝上的葉,冬季不易脫落。

3.葉片開花後長出的病葉狹長,具有暗脈,淡綠色,容易焦枯,有時在葉背中脈上又長出1個很小的暗脈片,似鼠耳形。

4.花器病樹的花器管出現返祖現象,花梗、萼片、花瓣、雄蕊、雌蕊退化成細弱的枝、葉等營養器管,花梗變長4~5倍,萼片、花瓣、雄蕊均可變為小葉,有時雌蕊變成小枝,具有小分枝,枝頭偶爾也能抽生2片小葉,致使結果枝變成細小密集的叢生枝。

5.全株嚴重時全株死亡。

發病規律

在棗瘋病的瘋根中植原體具有周年運轉發生的規律,5月中旬病原濃度較高,12月底至翌年3月病原濃度較低;瘋枝中,7~8月病原濃度較高,表觀病症達到十分嚴重的程度;12月至翌年2月瘋枝中病原濃度達到一年中較低。 黃土高原地帶以根櫱苗傳播為主,平原地帶以介體葉蟬傳播為主,而新建及高接棗園是以嫁接傳播為主。

棗瘋病的病原在發芽時由下向上運行,枝條停止生長後由上往下運行,往往會引起全株發病。但其發生流行與品種和管理相關。 因為不同品種間感病性存有一定差異,金絲棗高度感病。此外,土壤乾旱瘠薄,肥水條件差,管理粗放,加之病蟲害嚴重和樹勢衰弱的棗園,往往較易流行棗瘋病。但是由於此病的病原易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且對四環素族敏感,使用這類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發展。 [1]

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選擇無病砧木、接穗和母株作為繁殖材料;抗病性強的品種,淘汰病苗。

2、清除病株:及時砍伐病枝,消滅病原,控制當地棗瘋病;在沒有發生棗瘋病的病園中采接穗、嫁接或分根進行繁殖,以培育無病苗木。

3、加強管理:加強棗樹水肥管理工作,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提高抗病能力;實行棗糧間作,新建的棗園附近最好不要栽植松、柏,嚴禁與芝麻間作。

4、化學防治:在春季棗樹萌芽期,在每棵患病的棗樹滴注濃度0.1%的四環素藥液500ml,或每畝地噴施0.2%的氯化鐵溶液2-3次,每次用藥液為75-100kg,每隔5-7天噴一次藥劑。 [2]

相關視頻

農技人員提醒:廣大棗農要及時預防棗瘋病

棗樹病害「領頭羊」棗瘋病來襲,科學預防、及時防治、避免減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