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靜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靜宜
出生 福建
國籍 中國
職業 作家,編劇
知名作品 《逆時鐘》
《蝶葬》
《當心情透明的時候》

林靜宜,作家、編劇。福建人,生長于海岸線。川作協會員,巴金文學院新苗工程重點青年作者。16歲起開始有文學、繪畫作品見於報刊,至今在雜誌開設有情感專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蝶葬》、《逆時鐘》。2012年12月15日晚,新銳藝術盛典在上海落幕,80後福建作家林靜宜摘下了新銳藝術人物文學類最具人氣獎。

中文名 林靜宜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8月23日

畢業院校 四川傳媒學院

身高 167CM

星座 處女座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福建

職業 作家,編劇

代表作品 《逆時鐘》,《蝶葬》,《當心情透明的時候》

血型 B型

人物簡介

林靜宜,閩籍,生長于海岸線。中國80後代表型青年作家、影視編劇。四川傳媒學院教師。川作協會員,巴金文學院新苗工程重點作者。曾獲第四屆新銳藝術人物獎。林靜宜16歲起開始有文學、繪畫作品見於《意林》、《萌芽》、《青年文摘》、《美文》、《年輕人》、《中華文學選刊》等報刊,迄今,她所創作的所有中短篇小說均被收入不同書集。17歲時創作的散文《當心情透明的時候》以深入人心的語言博得高漲的人氣,該文蘊蓄着後續成為專欄作家的情感能量,經由《萌芽》發表之後,林靜宜的人氣迅速上升,影響深廣,該文的網絡轉載率至今仍然居高不下。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蝶葬》《逆時鐘》,曾與黃健中導演合作過影視劇本《C羅,C羅》。

其代表作暗藏着林靜宜生命中的波折與起伏,昔日的「以傷療傷」為她創作療傷小說奠定了基礎。林靜宜的品曲折而不乏品悟,一度受到中國第四代教父級導演黃健中的看好,並在諸多影視藝術家長期關注之下筆耕不輟,因此在林靜宜純美曲折的作品裡,還流溢着濃濃淡淡的膠片味道。2009年6月成為賈平凹主編的《美文》雜誌的封面人物。

語錄

□對一件事物的分心,其實是對另一件事物的專注。現象有時會顛倒地反映着本質,寂寞也能因此絢爛。

□機遇總是很多,分散在人的一生中。人生就像基金定投,只要放平心態堅持下去,就會贏得屬於自己的機遇。

□看言情不是一件膚淺的事,你若把它看得膚淺,是因為你用膚淺的眼光去看它。人性的善惡與思想的深淺很難用標尺去丈量,只有當它發揮影響和作用的時候,其價值的優與次也便赤裸裸地顯現出來了。

□大氣就是寬容地對待持抑或反對自己的人,對於捉摸不透的人,只要無傷大雅,你付諸微笑便是。

□如果一個領導並不打算把下屬趕走,卻把下屬損得一無是處像個垃圾,當下屬決意遞交辭呈時你又挽留他,可見你連個垃圾都招不到,這樣的領導比垃圾更配當垃圾。如果你並不打算把現有的愛情趕跑,卻把戀愛中的Ta評價的一無是處像個垃圾,當Ta決意分手你還挽留,可見你連個垃圾都盼望與之天長地久。

□人與人之間,只要理解,再大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果不理解,沒有問題也會出現問題。愛情中的對與錯,從來都是因事不因人的。你原諒了他,其實也就原諒了你自己,以及一切誘發罪惡的「場」中之人。——林靜宜《理解Ta,原諒Ta,

□如果愛情是一盒巧克力,就不要像吃米飯一樣一口氣吃光,不妨把這份細膩的甜分配到每一天,這樣每一天都甜蜜,而快樂的總量卻不會減少。當你節制着幸福,貪婪會跟你說再見,原來,愛情是會因你的節制而乖乖聽話的。

□人在肉體出軌時,精神不一定出軌。但是精神出軌後,就容易變成肉體的出軌。男人很難意識到女人其實更容易精神出軌,但人最嚴重的出軌,莫過於精神出軌。

□有一個地方,你沒有去過,卻信它存在 有一種聲音,你沒有聽見,卻自知你了解 生命如隨時可以靜止的時鐘,愛在最醇美的時候,卻可以跨越生死。

□如果把養護愛情的工作交給物質去打發,愛情遲早也會被打發。如果只想享受愛情,而不付出愛情,愛情的天秤就會失衡。如果閒置現有的感情,兩人的愛遲早要變質。而跟着遭殃的,往往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林靜宜《閒置你的情,

