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蘭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蘭英,
林蘭英肖像
出生 (1918年2月7日 - 2003年3月4日)
中國福建莆田
職業 科學家
知名作品 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
中國太空材料之母


福建莆田人,中國著名科學家,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中國太空材料之母。1940年畢業於福建協和大學(福建師範大學前身)物理系;1955年獲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原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副主席。長期從事半導體材料科學研究工作,是我國半導體科學事業開拓者之一。先後負責研製成我國第一根硅單晶、第一根無錯位硅單晶、第一台高壓單晶爐、第一片單異質結SOI外延材料、第一根GAP半晶、第一片雙異質結SOI外延材料,為我國微電子和光電子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負責研製的高純度汽相和液相外延材料達到國際先水平。她先後四次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三等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998年獲霍英東成就獎,並受到中央三代領導人的關懷和接見。

林蘭英2

[2]

工作簡歷

1944-1948,福建協和大學,講師 1955-1956,Sylvania公司,高級工程師 1957-1960,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1960-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

任職情況

1980-,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1978-1985,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主 林蘭英任委員 198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

專業領域

半導體材料 ,半導體材料物理

研究成就

1959-1964,直拉硅和區熔硅晶體生長,主持 1977-1980,高純VPE和LPE GaAs外延材料生長,主持 1985-1990,LCS SI-GaAs晶體生長,主持 1987-1994,空間GaAs材料生長和性質,主持

獲獎情況

1980-1981,4K和16K硅DRAM及提高成品率研究,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 1982,高純LPE GaAs生長及性質,晶體生長雜誌, 1989,太空GaAs製備與性質,材料科學文集, 1993,林蘭英論文選,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905,太空GaAs生長及性質研究,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 198605,砷化鎵材料質量提高研究,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

人物特寫

福建莆田一中校園裡的林蘭英像

 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   1918年2月7日,在福建莆田林潤故居的最後一進院子裡,被稱為「九牧林家」、「媽祖後人」的名門望族——林氏,誕生了一個女嬰。新生命的出世並沒有給這個大家族帶來歡笑,因為這是一個「嬸娘仔鬼」(當地方言,意指女孩)。   在舊中國,重男輕女之風橫行,福建地區尤甚,當地甚至從宋朝開始就有溺死女嬰的惡習。在這樣的環境下出世的女嬰,其祖父的失望可想而知。儘管如此,老人家還是履行了祖父的職責,為女嬰起名為「蘭英」。   林蘭英的父親林劍華長期在外:先在上海大學文學系讀書,之後在南昌《國民日報》當編輯,母親則留在福建老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母親沒怎麼受過教育,因為陳腐的觀念不讓小英子上學。為了獲得上學的機會,倔強的她把自己反鎖在屋裡,近三天不吃不喝,絕食以死相逼才得到母親的應允,終於獲得了和男孩子一樣的學習機會。

