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枋寮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枋藔坑

圖片來自digitalarchives

枋寮坑,原寫為枋藔坑,是臺灣苗栗縣頭屋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東南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鳴鳳村西南大半部。[1]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枋寮坑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枋藔坑莊」,隸屬於苗栗一堡。該莊北及東北與仁隆莊為鄰,東南與獅潭莊為鄰,南邊東側一小段與北河莊為鄰,南邊西側較大段及西南邊與二崗坪莊為界,西北邊為崁頭屋莊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莊隸屬於苗栗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莊改隸屬於新竹廳。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莊改制並雅化為「枋寮坑」大字,隸屬於新竹州苗栗郡頭屋莊

戰後頭屋莊改制為頭屋鄉,隸屬於新竹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桃、竹、苗分治,頭屋鄉改隸屬於苗栗縣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有柚仔坑、枋藔坑、二湖、三湖等,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此外,本地區尚有東三湖、番仔寮等聚落。

交通

鄉道苗22線(鳴鳳道路)是扒仔岡至北窩的道路,大致以西北—東南走向轉向南再轉向東蜿蜒經過枋寮坑地區北部邊界西段及東部。由該道路向西北轉西可前往扒仔岡東側的省道台13線路口,向東可前往獅潭的北窩並止於省道台3線路口。

參考文獻

  1. 枋藔坑,digitalarchiv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