□原諒生命中作弊的人,因為你也會有作弊時。你若免了他人的債,上帝必會免了你的債。你若饒恕了他人的過犯,上帝也必饒恕你的過犯。

□沒有什麼事比等待更耐人尋味。安靜地等一個相伴終生的人,毋須為守住誰而為難自己,做一個清澈祥和寧靜的女人,一個能給家人和自己帶來幸福感的女人,一個捨得放手的女人。一個捨得為取悅自己而取悅你的女人。

□人的生命,與地球相比,不過只是一個短暫的瞬間。可以精彩,也可以黯淡。轉瞬即逝的那一剎那,有誰能證明自己曾經活過?除了自己,別無他人。

□人總是越活越迷惘的,那是由於感性因素越來越多,於是你姑且淡去那一份感性,可以懷舊,也可以預言。懷舊總是比預言的好,或着你先去懷舊再去猜想自己的未來,也便不太感傷。嘆息是美妙的,比流淚美妙;苦中作樂是美妙的,比醉生夢死美妙;看史書的感覺是美妙的,比算命美妙。——出自《當心情透明的時候》

□放棄,並不代表忘卻理想;放棄,只為更好地忘卻埋下伏筆;放棄,淨空記憶里的那方渾濁,讓文字明朗起來。放棄很困難,但,一旦放棄了,便會得到更多。

□我為什麼不淑女?這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首先,我為曾經被我耍牙時耍斷的那三把牙刷默哀,再次,我為上學期被我泡腳時踢破的塑料腳盆默哀。我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分析出來,為什麼我下手下腳就那麼狠?如今原因很明白,我是威猛的獅子座。

□巷依舊是巷,只不過巷比昨日的巷老了一點;我依舊是我,只不過我也比剛才的我老了一點。但我再怎麼老也老不過巷。巷很蒼老,因為他把看到的歷史全都刻在了自己的身上,所以他不懂得忘卻。巷聽得懂蒼天的哭泣,這到底是老者對老者的訴說。巷之所以是巷而不是人,因為巷只能看到而無法改變。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巷,因為人只能改變所看得到的。

自述

一個閒不下來的獅子座末懶人。

偽爺們的個性中糾結着處女座的潔癖和小傷感。

懶人學影視,但偶爾會心猿意馬戀着繪畫。

懶人愛雕琢筆下人物的名字,卻發現起個名總太難。

懶人猶愛透過窗欞看外邊的風景。懶人偶爾在夢中淚濕枕巾。

懶人想念陰雨天時躺在搖椅上看書的自己。

懶人喜歡用手指輕撥東南海岸舊舊的風。

懶人十一歲起迷戀台灣插畫家陳淑芬畫上的女子,十六歲起發表文章和畫。

懶人寫作的靈感一半來自陳淑芬的畫,一半來自稀奇古怪的夢。

由於愛好太廣泛的緣故,一部分愛好只好眼睜睜地被懶人扼殺掉。

而寫作該算是對懶人所有愛好的總結,也可以說對生活的總結。

能從事的愛好就着真實的去寫,無法從事的就着想象去寫。

文字基本上是小說和散文。寫的大都是假設,假設成立的為散文,假設不成立的為小說。兩者都不是便成了雜文。

勤勞的懶人林靜宜如是說。

個人作品

《當心情透明的時候》

是林靜宜的見證十年典藏作品,系中短篇小說精選集,於2014年1月出版,書名採用的是其中一篇作品的題目。《當心情透明的時候》創作於林靜宜17歲時,在網絡上有相當高的人氣,轉載率從2002年起開始飆升。

《當心情透明的時候》經由《萌芽》發表之後,林靜宜的人氣迅速上升,影響深廣,其網絡轉載率至今仍然居高不下。該文以深入人心的語言博得高漲的人氣,蘊蓄着林靜宜後續成為專欄作家的情感能量。

【書訊】

2014年,安徽文藝出版社,重磅打造。

【社會評價】

福建難得有小說家,女小說家更是鳳毛麟角,冰心之後躍出林靜宜這樣一個名字。靜宜的作品「隱隱有凌厲的暗涌藏而不露」;靜宜的筆「天馬行空」又「充滿着理想主義色彩」。作家總是比旁人早熟,早就有能力體驗人生,感受生命,參與社會。「凌厲」原本就不易,「藏而不露」就更難了。福建人會為你感到驕傲。

