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下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 的圖片

林下竹(拉丁學名: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是禾本科,淡竹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木質根頭。

別名:竹葉金雞米金竹葉地竹迷身草山雞米迷身草粘身草山雞米山冬林下竹土麥冬碎骨子野麥冬草子山麥冬竹葉麥冬、竹葉門冬青

稈直立,疏叢生,高可達80厘米,葉舌質硬,葉片披針形,圓錐花序,小穗線狀披針形,具極短柄;

穎頂端鈍,穎果長橢圓形。6-10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印度、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島及日本均有分布。

生于山坡、林地或林緣、道旁蔽蔭處。

葉為清涼解熱藥,小塊根作藥用。根藥用,有清涼,解熱、利尿及催產之效。又可作牧草。

別稱:淡竹米,長竹葉,金竹葉,地竹,迷身草,粘身草,山雞米,山冬,

林下竹,土麥冬.金雞米,碎骨子,野麥冬,草子山麥冬,竹葉麥冬,

竹葉門冬青,竹葉、碎骨子、山雞米、金雞米、迷身草、竹葉卷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 [2] ,具木質根頭。

鬚根中部膨大呈紡錘形小塊根。稈直立,疏叢生,高40-80厘米,具5-6節。

葉鞘平滑或外側邊緣具纖毛;葉舌質硬,長0.5-1毫米,褐色,背有糙毛;

葉片披針形,長6-20厘米,寬1.5-2.5厘米,具橫脈,有時被柔毛或疣基小刺毛,基部收窄成柄狀。

圓錐花序長12-25厘米,分枝斜升或開展,長5-10厘米;

小穗線狀披針形,長7-12毫米,寬1.5-2毫米,具極短柄;

穎頂端鈍,具5脈,邊緣膜質,第一穎長3-4.5毫米,第二穎長4.5-5毫米;

第一外秤長5-6.5毫米,寬約3毫米,具7脈,頂端具尖頭,內稃較短,

其後具長約3毫米的小穗軸;不育外稃向上漸狹小,互相密集包卷,

頂端具長約1.5毫米的短芒;雄蕊2枚。穎果長橢圓形。花果期6-10月。染色體x=24。

主要價值

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煩躁,對於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

民間多用其莖葉製作夏日消暑的涼茶飲用。

食療

淡竹葉味甘、淡,性寒;歸心、肺、胃、膀胱經;體輕滲泄,

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1] 淡竹葉做法

⑴凡外感熱病,心煩口渴,熱在氣分者,可用生石膏、知母、蘆根等配伍,以清熱除煩止渴。

⑵若氣陰兩傷者,可再加麥冬、人參等,以益氣生津。

⑶心經熱盛下移小腸而致小便澀痛者,可用生地、木通、生甘草梢等配伍,以清心導熱利尿。

⑷膀胱濕熱蘊結小便淋瀝赤澀者,可用海金沙、車前子、白茅根等同用,以清熱利尿通淋。

藥用

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根,搶水洗淨,切段,乾燥。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適合人群:體虛有寒者、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的功效十主治熱病煩渴,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小兒驚啼,肺熱咳嗽,胃熱嘔噦,小便赤澀淋濁。

⑴《綱目》:去煩熱,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症惡毒。[2]

⑵《生草藥性備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濁,退熱,散痔瘡毒。

⑶《握靈本草》:去胃熱。[3]

⑷《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症惡毒。

⑷《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煩熱,咳喘,吐血,嘔噦,小兒驚癇。

⑹《分類草藥性》:治咳嗽氣喘,眼痛。

⑺《現代實用中藥》:清涼解熱,利尿。治熱病口渴,小便澀痛,煩熱不寐,牙齦腫痛,口腔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