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蓉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蓉婭
出生 1958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醫生
知名於 擅長於蕁麻疹、過敏性紫癜等過敏性皮膚病的中西醫診治;感染性皮膚病、皮膚腫瘤及疑難皮膚病的診治;皮膚激光美容與皮膚外科治療;常見面部問題皮膚的修復性治療等。
知名作品實用皮膚病學雜誌
診斷病理學雜誌
中華中西醫雜誌

楊蓉婭,女,53歲,漢族,畢業於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兼全軍皮膚病診治中心主任,北京軍區皮膚美容專科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東莞美立方整形美容醫院特約專家,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成就,科大學教授、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

擅長於蕁麻疹、過敏性紫癜等過敏性皮膚病的中西醫診治;感染性皮膚病、皮膚腫瘤及疑難皮膚病的診治;皮膚激光美容與皮膚外科治療;常見面部問題皮膚的修復性治療等。

所獲榮譽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被全國婦聯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1次,個人榮立一、二、三等功各1次,全軍一級英雄模範,"共和國衛士"榮譽稱號。所帶領的科室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2006年獲得解放軍四總部授予的全軍首屆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多次受到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親切接見。2010年被授予技術少將軍銜。

科研成果

從醫30年,從事皮膚病專業臨床醫、教、研工作23年。曾遠赴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學習皮膚病理及皮膚外科專業2年。發表學術論文130餘篇,參編專業醫學書籍7部,獲得國家自然基金、軍隊課題基金資助課題多項,獲得軍隊科技及醫療成果獎共11項,其中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1項。

學術兼職

現任全軍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軍區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分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美容化妝品學組委員,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衛生政策分會理事,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病理學組委員,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理事及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理事及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中醫藥學會中醫皮膚性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實用皮膚病學雜誌》主編,《診斷病理學雜誌》、《華北國防醫藥雜誌》、《實用老年醫學雜誌》、《中國真菌學雜誌》、《中華中西醫雜誌》、《感染、炎症、修複雜志》、《中國美容醫學雜誌》編委。

社會兼職

衛生口代表楊蓉婭:人大代表參政議政應當全面

2008 3月8日上午10時,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8位女代表在大會新聞中心接受中文外記者採訪。中國網現場直播。 針對自己提交議案的有關情況,解放軍團代表,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兼皮膚科主任楊蓉婭説:「我是一名女軍人,已經參加了16年人大代表會。提到參政議政,雖然我是衛生口的代表,提過有關醫療衛生改革方面的建議和議案。比如像出臺護士法以及目前現有的法律一些內容需要修訂等。但為體現我們代表參政議政的全面性,我也提了一些關於民生的問題,比如像精神衛生法。」

軍人名片

楊蓉婭,專業技術少將軍銜,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58年出生,1985年入伍,曾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榮立特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全軍首屆「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獲得者;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歷任學員、皮膚科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副院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在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有人選擇堅守,有人會放棄,更多的人是隨着自己的經歷去變更,而我的夢想是從少年時萌芽的,在遭遇了無數風雨之後,她終於長出了一雙堅硬的翅膀,能戰勝困難和失意的翅膀。

從我記事起,父母的身體就不好,而我自己更是一個「藥罐子」,小時候因為生病還差點輟學,因此,我從小就對醫生心存敬慕,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醫生,用精湛的醫術,仁慈的愛心,為經受病痛折磨的人們消除痛苦。這就是我最初的夢想。

與大多數戰友不同的是,步入軍營時我已不再是充滿夢想的18歲花樣年華。之前,我從生我養我的那個西北小城市走進另一個偏遠而又陌生的農村鄉寨,做了2年的插隊知青,後來又輾轉當了某煉油廠的工人,在那些日子裡,雖然學習條件基本不具備,但我沒有放棄對知識的渴望。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後,我榮幸地成為「七七屆」大學生之一。在留校做病理教研室助教兩年半後,懷着對知識的渴望和軍營的嚮往,我考取了第三軍醫大學皮膚病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開始了我兵之初的生活。