——中國第四代導演中堅人 黃健中導演

靜宜把自己的眼睛,高掛在情竇初開的十字路口,把自己細膩的心,安放在作品的邊邊角角,一種洞察力,一種想象力,像盛夏夜空的星星,閃爍在年輕人的心裡。讓他們在品味愛情甘甜和苦澀的角色轉換中,如何對待青春,評論自己,「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那種深愛也好,「尋尋覓覓淒淒切切」那種濃愁也罷,都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情竇初開路上的形形色色。

——中央電視台文藝中心主任、導演,

在文字構築的現實與浪漫膠着的背後,是靜宜對自己、對人性的深刻剖析。冷靜審視,對自己下筆亦不肯溫柔,才能成就今天耀眼的靜宜。作品之外,靜宜也用行為詮釋了一部正能量奮鬥史。一路見證,

——首屆「明日之星」

《蝶葬》

【預告】

在一座遭遇到莫名霧災的城市裡,大二女孩林曦媛為尋找蝶殤災難的源頭而陷入預謀者高崎舞策劃的絕境,並被兇手視為殘酷對付的對象。

兇手高崎舞是一個優秀而美麗的女子,之所以要毀掉一座城,為的只不過是找到愛人,但她為了無私的小愛而去自私地殘害無辜的生靈,變成一個邪惡的幽靈。

從此,一場借蝶殺人的人間災難一發不可收拾。從此,同一個關於蝶的怪夢開始干擾着曦媛的注意力和判斷力,令曦媛寢食難安形容憔悴。從此,摻雜着蝴蝶鱗粉的冰霜每夜在F城放肆地飛舞,ARDS病症流傳人間,引發了一系列難以用科學解釋的慘案,

為何高崎舞會從一個溫柔賢淑善良智慧的天才女子變成荼毒人類的惡靈?為何深愛着林京道的曼莎會把自己的亡魂寄居在高崎舞的冥所——那個通往長平坊盡頭古舊宅院的八音盒裡?為何在混有毒鱗粉的白霧消散之後,

災難來臨,人性都被赤裸裸地展現出來。因愛而生的恨,因嫉妒而蓄謀的詭計,一些不為人知的事,令這個荒唐的世間本末倒置。

【書訊】

2010年,華文出版社,重磅打造林靜宜超現實主義長篇戲劇小說《蝶葬》。

【社會評價】

《蝶葬》是超驗狀態下的靈性產物,是全息想象與原創精神勾兌的低度清酒,足以刺激你的中樞神經,讓你在莫名的憂慮和興奮中將心弦繃緊。當你閉上眼睛作更進一步的聯想時,你會發現它的每一個章節都像一樽冰冷的夜光杯,那殘月一樣迷濛的杯盞中,始終倒影着死亡的幻像,始終漂浮着一串串無法被日常生活印證的暗物質。因此,《蝶葬》還釋放着一種沉鬱的,陰冷的,誇張的美。

《蝶葬》的文體意識是理性而又前衛的,它的思維同樣是銳利而又奔放的,它不僅用橫空出世的姿態葬埋了那些陳舊的、習以為常的小說法則,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還用靈性的觸鬚,觸痛了中國傳統小說貧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那些躺在粗糙的文字成果和一成不變的白描水準線上的前輩作家們,拉響了尖利刺耳的防空警報。

——何蔚《靈性的觸鬚》

《逆時鐘》

【預告】

藝校女孩琦漫與男友北岸在愛情最為璀璨的時刻,被一個惡意製造的誤會導致分手。最終,琦漫留下一束凋零的百合花,遠走美國。幾年後,琦漫作為駐美記者出現在上海,在陸家嘴地鐵站重遇北岸。

一切真的就這樣結束了嗎?如果當初再勇敢一點,結局是不是會不一樣?如果當時再多點堅持,回憶是否會不一樣? 有一個地方,你沒有去過,卻信它存在 有一種聲音,你沒有聽見,卻自知你了解 生命如隨時可以靜止的時鐘,愛在最醇美的時候,卻可以跨越生死。

