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珀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珀姬

林珀姬(1951年),出生於臺灣南投草屯鎮,民族音樂學家、南管音樂家。2009 年以《南管音樂研究》專書升等教授,對於臺灣南管音樂和傳統音樂的教育與傳承,林珀姬具有著極大的影響與貢獻。 [1]

林柏姬廣泛深研了傳統戲曲,南管音樂系統、臺灣民歌、陣頭音樂、中國音樂文獻、中國傳統記譜法、戲曲唱腔(崑曲、京劇唱腔、北管戲、南管戲)、唐詩宋詞等詞曲吟唱等相關議題。[1]

生平

林柏姬教授於傳統音樂系上的專業領域課程涵蓋了,西洋音樂史、臺灣音樂史、中國音樂史、傳統器樂、臺灣民歌、工尺譜視唱、南北管音樂概論、中國傳統音樂美學、發聲法、車鼓陣頭排演、南管戲排演、琴樂與文學、南管樂合奏、南管樂(指譜)等。[1]

1982年林柏姬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進修,與南管民族藝師吳昆仁先生學習南管傳統音樂;1991年起進入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跨入了傳統音樂學術研究。[1]

1997年,擔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臺灣南部客家八音調查〉[2] 協同主持人出版《梁訓益的平劇文場音樂》(含 2CD)一書。
  1999年,與高雄縣立文化中心合作出版《高雄縣境內六大族群傳統音樂-福佬民歌篇》。
  2000年,擔任臺北市文化局〈臺北市式微傳統藝術調查記錄-南管音樂〉協同主持人。
  2001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民族音樂研究所計畫〈吳昆仁先生南管音樂保存計畫〉 主持人。
 

經歷

  • 2002年,出版《南管曲唱研究》一書,撰寫〈吳昆仁先生南管音樂保存計畫〉、〈現階段南管曲牌保存計畫〉、〈現階段南管曲牌保存計畫〉、〈後花園絮語演出影像錄製計畫〉、〈韓熙載夜宴圖演出影像錄製計畫〉、〈存見古琴指法譜字輯覽計畫〉、〈戲曲文本資料詮釋計畫〉等音樂、古琴譜字與戲曲文本詮釋工作。[2]
  • 2004年,發表〈南管音樂的傳承--從學校教育系統中的教學活動談起〉一文,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學術研討會 發表〈從古琴到南管中的音樂〉,《音樂事情》。策畫並製作2004「南管論壇」全國整絃大會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 2008年,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主辦《臺灣音樂學論壇》學術研討會。田野調查與撰寫〈臺灣傳統音樂年鑑-福佬音樂篇〉。擔任〈臺灣音樂百科辭書-南管音樂〉撰寫。
  • 2009年,擔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專任教授;參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中心主辦〈臺灣傳統音樂年鑑-福佬音樂篇〉田野調查與撰寫。錄製《孤韻絕唱》(2CD)一盒,榮獲 2010 年新聞局金曲獎傳統音樂類入圍。
  • 2011年,出版了《南管樂語與曲唱理論建構》、《百拍大倍齊雲陣套曲》專書。撰寫〈吳素霞錄音資料數位化保存計畫〉之音樂詮釋報告。
  • 2013年,撰寫〈雅正齋南管音樂手抄本數位化計畫〉之詮釋報告,彰化縣文化局南北管戲曲館策劃。
  • 2014年,發表〈「今古相證」話「南音」〉一文,南音文化傳承與發展偕同創新中心,暨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舉辦《南音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受聘為泉州師範學院南音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特聘研究員。

音樂作品

  • 《南管樂語與曲唱理論建構》
  • 《南管音樂:南管指譜套系列一》
  • 《承啟-臺灣南管》
  • 《記憶臺灣南管音樂一館先生的唱唸˙祕笈》
  • 《南管音樂--南管指譜套系列 2.-五大套》 [3]

著書

  • 《梅蘭芳平劇唱腔研究》
  • 《上海工部局樂隊初探》
  • 《梨園戲樂:林吳素霞的南管戲藝人生》[3]

CD書

  • 《梁訓益的平劇文場音樂》(含二片 CD)
  • 《高雄縣境內六大族群傳統音樂:福佬民歌篇》(含 CD)
  • 《南管曲唱研究》(含二片 CD)
  • 《舞弄鬥陣:陳學禮夫婦傳統雜劇曲藝[音樂篇]》(含二片 CD)
  • 《林立正的古琴世界》[3]

學術貢獻

台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林珀姬教授,對台灣南管歷史作了調查研究,著作出版《南管曲唱研究》。同時帶領著研究生和弦友們共同付出心力,恢復了一套古老的《百拍大倍齊雲陣套曲》,並燒錄成光碟加上文字曲譜出版。
  林珀姬教授長期的致力於搶救南管文化遺產,深入田野調查與撰寫,南管音樂的學術研討,南音文化資產的保留,對傳統音樂的傳承與學術上所作的貢獻。[4]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