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士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藝術家

楊士林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楊士林,有機化學家、高分子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1] 。他從事化學教育和科研五十餘年,為中國培養了大批化學人才[2] 。他在有機合成、陽離子聚合及配位聚合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並注重應用化學的研究,所研製的催化活化劑及原油輸送減阻劑、降凝劑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在醫用高分子、有機高分子光電導材料的研究中做出了新的貢獻。2016年10月14日11時5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8歲[3]

中文名 :楊士林

國籍: 中國

教學職稱:教授

出生地 :江蘇吳縣

逝世日期:2016年10月14日

教育背景:浙江大學

擔任職務: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編委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1919年10月18日

目錄 1簡歷 2生平 少年 回國 任職 學術交流 3教育工作 4學科發展 5楊士林同志逝世 6楊士林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杭舉行 7畫家楊士林 簡介 生平 主要論著 任職 主要著作 作品介紹 作品欣賞

1簡歷

  1919年10月18日 出生於江蘇省 吳縣。

  1936年9月-1937年8月 任南開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練習生。 楊士林

楊士林作品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1937年9月-1941年8月 就讀於浙江大學化學系。

  1941年9月-1991年 歷任浙江大學教師、副教授、教授、化工系副系主任、化學系系主任、科研處處長、教務長、副校長、校長、顧問、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

  1948-1950年 考取公費留學,被派往丹麥哥本哈根多科性工業大學有機化學系學習。

  1963-1992年 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兼浙江省化學會理事長。

  1978-1986年 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二十一屆理事會理事。

  1984-1988年 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機化學評議組組員。

  1982年— 任《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編委。

2生平

少年   楊士林於1919年10月18日出生於江蘇省吳縣一個普通職員家庭。5歲起就讀於吳縣甫里小學,學習成績優秀,後畢業於蘇州中學實驗小學,以優異成績考入蘇州中學初中部讀書。1932年發生「一·二八」事變,日機轟炸蘇州,被迫休學半年。1936年在蘇州高中化工科畢業後,在南開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當練習生,對化學有了較深

了解,自此,與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1937年考入浙江大學公費生,不久抗日戰爭爆發,浙江淪陷,楊士林隨浙江大學遷至天目山,再遷廣西宜山,直至貴州遵義。在

極端艱苦的情況下堅持學習,並積極參加抗日活動。

回國   1948年楊士林考取公費生派往丹麥哥本哈根多科性工業大學有機化學系學習,至1950年底。此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楊士林毅然返回解放了的祖國,把自己

的智慧和知識獻給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1951年任浙江大學副教授,後任教授,1952 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任職   50年代初院系調整,楊士林歷任浙江大學化工系副主任、化學系主任、科研處處長、教務長、副校長、校長、學校顧問、校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為浙江大學的發展,嘔心瀝血,辛勤耕耘。他堅持竺可楨校長提倡的「求是」優良校風,薰陶青年學生,為國家培育了一大批高級專門人才。他還擔任了各種學術職務和社會職務,曾

任中國化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有機化學評議組組員,浙江省第五屆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現任浙江省科協副主席,浙江省化學會理事長,全國工科有機

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小組組員,全國應用化學課程教學指導小組顧問,《高等學校化學學報》《高分子學報》編委,《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功能高分子學報》顧問。

  楊士林老校長任職期間受到同學和老師的愛戴,浙大學子們評價他說:「在浙江大學乃至全中國的高分子教研歷史中,有這麼一個卓越的人物——他親自踏出了老

浙大『西遷』的雄偉路線,他見證了『求是』這一校訓的創立並親自踐行了它,他悉心地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浙大高分子人。他是原浙江大學校長、我國著名高分子教育

家、浙大高分子的奠基人;同時,他更是一位治學不凡、備受敬仰的學者!---他就是楊士林教授。」

  [清]字大椿,號梅岩,元和(今江蘇蘇州)人。諸生。蘭竹饒有書卷氣味,工詩。著寒香齋詩稿。《畊硯田齋筆記》

學術交流

  改革開放以來,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1978年參加中國科學院組織的代表團赴日本考察高等教育和科學研究情況,1981年率領代表團赴澳大利亞考察高等教

育,1983年率領代表團去西柏林工業大學考察,1984年應美國科學院邀請去紐約理工大學、阿克隆大學等校講學,此後,陸續赴美國、日本等國進行考察並做學術報告。

楊士林作品集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3教育工作

  1961年以前,楊士林教授主要講授有機化學,編寫了國內首批工科有機化學教材。 南開大學

其後轉向高分子化學,開設了高分子化學、立體化學、高分子化學選論(研究生課)等課程。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堅持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唯物主義思

想。他認為真正的理論只有一個,那就是要真正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這也是人們所力求的,但在化學中現有的理論並不完全真正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徵,所以他一