《逆時鐘》是林靜宜的長篇小說處女作,具有21世紀初期校園小說樸實無華的特點。本書曾在《萌芽》增刊選載,受到無數學生群體的狂愛。書名意在回顧往事,就仿佛倒撥時針,讓時光回到從前。林靜宜用真實的激情,寫出了帶着心跳的文字,撫慰了成長的創痛。

【書訊】

2005年,

2010年,

【社會評價】

發奮當在年少,寫字何須年高。眾所周知,王勃寫《滕王閣序》時也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少年,誰又敢說《逆時鐘》不會像老舍的《茶館》那樣成為有口皆碑的經典呢,而它也恰恰擁有成為經典的所有要件,唯一需要的,或許只是等待時間來為它證明。

林靜宜的文字幹練、準確,連鋪陳都毫不拖泥帶水,隱隱有凌厲的暗涌藏而不露。她就像一個很聰明的導演,在控制節奏的同時牢牢地抓住讀者欲罷不能的心。

網上總有人說藝術的女生如何如何,一開始我當然不信了,看了這本書書,雖然有點誇張吧,但是,至少很現實,看完以後感覺很冷,社會的拜金主義。我一直清者自清,感覺很是頹廢,不說了,一句話,

獲得獲譽

第四屆「報喜鳥」

《八零後作家訪談錄》中國十大80後作家之一

騰訊網2006年度最具影響力文學新星之一

萌芽網2005年度十大寫手

第六屆「中華杯」

10歲時習作《小白兔》獲「中國少年兒童美術文學大賽」文學類三等獎,並被授予「小作家」稱號,該文發在《中國校外教育》雜誌上

影響評價

影響

「情節曲折,情感細膩。」——這是林靜宜的文風留給讀者們的印象,而她的作品也一度受到著名導演黃健中、藝術家羅錦麟(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陸文虎(軍藝院長)、丁汝駿(海政文工團電視節目中心導演)、戲劇評論家廖全京(四川劇協主席)、作家何開四、編劇陳祖繼、作家馬平、樊星、何蔚等人的好評。更甚有資深戲劇評論家在林靜宜的作品研討會上說:「在70後、80後出現之前,大多數中國小說家們,實際上一直都是在干着『搜集整理人』的差事,如果不是先鋒小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絕』的攻勢,如果不是像林靜宜這樣一些朝氣蓬勃的新鮮面孔,果敢地站出來掀翻了論資排輩的桌子,中國小說的老齡化、單一化、平面化與僵化的趨勢,也許遠遠要比現在嚴重得多。」

評價

祝賀林靜宜在《時尚先生》「報喜鳥」第四屆新銳藝術人物盛典,取得的好消息。福建難得有小說家,女小說家更是鳳毛麟角,冰心之後躍出林靜宜這樣一個名字,19歲就發表長篇小說。我讀過你的兩部長篇小說《逆時鐘》和《蝶葬》。人家對你的點評很到位:你的作品「隱隱有凌厲的暗涌藏而不露」;你的筆「天馬行空」又「充滿着理想主義色彩」。福建人會為你感到驕傲。期待你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期待我們的合作。

——中國第四代導演中堅人 黃健中導演

林靜宜是中國文學新勢力的代表,她身上有一種超越年齡的成熟與自信,她的文字爆發力極強,也很從容淡定,一直試圖用自己的思想去感染人們要堅強地面對每一天,她已具備了成為文學新天后的潛質。

——CCTV電視劇《火藍刀鋒》、《永不磨滅的番號》等熱門電視劇編劇 馮驥

作為青年作家,林靜宜的才能和熱情是不容置疑的,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她的想象力。一路下來,她的文字功底,她的藝術感覺,都令人稱道的成為她無形的推進器。林靜宜似乎天生有一種相當好的語感,這種語感讓語言顯得敏捷而流利。

——四川省戲劇家協會主席 廖全京

靜宜秉承了原有的細膩和懷舊善感的風韻,一反80後「散文小說」的文風,寄託於「戲劇小說」強烈的畫面感,讓讀者讀文如看電影。沉浸在青春靈動,浪漫,唯美與溫情的氣氛里,所到「煽情之處」與讀者產生共同的心靈震撼。