學生時

[3] 改變了母親重男輕女的觀念 林蘭英先生對文學沒太多的嗜好,但她愛讀巴金先生的《家》。這是因為她小時候的"家"就如《家》一樣人多,一樣關係複雜,一樣歧視女性。《家》中的高淑英為自由地接受教育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在覺慧的幫助下走出了《家》的樊籬……這小說中的高淑 林蘭英英仿佛便是生活中的林先生,她很愛這個性格堅強的女性。林先生在"家"里為爭得讀書的權利也進行了艱難的奮鬥,僅僅沒有離"家"出走罷了。 她有兩個弟弟、四個妹妹。封建家庭里"長子"抑或"長女",都意味着必須擔負責任和義務。林先生幼年的責任和義務是做家務、看護弟弟。她六歲就熟悉家務,可做好供全家人吃的兩大鍋飯。 幼年的林蘭英勤勞敏學,心靈手巧,許多事她做起來輕鬆自如,尤其是刺繡剪紙,做得格外漂亮,剪出的"公雞報曉"、"嫦娥奔月"、"喜鵲登枝"等名目繁多的窗花,總讓堂姐妹們格外羨慕。在那個封建的深宅大院裡,她與堂姐妹們的不同之處是她嚮往外面的世界。一天,她對後院蓋起的兩座小新樓細細觀望,不小心被三祖父看見了。三祖父便擠兌她說:"你看什麼?你將來是要嫁出去的人,這房上的瓦一片也不是你的!" 不敢吱聲的她卻在心裡說:"等我嫁出去時,非要把房頂上的瓦拿幾片走不可!" "她真地讀出了石碑上的字---"家不在豐,貴在能守;業不在盈,貴在可久;禮以律身,書不釋手……" ""你幹活幹得好好的,怎麼一下子想到要上學讀書,這是誰告訴你的?""沒有誰告訴我,是我自己想的。我已經6歲了,可以上學讀書了。""一個女孩子讀什麼書,'女子無才便是德'!你看看,你的堂姐們都沒讀書。你應該像她們一樣學女紅,以便將來掙錢生活……" 林蘭英面對母親的阻攔,她苦悶了好多天,死心踏地要讀書,接着就與母親鬧,把炊具摔得叮噹作響。你看英子已三天不吃不喝,再下去,出了事可怎麼辦呢?" 母親不得不屈從於女兒,答應她讀書可以,但家務活一點兒也不得少干。 從此,林蘭英每天早起燒好飯,然後背着書包去上學,下學後趕回家燒飯……長此下去,她養成了每天睡6個小時覺的習慣,這習慣延續了幾十年。 林蘭英在家鄉礪青小學的成績始終在有着40多名男女學生的班中占居前兩名。校長彭介之注意到這位聰明又勤奮的女生,決定保送她上中學…… 1930年秋天,林蘭英進入礪青中學初中部一年級。她在校的各門功課都非常出色,尤其是數學。第一學期她得了全年級第一名,第二學期仍是第一名,直至第六學期她都保持全年級第一。 由於林蘭英成績一直優秀,母親聽到外人的讚譽也越來越多,心裡逐漸感覺到女兒給林家帶來了不盡的榮光。母親輕視女性的觀念動搖了,不願女兒讀書的意識消失了。一天,初中畢業的林蘭英對母親說:"媽媽,您還讓我讀高中嗎?" "讓,怎麼不讓呢!"母親高興地說,"不僅讓你讀高中,還讓你讀大學。不僅讓你讀,就是你的兩個弟弟結了婚,也要叫他們的媳婦去讀書。"林蘭英非常激動,她終於靠自己的能 林蘭英力博得了母親的喜愛,改變了母親的觀念,爭得了讀書的權利。 林蘭英考取了莆田中學高中部一年級。全年級只有她一個女生。開始有男同學愛在她面前表現自己聰明,也有男生訕笑、諷刺她,她都默默不語。第一學期結束了,她考了個全年級第一名,弄得好逞能愛虛榮的男生們極不自在,紛紛做出趕超她的計劃,有的甚至使些小伎倆令她難堪。可她並不計較這些小伎倆,知道那些淺薄的男生根本不是她的對手。第二學期結束時她又考了個全年級第一名,把全年級的男生都鎮住了。男生們自愧不如,進而對她敬而遠之…… 這時,莆田中學搞起了學生運動,林蘭英對運動本無興趣,轉學至莆田縣惟一的一所教會女子中學---咸益中學。在咸益中學,她又連續四個學期考了四個全年級第一名。1936年,林蘭英以優異成績考取了福建協和大學數學系…… 她的智慧,贏得了國外人士的稱讚 在異國他鄉奮發進取   林蘭英讀書認真刻苦,因為是女孩子的原因,求學路上也經歷了很多磨難,但她都克服堅持了下來,最終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福建協和大學。大學畢業後,林蘭英留校任教,由於表現優異,獲得出國留學機會。   留學期間,林蘭英的導師非常賞識她,有感於人才難得,要推薦她去芝加哥大學讀數學博士學位。但經過深思熟慮後,林蘭英認為,當時貧窮落後的祖國,最為需要、最為適用的,還是物理。想想看,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乃至修一座高樓,建一座城市,都與物理密切相關。對祖國飽含深情的林蘭英,不應是想學什麼,而應是該學什麼,一切服從祖國建設事業的迫切需要。

