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杯花菟絲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杯花菟絲子

中文學名:杯花菟絲子

拉丁學名:Cuscuta cupulata Engelm.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合瓣花亞綱

目:管狀花目

科:旋花科

亞 科:菟絲子亞科

屬:菟絲子屬

亞 屬:菟絲子亞屬

種:杯花菟絲子

命名者及年代:Engelm.,1846

杯花菟絲子(學名:Cuscuta cupulata Engelm. ),為旋花科、菟絲子屬的寄生草本。莖纖細,毛髮狀。花序側生,少花或通常多花密集成團傘花序,花無柄;花萼杯狀,中部或中部以上分裂;花冠白色,鍾狀,裂片開展,三角狀卵形,頂端鈍;雄蕊着生花冠喉部;鱗片長圓形,長不達花絲基部,或有時超過花絲基部與花冠筒近等長;子房近球形,花柱和柱頭與子房近等長或稍長,長於或等於花柱。蒴果近球形,周裂,包藏在凋存的花冠內。種子卵形,長不及1毫米。 產於中國新疆;亞洲、歐洲和非洲也有分布。生長於荒地、山坡、山頂,寄生在篙子、苜蓿等植物上。種子可藥用,功效同菟絲子,有補肝腎、益精壯陽及止瀉的功能。 [1]

杯花菟絲子形態特徵

莖纖細,毛髮狀,直徑不超過1毫米。花序側生,少花或通常多花密集成團傘花序,花無柄;花萼杯狀,長2-2.5毫米,中部或中部以上分裂,裂片覆瓦狀排列,近於扁菱形,背部以至頂端肉質增厚,干後有時金黃色發亮;花冠白色,鍾狀,長2-2.5毫米,裂片開展,三角狀卵形,頂端鈍,短於花冠筒;雄蕊着生花冠喉部,比花冠裂片短,花葯卵狀圓形,和花絲近等長或稍短;鱗片長圓形,長不達花絲基部,或有時超過花絲基部與花冠筒近等長,頂端鈍圓或2裂,邊緣短流蘇狀;子房近球形,花柱和柱頭與子房近等長或稍長,柱頭棒狀,有時向下彎曲,長於或等於花柱。 蒴果近球形,周裂,包藏在凋存的花冠內。種子卵形,長不及1毫米。

杯花菟絲子產地生境

產於中國新疆(天山、塔城、沙灣、阜康);亞洲的西部和南部、歐洲南部和非洲北部也有分布。生長於荒地、山坡、山頂,寄生在篙子、苜蓿等植物上。

杯花菟絲子生長習性

菟絲子喜高溫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較強。 菟絲子是惡性寄生雜草,本身無根無葉,借特殊器官—吸盤吸取寄主植物的營養。菟絲子除寄生草木植物外,還能寄生藤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對禾本科植物如水稻、蘆葦和百合科植物如蔥也能寄生和危害。菟絲子不僅吸取栽培作物的汁液營養而使栽培植物營養消耗殆盡,且纏繞在作物的周圍,造成大批植物的死亡。

杯花菟絲子繁殖方式

菟絲子主要以種子繁殖,在自然條件下,種子萌發與寄主植物的生長具有同步節律性。當寄主進入生長季節時,菟絲子種子也開始萌發和寄生生長。在環境條件不適宜萌發時,種子休眠,在土壤中多年,仍有生活力。 菟絲子纏繞於寄主植物體上 菟絲子種子萌發後,長出細長的莖纏繞寄主,自種子萌發出土到纏繞上寄主約需3天。纏繞上寄主以後與寄主建立起寄生關係約需1周,此時下部即自乾枯而與土壤分離,從長出新苗到現蕾需1個月以上,現蕾到開花約10天,自開花到果實成熟約需要20天左右。因此,菟絲從出土到種子成熟約需80-90天。菟絲子從莖的下部逐漸向上現蕾、開花、結果、成熟,同一株菟絲子上的開花結果的時間不一致,早開花的種子已經成熟,遲開花的還在結實,結果時間很長,數量多,1株菟絲子能結數千粒種子。

菟絲子也能進行營養繁殖,一般離體的活菟絲子莖再與寄主植物接觸,仍能纏繞,長出吸器,再次與寄主植物建立寄生關係,吸收寄主的營養,繼續迅速蔓生。 傳播途徑:菟絲子主要是以種子進行傳播擴散。菟絲子種子小而多,壽命長,易混雜在農作物、商品糧以及種子或飼料中作遠距離傳播。纏繞在寄主上的菟絲子片斷也能隨寄主遠征,蔓延繁殖。