然而軍校的生活卻跟想象中的大學校園生活不太一樣,就像新兵戰友們剛入伍時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斷奶期」一樣,軍校里有太多的清規戒律讓我感到很不適應,也不理解,不能留長髮,不能化妝,不能穿漂亮的衣服等等,這些對我這個愛美的女孩來講無疑是殘酷了些。更為嚴重的是有一次學員隊進行軍容風紀檢查,因為我紮成了馬尾巴的頭髮梢過了肩,結果就被學員大隊點名批評了,那個糗樣至今讓人難以忘記。日子久了,我發現軍校里的那些規定也並不是一無是處,至少為同學們創造了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大家提前體驗了火熱的軍營生活,也為自己未來的兵之路打下了基礎。

在先後經歷了兩次大學生活後,1988年7月,我研究生畢業被分配到北京軍區總醫院當了一名皮膚科醫生。北京軍區總醫院的前身是陸軍總院,是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知名醫院,這無疑是我實現人生夢想的平台。然而沒想到的是,我面對的竟是一窮二白的攤子。我所在的皮膚科當時並非醫院獨立編制科室,僅有兩間診室、3名醫生,加上一台日本產的單目顯微鏡,條件簡陋得讓人心寒。每當看到官兵滿懷希望而來,不能滿意而歸,心裡總不是個滋味。特別是有一次我們收治了一名重症紅斑狼瘡伴發皮肌炎的戰士,雖然我們全力以赴連續救治了近一個月,但終因病情過重,未能留住這名年輕戰士的生命。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當時我就覺得自己壯志未酬,熱愛的學科得不到醫院重視,學科發展舉步艱難,覺得很委屈,一度也想過放棄。那時的感覺就像在一個總也走不到盡頭的長長的甬道前行,也許是我骨子裡的那份執拗起了作用,也就是比別人多堅持了那麼一步,我終於見到了希望的曙光。1993年,醫院決定派我去美國留學。

出國留學之前,我接診了一名右下肢潰爛9年多的戰士,在軍地多家醫院診治無效。為了弄清他的病情,我反覆取活檢做病理切片,10餘次進行組織細菌及真菌培養,7次帶他到外院找專家會診,在初步診斷為「毛孢子菌病」(一種少見病)後,我一方面為患者做對症治療,一方面積極查閱文獻,雖然患者的病情有了好轉,但始終未能確定導致該病的病原菌。由於出國學習日程已到,我不得不將這名戰士轉到其他醫院治療。在國外,我一直惦記着這名戰士的病情,後來得知這名戰士病情不斷反覆,最終被截去了一條腿,想起這件事至今使我感到內疚……當兵能在訓練場上奪冠算個好兵,當醫生也只有在能成功治好患者的疾病後才能感到欣慰和快樂。

時光緩緩流逝,十幾年後的今天,當一些曾經一起擁有同樣夢想的人因中途放棄而失去了發展機會,而我卻始終銘記一句話:「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必須踏踏實實做事,無論多困難,都要爭取做出成績」。帶着這份夢想和激情,我在「毛孢子菌病」的診治研究方面付出了10多年的心血,取得了不少成績;我帶領科室人員,從「兩間房、三條槍」,歷經三次艱苦創業,終於把當年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學科發展壯大成為今天的全軍皮膚病診治中心、全軍皮膚損傷修復研究所。醫療設備從一台老舊的顯微鏡到今天總值近4000萬元的高科技醫療設備,學科團隊更是達到160餘人,醫教研工作得到了全面快速的發展,成了醫院名副其實的重點學科。

回顧自己成長曆程,之所以能夠取得一些進步,我感受最深的是:要以一種堅定不移、雷打不動的姿態,始終堅守臨床這塊「陣地」,讓自己的夢想長出更加堅硬的翅膀!(文 楊蓉婭 少將)

視頻

楊蓉婭-激光美容肌膚.flv

視頻

楊蓉婭教授微針導入類人膠原蛋白

視頻

擺脫白色魔咒——白癜風 楊蓉婭 孫銘 養生匯 2011092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