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天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天鈞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楊天鈞,男,1943年9月生於湖北浠水。曾任北京科技大學校長[1]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中國金屬學會常務理事及煉鐵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高教學會及中國冶金教育學會副理事長。1994年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2]

在高爐富氧噴煤,高爐控制,包頭鈮資源綜合利用和熔融還原研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及省部級一、二等獎9項,部教材一等獎1項,指導博士後及研究生多名。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原中國冶金教育學會副理事長

出生地點----湖北浠水

出生日期----1943年9月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畢業院校----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

人物經歷

1965年北京鋼鐵學院冶金系畢業後,在冶金部四公司(攀鋼前身)和鞍鋼煉鐵廠工作13年;

1978~1981年研究生學習並獲碩士學位;

1982~1986年獲德國洪堡獎學金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聯合科研,並取得博士學位。

主要成就

⒈高爐富氧噴煤方面進行了燃燒機理、煤粉灰分等對造渣過程影響、高爐行程變化和煤粉高速噴入物理過程等系統性研究,提出的適量富氧、噴煙煤(或混合噴吹)、氧煤槍、催化燃燒及工業狀態燃燒監測等開拓性成果為國內外鋼鐵界採用,工業試驗效益顯著,在全國推廣。

⒉研究高爐數學模型和切合國情、不同容積高爐專家系統。

⒊參加開發包頭鈮資源綜合利用流程,側重提高鈮收率並大幅度改善生產指標。承擔了攀登計劃熔融還原研究相關項目。

⒋國內外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近40篇分別為SCI、EI、ISTP收錄,40多篇為金屬文摘收錄,他人引用近200次。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主持中德合作項目研究鈮資源利用;應韓國浦項(RIST)邀請主持高爐超量噴煤項目;與瑞典MEFOS研究所合作研究高爐模型及氧氣高爐項目,率先研製的高爐煤粉燃燒實驗裝置、風口光纖內窺鏡、紅外熱象煤粉溫度分布辨識系統為國內外工業界廣泛採用。

⒌致力學科建設,指導博士後和研究生多名。

論文著作

有專著6種,發表論文80餘篇,近40篇分別為SCI、EI、ISTP收錄,40餘篇為美國「金屬文摘」收錄,引用180餘次。

論文

[1]國宏偉 陳令坤 左海濱 楊天鈞 於仲潔.基於模糊推理的高爐爐溫預報模型[J].鋼鐵研究,2007,35⑵:22~

[2]劉征建 左海濱 國宏偉 楊天鈞.燒結機尾斷面監視系統的應用與發展(上)[J].冶金自動化,2007,31⑵:11~

[3]陳令坤 左海濱 於仲潔 楊天鈞 周曼麗.高爐冶煉專家系統的開發研究[J].鋼鐵,2006,41⑴:14~

[4]於仲潔 陳令坤 楊天鈞 左海濱 國宏偉.武鋼1號高爐冶煉專家系統開發的新進展[J].鋼鐵研究,2006,34⑷:1~

[5]薛文東 孫榮國 孫加林 宋文 楊天鈞 洪彥若.分散劑對剛玉-氮化硅漿體流變性能的影響[J].耐火材料,2005,39⑶:165~

[6]程素森 利、磊 楊天鈞.正常爐況下爐襯和冷卻板穩態溫度場的研究[J].鋼鐵,2004,39⑵:14~

[7]呂情恆 程素森 楊天鈞.球體蓄熱體的熱飽和時間[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26⑷:366~

[8]程樹森 孫磊 楊天鈞.異常爐況高爐冷卻板及爐襯非穩態溫度場[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26⑷:360~

[9]青格勒 程樹森 楊天鈞 李士琦.步進梁式加熱爐內的板坯溫度場數值模擬[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26⑵:164~

[10]唐復平 劉建華 包燕平 楊天鈞.鋼包保護套管中彌散微小氣泡的生成機理[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4,26⑴:22~

[11]程樹森 楊天鈞 左海濱 孫磊 楊為國 潘奉賢.高爐爐身下部及爐缸、爐底冷卻系統的傳熱學計算[J].鋼鐵研究學報,2004,16⑸:10~

[12]程樹森 楊天鈞 左海濱 全強 王澤愍 吳啟常.長壽高爐爐缸和爐底溫度場數學模型及數值模擬[J].鋼鐵研究學報,2004,16⑴:6~

[13]羅維東 楊天鈞.突出辦學特色 匯聚一流人才[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⑵:16~

[14]馬政峰 吳鏗 楊天鈞 左兵 趙勇 竇慶和 白興利.安陽高爐噴吹瘦煤的安全控制[J].鋼鐵,2003,38⑾:5~

[15]吳鏗魏欣張向國 楊天鈞 陳春元 李安軍.高爐噴煤交叉式雙槍的基礎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3,25⑹:515~

[16]馬政峰 吳鏗 楊天鈞 左兵 張向國 竇慶和 魏群.放寬高爐噴吹煤粉粒度的工業實驗[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3,25⑶:211~

[17]楊天鈞.整合高校科技實力 促進北京地區高技術發展[J].中國創業投資與高科技,2003,⑼:6~

[18]楊天鈞.鋼鐵華章[J].中國高校科技與產業化,2003,⑹:9~

[19]程樹森 楊天鈞.影響高爐爐牆熱負荷的因素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2,24⑷:407~

[20]程樹森 楊天鈞.高爐爐牆熱負荷的傳熱學分析和研究[J].鋼鐵研究學報,2002,14⑵:5~

著作

楊天鈞教授發表的專著有《高爐富氧煤粉噴吹》冶金工業出版社1996年版、《高爐冶煉過程數學模型》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熔融還原》冶金工業出版社1998年版、《高爐富氧噴煤一一氧煤混合與燃燒》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等6部。

獲獎記錄

參加的《包頭鈮資源綜合利用工藝及產品開發》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和國家一等獎(1991),

《包頭特殊礦高爐富氧噴煤技術》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3)和國家二等獎(1995),

《高爐氧煤強化煉鐵新工藝》獲冶金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7)和國家三等獎(1998),

《高爐氧煤煉鐵理論研究,1989》、《首鋼人工智能高爐冶煉專家系統,1993》、《安鋼300m3高爐冶煉神經網絡專家系統,1997》分別獲得冶金部、北京市、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專著《熔融還原技術》,冶金工業出版社1989年版,獲冶金部優秀教材獎(1996)。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