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楫

來自 牛遊戲網 的圖片

中文名字:

楊楫(1142-1213),字通老,學者稱悅堂先生,南宋福建長溪縣瀲村(今福鼎縣秦嶼冷城)人 [1]。宋代理學家,朱熹弟子。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中進士,累官司農寺簿,除國子博士,尋出湖南提刑江西運判 [2]。著《奏議》、《悅堂文集》。與楊方、楊簡同為朱熹高足,時號「三楊」 [3]

中文名 :楊楫

別名 :字通老

所處時代:南宋

外文名 :yangji

出生地 :福建長溪縣瀲村

目錄

1主要事跡

2事跡簡介

3著作

1主要事跡

任莆田縣尉時,閩帥程叔達「移縣括逃田」,楊楫屢次上疏指責其過失,叔達表面信服而心不悅,俟楊秩滿至其府告辭時,叔達怒曰:「尉格帥命乎?」

楊楫徐徐陳對,無所屈。於是被罷官而歸。漕使林祈深感楊楫節直可欽,遂上書朝廷薦舉他。此後,楊楫官至司農寺簿。任職期間,他上札朝廷,力倡

「進君子,退小人,勿徇左右之請,以重中書之權」,「獎廉靜之操,禁奔競之風」。其言深得朝中直臣讚許,遂「除國子博士,轉少卿」。其時,台臣

中有人以私事相擾,楊楫嚴拒之,曰:「台有紀綱,學有規矩,當各守其職。」後來,楊楫出知安慶,移湖南提刑、江西運判,所到之處政聲頗著。楊楫

弘揚朱熹理學,早年入朱熹之門。朱子見其專心致志,為學不倦,遂傾力傳授。

2事跡簡介

紹熙五年(1194年),朱子因受權臣韓佗胄迫害,歸隱建陽考亭講學。楊楫詣門求教,朱熹遂將自撰部分文稿交給他,囑其迅即整理付梓刊行。楊楫受託,

便日夜勞作不息;還為朱熹的力作《楚辭集注》題跋。此跋闡述朱熹注《楚辭》之緣,表達對其橫遭迫害之同情。慶元二年(1196年),朱熹被誣推行「偽

學」,「慶元黨禁」因此而起。楊楫請朱熹至其邑避難講學。翌年,楊楫將朱熹迎至瀲村(今冷城)家中,並和邑人高松(朱熹高足)設石湖觀(在冷城附近)

請朱講學。不久,朱熹赴浙江雁盪、天台,楊楫一路隨行,取道桐山。經高松故里西園(今西門)時,師徒同登雙髻一覽軒,朱熹在一覽軒作閩東之行最後

一次講學。朱熹抵浙後,舊病復發。時值慶元五年(1199年)秋冬之交,欲返建陽。楊楫悉聞之,聚甚樂,比舊頓進,知有切磋之益」。朱熹病逝後,楊楫

悲慟不已,遂在石湖觀供朱熹像,每逢朱熹忌日便往奉祀。楊楫卒於朝散郎任上,葬於福鼎草堂山下禮澳。邑人將他祀於石湖觀。

3著作

生前著有奏議《悅堂集》。

參考資料: 1. 陳榮捷.朱子門人.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詞條標籤: 人物

視頻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