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棗莊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棗莊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論壇)原圖鏈接來自 棗莊學院 的圖片

棗莊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創建於1984年,其前身為棗莊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地理系是全省最早的地理系科之一,建系在全省僅晚於山東師範大學地理系。 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現有地理科學本科專業、地理學教育、房地產經營管理、旅遊與飯店管理三個專科專業,在校生921人。

學院簡介

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創建於1984年,其前身為棗莊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地理系是全省最早的地理系科之一,建系在全省僅晚於山東師範大學地理系。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現有地理科學本科專業、地理學教育、房地產經營管理、旅遊與飯店管理三個專科專業,在校生921人。成立以來,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已為國家培養了優秀畢業生2000餘人。畢業生主要分布在教育機構、機關及其他企事業單位,為所在地區的經濟建設及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辦學條件

建有學院資料室1個,擁有專業圖書、期刊、電子光盤多媒體課件等1萬餘冊(盤),價值10萬餘元;建有較為規範的「地質地貌標本陳列室」、「地理攝影」、「土壤分析」、「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天文觀測」、「地理信息系統」、「多功能酒店模擬訓練室」、「氣象氣候觀測」等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達116多萬元,為教學與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師資隊伍

旅遊與資源學院有一支作風踏實、治學嚴謹的教師隊伍,現有在職教師4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具有碩士學位的19人,具有博士學位的4人,並有數位教師正在讀碩士、博士學位。先後有4人獲得校青年教師優秀教學獎,1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獎,2人次獲山東省教學管理先進工作者,2人獲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人被評為校級學科帶頭人[1]和中青年學術骨幹。曾經多次派教師到北京大學、武漢測繪大學、華東師大等高等院校進修,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師為骨幹,職稱、年齡、學歷結構較為合理、學術水平較高的教師梯隊。另有外聘4位博士生導師兼職教授,其中北京大學的夏正楷教授是教育部地理科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定期來我院講學、指導工作。

教學科研

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一直十分重視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緊密結合,堅持以教學保科研,以科研促教學。在教學方面加強常規管理、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曾被評為「山東省高校教學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先後有3人被評為「山東省高校教學管理先進工作者」。在科研方面以資源環境、旅遊管理、區域地理、人文地理、「3S」應用為主要研究方向,加強鄉土地理研究,突出服務於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這一重點。近年來,共發表論文159篇,其中60餘篇發表於國家級核心期刊,如《中國土地》、《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地理》、《人文地理》、《山地學報》、《遙感學報》、《財務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等,SCI收錄3篇,CA收錄1篇,EI索引3篇;出版著作、教材38部,其中專著1部,山東省教委統編教材8部,其中3部由我院教師任主編,3部由我院教師任副主編。完成技術成果16項,其中一項為山東省科委立項課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棗莊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另一項獲山東省教委優秀社科三等獎,是省內首次獲得此兩項獎勵的師專層次的地理系科。成立以來,先後有30餘人次獲得省、市級科研獎勵。「生態經濟鄉建設途徑研究」,為省科委立項課題,在廣泛調查論證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措施,研究結論應用於棗莊市嶧城區羅藤鄉,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貧困山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為山東省社科立項課題,以棗莊市山亭區為例,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對山亭區社會經濟的現狀進行了全面分析,從而制定了三大產業的發展規劃,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獲棗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組群式城市地域(棗莊市)農業人口轉化機制研究」,為棗莊市科委立項課題,運用關色關聯度、聚類分析等理論和技術,對棗莊市農業人口轉化的內動力、外動力及區域差異等進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許多科學有效的對策和建議,獲山東省教委優秀社科三等獎;此外,還有「棗莊市土地資源承載力研究」等多項成果獲得棗莊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另有多項省、市級課題在研。

學術交流 成立以來,共有30餘人參加了國內外或省內外重大學術會議,成功地舉辦了5次國家級和省級學術活動。先後邀請了北京大學[2]、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夏正楷教授、陳忠原教授等著名地理學家來我院做報告。

視頻

棗莊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學院 相關視頻

棗莊學院:力爭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棗莊學院2020年官方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