出國

  1940年,林蘭英作為優秀生留校任助教,教授普通物理學、高等數學、光學、物性聲學、電磁學…… 1947年5月,協和大學與美國賓西法尼亞州迪金森學院建立互換留學生的關係。1948年8月,林蘭英啟程赴迪金森學院數學系留學。 這是一所由美國政治家約翰•迪金森的姓氏命名的學院。到學院不久,她便引起師生們的關注。就說她學法語吧,當初她想請法語教授斯隆先生給她做點課外輔導,哪知斯隆教授卻說,你還是學點別的語言吧,法語對東方人來說是很難掌握的。林蘭英沒聽斯隆教授的建議,很不服氣教授的觀點,埋頭苦學了兩個星期。兩周後的考試,她得了相當於中國90分的"Aˉ",接下來她成了班裡法語成績最好的一位。面對學生的成績,斯隆教授頗有感觸地說:"這個中國姑娘,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她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東方才女。"這是數學系主任埃爾教授對林蘭英的評價。林蘭英一流的數學成績頗得埃爾教授的喜歡。埃爾教授有忙不過來的事,便請她去幫忙。當時埃爾教授正編寫一部《微積分》專著,邀請林蘭英將書中擬就的習題一一做出正確答案。林蘭英抽空完成了這一任務。當教授細看了林蘭英簡潔的答案後,心中溢滿了喜悅。他驚嘆她解題的獨特思路,感覺許多演算步驟比自己做的還要簡約明快。林蘭英是埃爾教授最得意的學生,"東方才女"也成了埃爾教授常在同事、朋友面前稱讚林蘭英的用語。 一年後,林蘭英獲得了該學院授予的數學學士學位,並同時獲得了美國大學榮譽學會迪金森分會獎勵她的一枚金鑰匙。 金鑰匙是智慧的象徵,獎給林蘭英也是一種特例。通常情況下,金鑰匙是獎勵在校連續四年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林蘭英卻提前三年獲得了它。 這枚金鑰匙,如一張暢通無阻的通行證,擁有了它,林蘭英便可打開美國各地的學會大門,不受限制地參加廣泛的學術活動。 埃爾教授有感於人才難得,關切地對林蘭英說:"我要推薦你去芝加哥大學深造,你會在那裡獲得數學博士學位。"但林蘭英並沒有心動。因為1948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物理學家運用固體物理理論解釋了半導體現象,並與冶金技術結合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塊半導體鍺單晶,轟動了全世界。有過物理教學經驗的林蘭英,深深地被這一新事物所刺激。她的心中始終裝着祖國。她從這一學科給美國帶來的巨大物質效益,感受到固體物理對一個國家增進國力的作用。因而,當她已獲得數學學士、緊握了這把開啟自然科學之門的鑰匙之後,再不想在數學王國里走得更遠,而是想去物理世界遠走一程。1949年深秋,林蘭英走進了美國費城賓西法尼亞大學研究生院,開始了固體物理的研究。一年後,她獲得固體物理學碩士學位,又一年後,她又向博士學位靠近……

