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

楊靖宇將軍殉國地位于吉林省白山市,占地面積150畝,分為前導區、中心區和旅遊區,以牌樓、塑像、正氣亭、台階、拱橋、紀念碑、紀念塔成一條縱軸線,將三個區連在一起。 前導區的主要建築物有牌樓、將軍塑像和正氣亭。 牌樓是陵園的正門,採用古式黃色琉璃瓦建築,鑲嵌在牌樓門上,正面陳雲同志親筆提寫的"楊靖宇將軍殉國地"藍底金字,背面是郭沫若提寫的"浩氣長存"四個金色大字。牌樓前設停車場3150平方米,兩側放有高1.9米的漢白玉石獅一對,有陵園說明碑和牌樓說明碑各一塊。從牌樓向前沿着10米寬水泥預製板鋪成的甬路走120米,便是前導區中心廣場,廣場中心聳立着"楊靖宇將軍塑像"。塑像是靖宇縣各族人民捐款於1989年8月敬立的,由魯迅美術學院設計,用淺褐色花崗岩石雕琢,座落在3米高的黑色大理石圍成的基座上,正面有彭真同志1986年11月親筆題寫的"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黑底金字。從塑像再向前走是縣政府1988年捐資修建的四角形正氣亭,站在亭中可觀望中心區和旅遊區全貌。

中心區的主要建築物有紀念碑、護碑亭、常青樹、紀念館和紀念塔,紀念碑碑身正面刻着"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殉國地"12個正楷大字,背面刻有楊靖宇同志簡歷,整個碑身是以青石精心磨製而成,碑身兩側鑲邊的條石面上刻有民族風格的回字形花紋、紅燈和海浪花等飾紋,碑首起脊成瓦楞形。在紀念碑旁的常青樹,是楊靖宇將軍1940年2月23日隻身一人與日寇英勇作戰最後壯烈犧牲時背倚之樹,原樹是一棵"扭勁子樹"後來乾枯,60年代為紀念將軍在此栽了這棵針葉松樹,起名常青樹,意指將軍是松柏常青,永活人間。紀念碑西側是200平方米的2層樓的楊靖宇將軍紀念館,一樓設80平方米展室 ,通過大量的實物、照片,再現了將軍殉國前在蒙江90天的戰鬥歷程。

南面是鋼筋水泥結構的紀念塔,塔身正面刻有朱德同志題詞:"人民英雄楊靖宇同志永垂不朽"13個金色手書大字,塔基分兩層,每層設5步台階,四周架設鋼管扶攔,紀念塔的結構設計每一部分都有特殊的含義:第一層台基的北面石柱1.905米,標誌着靖宇出生於1905年;第二層台基北面石柱19.27米,標誌着楊靖宇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領導了河南確山農民起義;第二層基座高1.932米,標誌着楊靖宇1932年擔任中國滿州省委、軍委代理書記;外台基邊長19.40米,標誌着楊靖宇1940年壯烈殉國;塔高15米,標誌着靖宇自1925年加入共青團到1940年為國捐軀,為民族解放艱苦奮鬥15年;塔座頂柱高3.5米標誌着楊靖宇自出生到為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僅僅活了35年;塔身周長10米,標誌着靖宇縣10萬人民永遠懷念之情。

紀念塔四周修有花池,在塔與廣場之間的花池邊,設有路燈8盞。廣場東北二道蒙江河上建有6孔石拱橋一座,橋欄是用花崗岩石製成。橋基攔河形成的將軍湖,湖水清澈,湖中有漢白玉雕成的白鶴一對,遊人可划船觀景。北岸橋頭便是古式建築的將軍門。門旁是將軍石。在將軍石對面東山頂上,是採用民族式黃色琉璃瓦建造,重檐蘑菇頂的雄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