——《長江第一漂》編劇、影視「金鷹獎」、「飛天獎」

林靜宜的文字幹練、準確,連鋪陳都毫不拖泥帶水,隱隱有凌厲的暗涌藏而不露。她用筆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具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愛情故事,故事情節如同高高懸掛在月亮稍上的愛情夢,令女孩無限嚮往卻不由望而卻步。她就像一個很聰明的導演,在控制節奏的同時牢牢地抓住讀者欲罷不能的心,偶爾插入一節周星馳「含笑半步癲」的廣告片在眾小說當中並不多見,而她描寫事物的時候大都能夠天馬行空,形象而生動地進行敘述。

——中國現代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千龍網文化新聞部主編 呂晶

林靜宜的文字是優美細膩的,甚至隱約瀰漫着一種民國時期的哀婉傷樂。寫小說的人,對起名是很有講究的,林靜宜給書中人物的起名就很見功底,讓人過目不忘,甚至可以完整地改成一部懸疑電影。

——作家、中國微小說第一人 莫爭

靜宜作品最大的優點,我一直認為是想象力豐富,情節設置懸念迭起、緊張精彩而又凹凸有致、張弛有度,說是具有醒目的浪漫主義色彩也不為過。作者的所作所為全是為情節服務,如何通過故事情節的靈活設置與人物關係的巧妙構架來吸引讀者的心,是她在寫作上用力最多的地方。

——主持人 馮耀

她傾向於用現代的心靈去懷舊,並為自己溫和的表情,精心設計出古典的美麗與傷感。令作者一再痴迷和嚮往的那些「有選擇性」的「舊」,無不具有新明的唯美特性和朦朧的小資情調,那些「舊」在很大程度上,其實都是新生事物沉睡後的又一次甦醒,它們飄忽不定的神采中,分明浮現着一道又一道富有現代感的壓紋。

——《作家與讀者》主編 何蔚

媒體採訪

關於創作

《圖書館報》:你是怎麼喜歡上文學的?說說你最初和文學或書有關的事吧?

靜宜:我很難界定自己喜歡上文學的時間,應該是啟蒙時期的環境影響了我。我出生於福州的一個書香家庭,幼年時代,爺爺常躺在搖椅上看書,讀的都是外國的原版文學名著,寒暑假時表姐姑丈他們會在我家玩,因為姑丈是中學校長,表姐們也放大假,他們就日夜呆我家,大片時間躺在床上看書,沒人陪我玩,那時候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快點認識字,也能和他們一樣擺着相同的POSE翻紙張,那時覺得看書是特有范兒的事。

差不多是在學齡前,姑姑就把兩個表姐的語文課本送給我,她們的功課都很優秀,有個表姐16歲不到就保送上中科大了,另一個表姐後來考上廈門大學,她們常常拿語文書來誘惑我,我學的第一首古詩《鵝》就是她們教我的,我不知道那是詩歌,只覺得那是兒歌。那種環境,令我對看書產生好感。後來父親在機關也編過《省物價志》,似乎都和寫、編脫不了關係,小時候老師常常讓我們寫學期計劃、學期總結,我有很多響亮的口號都是從爸爸的文革日記里摘抄出來的。

《生活+》:據說《蝶葬》從構思到完成花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靜宜:讓我最高興的事,就是把主人公的形象親自手繪上了書的封面,我很久以來都很想把自己畫的東西搬上自己的書作里,這樣感覺更原創嘛。我對《蝶葬》有過一番設計,風格完全是東方古典有些神秘的味道,像是那種起源於中國又被日本結合到動漫遊戲裡的字畫設計風格。後來出版公司讓他們的合作方來設計,保留了我的手繪人像。好在讀者反饋還不錯,圖書籤售時人很多,出乎我的想象,我希望以後有機會自己畫封面或插圖。

《生活+》:《蝶葬》包含了懸疑,穿越等時下流行的商業文化元素,是否意味着你比較認同文學商業化這樣一種現狀,

靜宜:我寫《蝶葬》的時候還不知道穿越題材為何物,是我心中有這麼個題材,就把它給表達出來了。說到商業,其實商業化不代表不注重作品的質量。好萊塢出了很多商業電影,都是以盈利為目的,但它們的社會影響力與藝術價值都不容否認,甚至還推動了科技的進步。負責任的作者會關注當下,關注人們所關注的話題,並用情節帶動人們對社會的思考。