certificate

眾所周知,博士生須掌握兩門外語,而在美國讀博士,英語是不在外語之列的,就是說,林蘭英在現有英語、法語之外需再學一種語言。她選學了德語。幾年後,林蘭英學成了德文,受到高度好評的博士論文《弱X射線輻照引起氯化鉀和氯化鈉晶體的膨脹》也發表於美國物理學界最具權威的《物理評論》雜誌上。這是1955年夏,林蘭英成為賓西法尼亞大學建校115年來的第一位中國博士,也是該校有史以來的第一位女博士。 導師米勒十分認可她的創新思想,說"她要是去搞半導體材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人才",於是推薦她去紐約長島專司半導體研究的索菲尼亞公司任高級工程師。她到公司時,公司正為老是拉制不出硅單晶而苦惱。林蘭英請求公司讓她細看一遍拉制硅單晶的全過程。她細看時便發現,石英坩堝在熔化硅的反應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一氧化硅,這東西凝固在籽晶上,待硅本身熔化後,其表面格外乾淨,可籽晶上卻纏繞着一堆一氧化硅,顯得十分紛亂……這便是拉不出硅單晶的癥結所在。而公司研究者恰恰忽視了這一點,他們一直陷於抱怨氬氣不純的誤區里。 林蘭英針對問題提出具體建議,公司採納了她的建議,兩周後便拉制出了高純度的硅單晶。 時隔不久,又一難題難倒了科研人員:拉制鍺單晶時,位錯密度總也降不下來。正好林蘭英陪一英國學者在公司考察,他們在看鍺單晶拉制時交談。這交談引發了她的靈感。她觀察到實驗中只有半橢圓形的石墨舟,這半橢圓形石墨舟使熱場分布不夠均勻,若改換成完整的橢圓石墨舟便可讓熱場分布均勻,位錯密度便可降下來。這一思想又獲成功。她還有兩篇論文的內容被公司列為專利技術…… 她得到公司的獎勵,一年三次提增年薪,成了公司最活躍最受人關注的人物,一致的看法是:"她有一個常人無法比擬的頭腦,很多難解的問題即使是她沒有遇到過的,經她的頭腦一過,立即便有了答案。" 她的"常人無法比擬的頭腦"有着驚人的記憶力,與她一起工作過的中外人士無不為之驚嘆。她的記憶準確、持久,對數字有天然的敏感。她多次去前蘇聯講學,其學術造詣、對數字記憶的準確和演講口才令聽者嘆服,讚嘆中國有如此了不起的女科學家,不愧是個古老智慧的民族! 1980年11月,林先生赴朝鮮講學,一連講了6天,沒用講稿,思緒如清泉流淌,折服了所有的聽講者。他們說:"我們聽過不少科學家的演講,但數你最好。"金日成專門抽時間接見了她。 填補了中國半導體材料的空白 半導體是一種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物質。在中國說起它,許多人會把它與收音機聯繫起來,甚至誤認為半導體就是收音機。實際上,收音機是中國用半導體材料生產的第一件民用產品。 林先生是在索菲尼亞公司見到半導體收音機的。那一刻她腦子裡閃現一個念頭:我要讓中國早些擁有半導體收音機。但這得先擁有半導體材料。她又想,要在最短時間裡使中國半導體材料研究趕上先進的美國,立於世界的前沿。 毅然回國,在祖國科學園地里辛勤耕耘   博士畢業後,林蘭英衝破重重阻撓,毅然投身到祖國的懷抱。雖然她的積蓄全被美國當局扣押,回國後已經身無分文,但她還是毅然將自己冒險帶回來的「藥」——價值20多萬元的500克鍺單晶和100克硅單晶,無償地贈給了中國科學院,成了我國半導體科學工作者求之不得的無價之寶。   


