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黑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樹黑斑病
楊樹黑斑病又稱楊樹褐斑病,能侵染多種楊樹,以中林-46楊受害最重,近兩年夏秋季節,陰雨連綿、光照不足、空氣濕度大,形成了長時間的高溫高濕環境,為黑斑病病原菌的萌發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導致楊樹黑斑病大面積暴發流行,造成楊樹提前落葉,嚴重削弱了樹勢。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楊樹黑斑病
外文名: poplar black spot disease
危害作物: 楊樹
又 稱: 楊樹褐斑病
季 節: 夏秋季節
簡介
楊樹葉部病害。病原為黑盤孢目的楊盤二孢菌(Marsonina populicola Miura)。為害樹葉。病葉初現淡褐色或紫黑色病斑,後變為灰白色。病葉早落。苗木及幼樹受害嚴重,尤以實生苗出土後至第三對真葉萌出時受害最重。防治方法: 加強對楊樹幼苗的撫育管理,自苗木出土起,定期噴射0.5%的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250倍液等。[1]
分布與危害
國內、外分布廣泛,危害嚴重。能危害多種楊樹,東北、內蒙古、新疆等地,以小葉楊、小青楊和苦楊易感病,華北、江淮以毛白楊、響葉楊、I—214楊、歐美楊等發病較重。
病害引起早期大量落葉,甚至幼樹葉片全部落光,影響樹木生長和營養儲備。據意大利對各種無性系的測定總和,產量損失估計為16%,感病品種損失高達60%。
症狀
一般發生在葉片嫩梢及果穗上,自上而下蔓延,以危害葉片為主,發病初期首先在葉背面出現針狀凹陷發亮的小點,後病斑擴大到1毫米左右,黑色、略隆起,葉正面也隨之出現褐色斑點,5~6天後病斑(葉正、反面)中央出現乳白色突起的小點,即病原菌的分
孢子堆,以後病斑擴大連成大斑,多成圓形,發病嚴重時,整個葉片變成黑色,病葉可提早脫落2個月;苗木幼嫩時,若全部葉片枯死,易導致植株死亡,若小苗於出土時發病,小葉及苗頸將全部變黑,病苗扭曲不直。[2]
主要分布
主要分布於華中、華北、西北、東北等廣闊地區。於華中、華北、西北、東北等廣闊地區。
發病規律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在落葉或一年生枝梢的病斑內越冬。分生孢子具有膠粘性,借風雨傳播。孢子與水滴接觸後萌發率較高,可穿過表皮直接侵入或由氣孔、傷口侵入。潛伏期2-8天。發病時期因地區和樹種而不同。一般毛白楊與5月初開始發病;加楊於6月處開始發病。發病輕重與雨水多少有關,雨水多則發病重,反之則輕。樹木密度大時發病重。[3]
防治方法
1. 選用排水良好的圃地;苗期要合理排灌,及時間苗,清除落葉,中耕除草,使幼苗生長健壯。
2. 選擇和選育抗病無性系十分重要。國內、外報道抗病性強的有歐美楊無性系沙蘭楊、晚花楊、聖馬丁楊、健楊、馬里德蘭楊,美洲黑楊中的哈瓦德楊(『Harvard』,I-63/51)、魯克斯楊(『Lux』, I-69/55)和昂達楊(『Onda』, I-72/51)無性系毛果楊系MB,合作楊、銀白楊等。抗病品種栽植時要避免多年重栽。
3. 造林密度不宜過大。保持苗圃和林地排水通風良好,及時間苗、移植、修枝、清除病葉、病枝。
4. 發病初期用1:1:125~170波爾多液,65%代森鋅200~3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50%退菌特、75%百菌清500倍液噴霧防治,以後每10~15天1次,噴2~3次。雨季噴霧,藥液中可加0.2%~0.3%的明膠等黏着劑,以防沖洗,提高藥效。
5. 使用6HYB-25B(W)型(江蘇南通市廣益機電有限公司)施熱煙霧劑防治是一種煙霧載藥創新技術。在發病前期交替施用內吸性2.5% 氟硅唑(商品名福星)和保護性8%百菌清(天津久日公司)熱霧劑4次,在5:00—8:00時施藥,防治效果達65.54%,病落葉推遲20天左右,抑制二次發葉現象,落葉率減少40%左右,感病指數減少43.8,能較好地預防重度發病危害。在未出現病症的發病前期施藥預防,可控制病程發展。
楊樹黑斑病在發病高潮的8—9月份,8~10天就可重複侵染1次,防治比較困難,施藥次數應在4次以上才能有較好效果。[4]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