《生活+》:你通常帶着什麼樣的目的來寫作呢,

靜宜:我創作的時候沒有太複雜的目的,沒有非要去揭露什麼,表現什麼,最後寫成了一部講述愛情和人性的作品,也都是順其自然的。(《蝶葬》內容:在一座遭遇到莫名霧災的城市裡,一個堅強的女孩尋找災難的源頭而陷入預謀者策劃的絕境,並被兇手視為殘酷對付的對象。那個兇手其實是一個優秀而美麗的女子,之所以要毀掉一座城,為的只不過是找到愛人,但她為了無私的小愛而去自私地殘害無辜的生靈,變成一個邪惡的幽靈。

《生活+》:在一些視頻資料里了解到你很喜歡畫畫,甚至想當成未來的職業,但是最後你沒有如願,

靜宜:因為小時候父母管得嚴,被要求專注於學習,所以我畫畫經常會被家裡說。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我有時會以「畫」為貫穿事件的素材,其實多少也承載着我少年時的夢。

《生活+》:你是怎麼和黃健中導演合作上《棲鎮故事》的?

靜宜:當時是一個影視公司的製片人找到我,叫我寫這樣一個題材,製片人說是黃健中導演親自點名讓我來寫的,我覺得格外的受寵若驚,就欣然接了這個劇本。黃健中導演後來跟我說,製片人提供了許多腳本,他都不是很滿意,後來他在機場書店翻閱一本訪談錄,覺得我可以寫好它,於是就讓影視公司來找我,這件事也給了我很大的鼓舞,畢竟黃健中導演是個經驗豐富,也是一個德高望重的導演,之前我在給學生講《世界電影史》的時候,每個學期都會講到黃導的作品,特別是《笑傲江湖》和《小花》,因為大家都很熟悉。

關於工作

《京九晚報》:很多人都說你是80後美女作家,

靜宜:一個中性詞而已。就像在廣東人們只要見到男性,不分老幼都叫「靚仔」一樣。在「作家」之前加這樣一個定語,那是上個世紀末的產物。上個世紀末有的書商借用「美女作家」來定位作者,當時令人望而生畏。現在這種觀念已經逐漸過去,文明、治世和時尚從來都是急火攻心的,有時突然流行起來還真讓人一時難以接受。

《時尚先生ESQUIRE》:你贊同文學的創新嗎?為什麼?

靜宜:贊同。文學形式的演變,往往與時代的發展心照不宣,符合人們的精神需求。時代需要的並不單純是精彩的故事,而是一種催人向上的積極影響。有許多名著是歷史文化遺產,是昨天留給今天的經典,但不是今天產生的經典。經典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其思想內涵符合時代精神需求,而思想這東西永遠都在變,如果不能對今天人的思想起到引導作用,甚至有負作用,昨天的經典就未必是今天的精神食糧。

《時尚先生ESQUIRE》:你認為中國的文學應該朝着什麼樣的方向發展?作家應該具有什麼樣的責任感?

靜宜:只有與時俱進的民族文化的魅力才能征服世界,曾經的、傳統的文學形式只能代表着中國文學的昨天。文學創作者的責任感,不應只為把歷史上某一經典題材傳承與後,更應對這個時代的生命注入順應自然規律的、健康的、正面的精神養分。現在的創作者,都比較注重把具有時代特徵和時代性人文精神的新文化元素融入到我們的文學作品中去,這樣讓世人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新能量。

《寧夏廣播電視報》:第四屆新銳藝術人物評選到目前為止,你的人氣很高。我們看到你通過微博發動粉絲拉票,帖子於發表當日打入新浪熱門微博排行榜TOP20,微博溫度3874℃,目前轉載率高達近2500,評論近百條。談談你對人氣的看法。

靜宜:從全國投票區域分析餅圖來看,我的人氣分布得很勻稱,這個投票率,廣大網友和長期關注我的粉絲一票一票投出來的,這說明,全國各地都有人在支持我,在我舉辦過簽售、講座與活動的地方尤甚,人氣高,我可以把它看做是共鳴的體現,我相信一部作品能得到大眾的認可,必然因為它的實質內涵符合這個時代人的精神需求,自己的作品能與廣大網友、讀者、粉絲產生共鳴,碰撞出火花,就是對我的努力最好的肯定,也是對我最大的鼓舞,我從心底感謝大家。

關於生活

京九晚報:除了寫作之外最大的愛好是什麼?