林先生1957年春節回到闊別數載的祖國。黨和國家對回國的林蘭英博士高度重視,安排她去中科院應用物理所工作。在應用物理所,林蘭英第一個目標就是:拉制出屬於中國的第一根硅單晶!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製取硅單晶最需要的保護氣——氬氣更是稀缺,這種氣體國內不能生產,又被列在國外的禁運名單上。最終,林蘭英想出了抽真空的方法,並且把她在美國發明的籽晶保護罩運用到了製造過程中。1958年,在她的努力下,拉制出了中國第一根硅單晶。 她回國時,中國的半導體研究才剛剛起步,在蘇聯專家指導下,中國制定了《全國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規劃"將半導體列於其中,只是"規劃"將製作硅單晶劃至10年後的1968年,當然,這與林蘭英的理想離譜太遠。正是林蘭英回到祖國,介入了半導體的研究,才使中國硅單晶的成功拉制較之"規劃"提前了許多年。 她來到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所半導體研究室材料組。在艱苦的環境裡,平庸者總會抱怨一無所有,智者卻能有所創造,有所作為。一切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她工作得那麼起勁,每天都精力充沛又信心十足地工作十多個小時。僅半年,就在她回國那年的秋天就有了可喜的收穫---拉制出了中國第一根鍺單晶。又經幾個月的苦苦奮戰,至次年春,材料組向北京電子管廠提供了兩公斤N型和P型鍺單晶。就在這一年,中國擁有了半導體收音機…… 林先生回國時,美國的鍺單晶已退居其後,硅單晶占了主導地位,成了半導體材料中的一面"旗幟",其性能與用途比之鍺單晶更市場化一些。為早點拉制出硅單晶,林先生煞費苦心。僅就所需的氬氣而言,當時中國生產不了,外國也進不來(禁運品),讓她苦惱極了。她成天想着它,在家裡經常想得發愣。母親見狀,便重重地敲響桌子,讓她回過神來。上班或回家乘車,好幾次過了站。經過她苦思冥想,終於有了應對的辦法---採取抽高真空的技術進行拉制。 1958年秋天,她又迎來了一個收穫的季節,她用心操勞着的、以智慧澆注着的、盼望期待着的中國第一根硅單晶誕生了!這根烏光鋥亮的長8厘米、直徑5.08厘米的圓柱體硅單晶,至今讓她記憶猶新,想來心動。 但,這還是一根用製備鍺單晶的爐子拉制出的一根位錯硅單晶。所謂"位錯",便是原子排列如一陣容不齊的隊伍,首尾失顧,難以一貫到底,電流通過就顯混亂。要拉制出無位錯硅單晶,一是單晶保持平靜不受震動,二是籽晶進入坩堝對中要十分準確。這需要一台設計合理、質量上乘的硅單晶爐。 林先生考察了蘇聯封閉式硅單晶爐。經幾個月的試驗,她發現,"老大哥"的爐子有難以彌補的缺陷。林先生想來想去,決心自己設計一台中國式的硅單晶爐。 她又沉浸於苦苦思索之中。"你還不如搞成一個圓的,只在前頭切一塊開個門就可以了。"一位老工人的建議激發了她的靈感。1961年的深秋,由林蘭英主持設計加工的中國第一台開門式硅單晶爐製造成功了! 所謂半導體,是指導電性能介於金屬和絕緣體之間離子型導電的物質。用它製成的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和集成電路等,是許多現代新科技不可缺少的主要部件。世界第一塊半導體材料鍺單晶,早在1948年已被美國的物理學家研製出來了,而中國半導體材料科學發展史的第一頁,則是由林蘭英來書寫的。 這中國特色的硅單晶爐解決了既可開門又可保持爐內高真空度的難題。1962年春天正式啟動拉制工作。沒有任何意外,一切都在林先生期望之中。中國第一根無位錯的硅單晶拉製成功了!經檢測,其無位錯達國際先進水平! 這台硅單晶爐榮獲了國家新產品獎,也備受日本關注。1963年,東京舉辦國際工業博覽會,日本特邀這台硅單晶爐赴東京參展,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後中國生產了900多台,遠銷東歐諸國。 科技在不斷發展,林先生緊盯半導體科學前沿。就在無位錯硅單晶誕生後,林先生加緊了不僅可應用於微電子領域、而且可應用於硅單晶不可涉足的光電子領域的砷化鎵單晶的拉制。1962年10月的一個半導體學術會議上,林先生拿出了砷化鎵單晶。經鑑定,砷化鎵單晶的電子遷移率達到當時國際上最高水平。 就像林先生在校讀書時名字總與"第一名"緊密相聯一樣,她的名字一直與中國半導體研究的眾多"第一"連在一起,這讓她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出的艱辛,也讓她領略到事業至上的美好。 1964年,由她參與的中國第一隻砷化鎵二極管激光器問世。 "文革"開始那年,她還與中國第一位女院士林巧稚一同登上天安門城樓,事後便跌於"文革"的沼澤中。1973年還在"文革"風雨中的她,第一次提出用汽相外延和液相外延法製取砷化鎵單晶,後來,砷化鎵汽相外延電子遷移率連續4年居國際最高水平,至今還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80年代,她開創性地提出在太空微重力條件下拉制砷化鎵的設想。1987年8月,中國終於在第九顆返回式人造衛星上拉制出了第一塊高質量低缺陷的砷化鎵單晶。