杯花菟絲子檢驗方法

對受檢的植物、植物產品進行直接檢驗或過篩檢驗。直接檢驗,適用於新鮮苗木或帶莖葉的乾燥材料。按規定取代表性樣品,用肉眼或藉助放大鏡檢查植物莖、葉有無菟絲子纏繞或夾帶。於乾燥材料上發現菟絲子莖絲後,其種子有時會脫落,應注意檢查檢驗材料底層之碎屑。過篩檢驗,適用於穀類作物的種子材料。檢查材料大於菟絲子,可採用正篩法將菟絲子由篩下物分檢出來,檢查材料小於菟絲種子,可採用倒篩法將菟絲子由上篩層分檢出來,檢查材料與菟絲子種子大小相近的,可通過適當的比重法、滑動法、磁吸法分檢之. 有關檢疫規定:菟絲子屬是中國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病、蟲、雜草錄》規定的二類檢疫性雜草。應嚴格施行檢疫。菟絲子屬雜草種類繁多,對農作物的危害也極大。

杯花菟絲子危害防治

苗木和花卉均可受菟絲子寄生危害。花卉苗木受害時,枝條被寄生物纏繞而生縊痕,生育不良,樹勢衰落,觀賞效果受影響,嚴重時嫩稍和全株枯死。成株受害,由於菟絲子生長迅速而繁茂,極易把整個樹冠覆蓋,不僅影響花卉苗木葉片的光合作用,而且營養物質被菟絲子所奪取,致使葉片黃化易落,枝稍乾枯,長勢衰落,輕則影響植株生長和觀賞效果,重則致全株死亡。 菟絲子的寄生範圍較廣,可寄生於豆科、茄科、薔薇科、無患子科等許多科的木本和草本植物,其根已退化,葉片退化為鱗片狀,莖為黃色絲狀物,纖細,肉質,繞於寄生植物的莖部,以吸器與寄主的維管束系統相連結,不僅吸收寄主的養分和水分,還造成寄主輸導組織的機械性障礙,其纏繞寄主上的絲狀體能不斷伸長,蔓延。 防治菟絲子應以人工剷除結合藥劑防治,具體應抓好下述環節: 加強栽培管理:結合苗圃和花圃管理,於菟絲子種子未萌發前進行中耕深埋,使之不能發芽出土,(一般埋於3厘米以下便難於出土); 人工剷除:春末夏初檢查苗圃和花圃,一經發現立即剷除,或連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由於其斷莖有發育成新株的能力,故剪除必須徹底,剪下的莖段不可隨意丟棄,應曬乾並燒毀,以免再傳播。在菟絲子發生普遍的地方,應在種子未成熟前徹底拔除,以免成熟種子落地,增加豎年侵染源。 噴藥防治:在菟絲子生長的5~10月間,於樹冠噴施6%的草甘磷水劑200-250倍液,(5-8月用200倍,9-10月氣溫較低時用250倍)施藥宜掌握在菟絲子開花結籽前進行。也可用敵草腈0.25千克/畝,或魯保1號1.5-2.5千克/畝,或3%的五氯酚鈉,或3%二硝基酚防治。最好噴2次,隔10天噴1次。

杯花菟絲子鑑別方法

純淨的菟絲子呈灰棕色或黃褐色,表面光潔;摻假的表面呈土色,顏色晦暗。 取少量菟絲子放入手掌心,用另一手拇指用力搓捻,菟絲子質堅實,不易捻碎;如掌心有土末,說明摻有土塊。 取少量菟絲子放入透明玻璃容器中,浸泡一段時間,菟絲子吸水體積膨大;摻有水泥粒、沙粒、泥塊的,會沉入容器底部,水泥粒、沙粒不會膨大,泥塊會很快溶散並使液體變渾濁。 取少量菟絲子用沸水浸泡後,表面有黏性;加熱煮至種皮破裂時,露出黃白色卷鬚狀的胚,形如吐絲,即為正品。

杯花菟絲子藥用價值

種子可藥用,功效同菟絲子。是一味平補腎、肝、脾之良藥,臨床主要應用於腎虛腰痛、陽痿遺精、尿頻、宮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腎陰陽虛證。 菟絲子甘、溫,歸腎、肝、脾經,具有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之功效,始載《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甘味一般具有滋補作用,甘辛微溫,稟氣中和,既可補陽,又可益陰,具有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特點。固精安胎與性激素樣作用。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內寓元陰與元陽,是人體生殖發育的根源,臟腑機能活動的原動力。

參考來源

  1. 杯花菟絲子,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