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柳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柳鄉

圖片來自網絡

中文名 : 楊柳鄉

所屬地區:曲靖市宣威市

楊柳鄉建於1952年底,因駐地楊柳得名。1976 年區政府駐地由楊柳遷至可渡。可渡處可渡河南岸山木麓,古為川滇驛道要塞,傳說蜀漢諸葛亮南征返途經此。清雍正時,雲貴總督鄂爾泰改土歸流,率滇、黔、蜀三省綠林兵與烏蒙烏撒土司征戰於此。清置宣威州可渡巡檢司,衙門設於關上村北側,稅務設可渡關收取厘金,軍事設可渡訊防。民國初為宣威縣倘可縣佐(駐倘塘)轄,抗日前屬倘塘區,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廢區擴鄉,為可渡鄉。1949年屬新二區。1950年屬九區 ( 倘塘區 ) 。1952 年底土地改革後從倘塘區分出,並將格宜區的土目(現樂豐)、景新(三聯)、碧波(木戛)併入設十二區(楊柳區)。1958年分建為可渡、雙河公社。1961年合併為楊柳區。1963年再分出雙河區。1970年改稱楊柳公社。1984 年改稱楊柳區。1988 年3月改稱楊柳鄉。2017年04月撤鄉設鎮,改稱楊柳鎮。 [1]

概況

楊柳鄉位於宣威市北部,與貴州小隔可渡河相望。面積163.9平方千米,人口4.27萬人(2006年)。轄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可渡。有名勝古蹟8處。其中可渡關古驛道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05月03日,根據雲南省人民政府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置。要嚴格按照國務院"約法三章"要求,不新建政府性樓堂館所,不增加財政供養人員,不增加"三公"經費,嚴格執行中央、省委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省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要強化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加強行政區劃調整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行政區劃調整有序穩妥實施。同意將宣威市楊柳鄉撤鄉設鎮,更名為楊柳鎮.

沿革

原鄉政府駐地據傳明洪武年間,趙姓隨軍征南,定居於此,當時的楊柳河河床崍窄,兩岸長有較多的楊柳樹,故名楊柳。清置宣威州可渡巡檢司,衙門設於關上村北側,稅務設可渡關收取厘金,軍事設可渡訊防。民國初為宣威縣倘可縣佐(駐倘塘)轄,抗日前屬倘塘區,民國29年(1940)廢區擴鄉,為可渡鄉。1949年前屬宣威縣,為可渡鄉,屬新二區。1950年屬倘塘區(九區),1952年底從倘塘區分出,並將格宜區的土目(現樂豐)、景新(三聯)、碧波(木戛)併入設十二區(楊柳區)。1958年分建為可渡、雙河公社。1961年合併為楊柳區。1961年至1962年為楊柳區,1963年從楊柳區析出雙河區,1970年至1983年為楊柳公社,1974年鄉政府從楊柳遷到可渡(一說為1976年)。1984年至1987年為楊柳區,1988年3月改稱楊柳鄉。2017年04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宣威市楊柳鄉,設立楊柳鎮。行政區域、隸屬關係和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1997年,面積163.9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楊柳、留田、碗廠、海慶、蔣箐、可渡、水塘、圍仗、克基、和平10個行政村。2006年,轄可渡、楊柳、留田、碗廠、海慶、蔣箐、水塘、圍仗、克基、和平10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楊柳鄉地處宣威市東北部,位於東經104 °11′2″~104 °23′42″, 北緯26 °31′53″~28 °39′49″ 。東西最大距離3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1公里, 國土面積163.9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地可渡,距縣城69公里。建制沿革

視頻

宣威市楊柳鄉可渡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