林先生因此被譽為"太空半導體材料之母"…… 她的愛國情,感動了無數的國內外人士 愛國是個古老永恆的話題,也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 林先生愛國。80年代中期,她去美國幾所大學訪問,向那裡的中國留學生說了這樣一段話:"不能用50年代的條件要求你們,因為時代不同了。但無論是50年代還是80年代,甚至是21世紀,有一個我們大家必須遵循的共同點,那就是凡是炎黃子孫,你應該把你的黃金時代貢獻給祖國的科學事業。" 林先生在美國學成後便想回國,只因受到美國政府的重重阻礙。1956年在日內瓦國際會議上,中國政府經過艱苦的努力才與美國達成中國留美學生可以自由回國的協議。林先生得知此消息興奮不已。她於1956年6月以"母親重病"為由,向印度駐美國大使館提交回國申請,9月使館通知她填寫有關回國事宜的表格。 這時,她也向所在的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公司主管十分意外,說:"我正在考慮給你提薪的問題,相信那個數字是不會讓你失望的。你回到歷經戰亂的中國,只會過一種大大低於美國生活水準的生活。" 公司老闆的話也不無道理。林先生回國時索菲尼亞公司給她年薪10000美元,回國後每月才207元人民幣,這錢供父母、外婆、侄兒、侄女和她六口人的生活。她從回國直至1974年才住上有暖氣的房子……但林先生一生對金錢不存奢望,只對事業科研有興趣。她去前蘇聯講一個月學給她1000盧布,她覺得這盧布帶回來也沒用,就買了不少科研所需的大大小小的馬達帶了回來…… 面對公司的挽留,她無所動心,執意要回國。一對美籍華人夫婦從費城駕車趕至長島勸說林先生留美,林先生說:"您要說服我不回國就像我要說服您回國一樣是不可能的!" 但最後的難度還在聯邦調查局的刁難。她早就是聯邦調查局"心中有數"的人物。幾經阻攔無效後,他們來了最後一招兒---在她登船之前將她的行李物品翻了個遍。見無利可圖又對她搜身,只搜出一張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這支票被海關無理扣留,直到23年後的1980年,由中國銀行出面才將其索回…… 最讓林先生沒料到是,"文革"後,美國聯邦調查局還在留意她。敏感的聯邦調查局知道"文革"中的林先生有過這樣那樣的不如意,便打她的主意,拉她去美國定居。他們通過林先生在美的一位朋友來中國做她的工作,林先生謝絕了他們的好意,說:"我林蘭英既然在20年前毅然回到了中國,20年後的今天,就更不會回到美國去了。" 林先生多次接待過美國訪華代表團。一次,一個美國代表團的客人問她:"您為什麼不願回美國去呢?如果現在有意,我會安排您在美國的一切所需。"林先生笑了笑說:"中國現在更需要我。我願意並更樂意與美國合作搞半導體科學研究。" 林先生的愛國故事可寫幾集電視劇。她見不得外國人看不起中國。在美國留學時,她無數次地與美國青年爭論過愛國的話題,她寸步不讓,常用英語、法語、德語輪換攻擊對方,將對方辯得瞠目結舌。 1964年,林先生去捷克參加國際半導體會議,會議期間,她與英國科學家西爾索相遇。西爾索極為傲慢,林先生曾在這之前在莫斯科講學時見過他。頭天,林先生做了有關銻化銦遷移率的報告。第二天,他們一起共餐,西爾索質問道:"你們銻化銦的樣品是不是蘇聯給的?" 西爾索的問話大傷林先生的自尊,她據理反駁:"這都是我們自己做的。作為科學家,你怎麼可以信口雌黃,說是蘇聯給的?!" 這事一直讓她記憶不忘,總想有機會以事實回擊西爾索,"報復"他一下。1979年,西爾索來中國參觀半導體材料砷化鎵,林先生有意避而不見,只將材料樣品擺出來讓西爾索看,西爾索這才驚訝中國有世界領先的砷化鎵。他似乎覺得15年前冒犯了林先生,便向黃昆所長問及她,所長以"林博士很忙"搪塞了他。西爾索悟出林先生的用意,這事也讓他記憶終生。 老年的林先生愛國不減當年。心中有許多科技夢想,但苦於資金不足。一回,她所在的研究室買了一家公司的鎵,公司主動給他們回扣,可他們執意不要錢,讓公司再給他們一些鎵做研究。林先生很為她所在的團隊感動,說:"那些年輕人很可愛。"

故居

終身未婚的林蘭英,生活的軌跡基本就是在家和單位之間,全身心投入到了我國的半導體事業當中。先後負責研製出中國第一根單晶硅、第一台高壓單晶爐、第一片單異質結 SOI 外延材料、第一根 GAP 半晶、第一片雙異質結 SOI 外延材料。因此四次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1996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998年獲霍英東成就獎。她的工作極大推進了我國半導體材料的研究高度,為微電子和光電子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我國太空事業做出巨大貢獻。她還培養了包括吳德馨、王占元兩位院士在內的大批優秀科研工作者。

林先生以堅強的意志和出色的智慧譜寫了一曲中國女性的奮鬥之歌, 2003年3月4日下午1時36分,林蘭英院士與世長辭,享年85歲。

資料來源


參考鏈接

1.中國婦女網:http://www.women.org.cn/ 2.福建師範大學:http://xyzh.fjnu.edu.cn/ 3.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