靜宜:如洗澡時喜歡哼歌,飯前飯後有時寫會毛筆字,就連小時候煲電話粥手裡都習慣手裡都會拿支筆塗塗畫畫的,而且,還常常在睡前看畫冊呀、聽音樂啊。有空的時候我會把住的地方DIY布置得像電影場景一樣。小時候還想等以後要親手把婚紗照畫出來掛在牆上,這樣我的小家就會和別人家有不一樣的味道,只要不一樣就會開心了(笑)。

成傳媒《生活+》:你心中慢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

靜宜:科技是忙出來的,藝術是閒 出來的。慢生活和慢創作,應該是一個人在慢節奏中的的那種有感而發。

成傳媒《生活+》:聽說你是一個超級宅女,很好奇,

靜宜:我的「宅」其實是指喜歡靜靜呆着,一邊放點音樂一邊做事,我是一個對桌椅沙發情有獨鐘的人。但其實並不是說一年到頭都能宅,畢竟寫作這事不是閉門造車就能做出東西的,有時候你要出門走一走,到不同機構與不同類型的人聊天談事做調查收集資料,這就要和外界保持聯繫,而且對自己的工作也必須有所規劃。前期該調查、該收集的工作都做好了,到了創作階段,就必須閉門造車了,不得有半點分心,我創作的情況下都是特別專注的。

成傳媒《生活+》:前陣子參加湖南衛視的《越策越開心》,你說自己是「瞌睡女」,

靜宜:說成是「失眠女」更確切一點。因為我有「認床」情結,換床睡覺就會失眠,特別又是那種特軟的床,有陣在湖南巡迴講座的時候我失眠比較厲害。其實說來很奇怪,身邊的朋友就都喜歡睡軟軟的席夢思,但我偏偏就喜歡睡硬一點的(笑~),所以最近(2011年初)我經常吃佐匹克隆片和鎮定片,也儘量地不外出,等睡眠恢復一些再考慮出行。

關於感情

成傳媒《生活+》:在你的人生字典里,

靜宜:家人永遠是第一位,家和萬事興。我的成長過程有很多的磕絆,和家庭有關,所以我不希望我未來孩子和我有類似的成長期,我現在會考慮得多一些,比如改善性格,創造條件什麼的,想要生活品質好,首先要提高的應該是思想、精神方面的東西。

《京九晚報》:之前的作品描述的都是唯美的愛情故事,

靜宜:我願意過一種清靜的生活,把未來的另一半當做閨蜜那樣的朋友,無所求,尊重對方,但心靈要有所碰撞和共鳴,也希望對方平安快樂,自己也就幸福着。兩個人互相尊重,就要像生長在同一棵樹上的樹葉一樣,它們不會因為關係密切而互相沒禮貌地爭奪什麼,撞傷彼此,它們只是靜靜地呆在屬於自己的那點空間裡用點頭來傳遞感情。我寫下的故事並不一定是我所憧憬的那種愛情,而更像是我對過去發生在我身上或母親、朋友身上的經歷進行的思考。

網友交流

看待社會活動

網友:我個人覺得活動都是次要的,作品是一種屬於自己並且能讓自己快樂的東西,多陪它,

林靜宜:主要看怎麼去調配時間了,跟社會接觸有益創作,但過多會干擾創作。

網友:雙面性。

林靜宜:對,如果一個作者會因為做活動而耽誤創作,只能說明他還沒有適應社會。

網友:作家是獨立的。

林靜宜:其實一個好的創作者,也應該很好的適應社會。我覺得吧,如果把自己關起來閉門造車,那乾脆不要出書了,而且不能把寫作當職業,不然對不住看書的人,作者太以自我為中心其實滿自私的。

網友:很多作家就是不出去看看外面這片土地正在發生什麼。

林靜宜: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會把自己關起來的作者,多半人格不健全,要麼特自閉,要麼特孤傲,看上去很有個性,其實很禍害百姓。因為文字會把這種非健康能量傳達給讀者,是對讀者的不負責。

網友:交流特重要,特容易發起一點話題,

林靜宜:嗯,所以當我不工作的時候,很珍惜和大家的交流,畢竟作者也需要汲取養分,光讀書,那養分就是過期變質的,轉化成的能量也是不能與時俱進的能量。

看待商業與文藝

讀者:你怎麼看待商業與文藝、現代與傳統?

靜宜:商業與文藝的區別,商業的意義在於探尋什麼是光明;文藝的意義在於探尋什麼是恥辱。現代與傳統的區別,現代的目的在於推動社會怎樣進步,傳統的目的在於歷史怎樣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