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語二級字,讀作yǎo,會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2]。本義是昏暗;由幽暗引申為極遠;由極遠又引申為尋不到蹤影。[1]

[]

說文解字

杳,冥也。從日在木下。烏皎切

說文解字注

杳,冥也。

冥、窈也。為日且冥。杳則全冥矣。由而行地下、而至於榑桑之下也。引伸為凡不見之偁。

從日在木下。

烏皎切。二部。

康熙字典

《唐韻》烏皎切。《集韻》《韻會》《正韻》伊鳥切。音窅。《說文》:冥也。張衡《思玄賦》:日杳杳而西匿。《淮南子·天文訓》:日晡則反景上照於桑楡,故杳字日在木下。

又《玉篇》:深廣貌。《管子·內業篇》:杳乎如入於淵。

又葉委羽切,迂上聲。《王逸·九思》:意逍遙兮欲歸,眾穢盛兮杳杳。思哽饐兮詰詘,涕流瀾兮如雨。 「杳」是會意字。甲骨文的上部是樹木,根部是日,會太陽已經落下去,天色昏暗之意。小篆的字形與甲骨文基本一樣。隸變後楷書寫作「杳」。《說文·木部》:「杳,冥也。從日在木下(杳,幽暗。由「日」在「木」下會意)。」《王力古漢語字典·木部總論》認為「木部」中的「杳」字「與樹木關係不大」,這一問題的出現當追溯到《說文》。會意字應合理選擇其中的一個部件作為所歸屬的部首。根據「杳」一詞的本義,《說文》「杳」字歸在《木部》不當,應將「杳」字歸在《日部》。

「杳」的本義是昏暗;由幽暗引申為極遠;由極遠又引申為尋不到蹤影。

參考文獻

  1. 杳 是什麼搜狗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