再強調,學習理論決不能生搬硬套,而要以實驗事實。他在講授理論問題時,總是聯繫到實驗事實來講解,決不空洞地高談闊論。在授課的教學方法上,則採取理論聯

系實際和逐步深入的方法。如在講授某一類化合物時,首先讓學生對該類化合物有一個概貌的認識,再介紹其合成方法,將有關的各種化學反應相互貫通;進而講解其

結構與性能的關係,並聯繫到該類化合物的實際應用。他授課的特點是內容精練、條理清晰、語言生動、聯繫實際。聽過楊士林講課的人都有這個感覺,那就是二節課

下來,楊士林講的內容似並不多,但一看講義和書本,都嚇了一跳,內容太多了。可見楊士林講授的藝術是很高的。因此,楊士林在該校的主幹課講授中一直享有盛譽。

  1960年楊士林開始招收研究生,1984年任博士生導師,注重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工作能力,定期組織討論會,由研究生報告工作進展,文獻閱讀收穫,啟發

他們的新的思想。他培養的18名碩士生和6名博士生均已發揮骨幹作用,有的已成長為學術帶頭人。

4學科發展

  80年代以來,功能高分子在高分子合成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起來,成了當前世界各國 有機高分子

研究的熱點,尤其是從分子設計的高度來指導功能高分子的合成,以獲得所要的性能,成了化學和物理的熱門前沿課題,也是化學和物理學交叉學科要解決的課題。楊士林一直密切關注這一發展趨勢,抓住研究開發複印機、高速電子計算機和太陽能電池的關鍵材料——光電導材料這一具體對象,於1986年果斷地組織了高分子化學、

高分子物理、固體物理、電子學、光學等方面的力量,開展了有機高分子光電導材料研究。楊士林及其科研組在有機高分子光電導材料的研製和光電導機理兩方面做了

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1988年楊士林根據科研組的大量實驗事實,在日本東京召開的複印技術國際學術討論會上,首次提出了酞菁類化合物的共混複合技

術是改善酞菁類化合物光電導性能的有效途徑之一,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注目,已有九個國家的學者來函索取論文。國內外學者都認為有機固體的光電導機理要比無機

固體的光電導機理複雜得多,但迄今尚沒有比較統一的理論模型,各國學者對此都興趣很大,但難度也很大,進展緩慢。敢不敢開展國際競爭,在競爭中躋身於國際先

進的行列?就成了楊士林及其科研組急需解決的問題。他們的工作條件比國外差,人力、財力和設備同國外的差距都很大,但他們採用了該校已有的近代物理分析設

備,通過反覆多次的實驗研究,發揮了多學科交叉的優勢,首次提出了「酞菁固體中的光電子過程是「不完全的電子轉移」過程的理論模型。同時在實際應用上也取得

了小試的可喜成績。從而在有機光電導材料研究的某些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的研究水平。

  楊士林為人正直,待人誠懇,不為名不為利,在教學和科研的園地里辛勤耕耘了大半輩子。他嚴格的科學態度在國內化學界享有盛譽,他不爭名爭利,不誇耀自己

的成績,反對誇誇其談的不良作風,在記者採訪時,他反而介紹別人的成就。在治學態度上,他刻苦、嚴謹。夏天,在38℃高溫下仍堅持在浙江大學圖書館裡認真查閱

資料;寒冬,在深夜仍然伏案備課。他的文獻摘錄本、備課筆記本里,寫滿了他的心得、設想……。看到堆得那麼高的筆記本,不禁使人油然產生崇敬愛戴之情,祝願

他為祖國化學事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5楊士林同志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原浙江大学校长、教授杨士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0月14日上午11时56分在杭州逝世,享年98岁。

  楊士林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定於10月21日上午9時30分在杭州殯儀館舉行。送花圈、發唁電、唁函的單位、領導、同事和生前友好請與浙江大學楊士林同志治喪辦公室聯繫。

  楊士林,有機化學家、高分子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是浙江大學高分子學科的創始人,在有機合成、陽離子聚合及配位聚合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並注重應用化學的研究,所研製的催化活化劑及原油輸送減阻劑、降凝劑有重大的經濟意義。

  楊士林先生曾於1937年9月至 1941年8月期間就讀於浙江大學化學系,在抗日戰火中隨校輾轉西遷,見證了浙江大學在極端艱苦條件下堅持辦學、崛起成為「東方劍橋」,也在他身上烙下了伴隨一生的「求是」印記。楊士林先生在浙江大學潛心教學科研七十載,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化學人才。1982年6月至1984年2月期間,楊士林先生受命擔任浙江大學校長,帶領學校繼續探求真理之路,為學校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楊士林先生關愛後輩學子,在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了「楊士林獎學金」,主要獎勵化學和高分子專業的優秀學生。[1]

6楊士林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杭舉行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士林同志遗体告别仪式,2016年10月21日上午在杭州举行。
     杨士林同志住院、病重期间及逝世后,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李岚清、吴官正,以及刘延东、赵乐际、杨晶、沈跃跃、路甬祥、陈至立,中央和国家机关领导潘云鹤、杨卫、周国富、陈宝生、沈晓明等,省领导夏宝龙、车俊、乔传秀、郑继伟、陈加元、王建满、黄旭明、姚克

等,老同志李澤民、沈祖倫、葛洪升、柴松岳、王家揚、劉楓、李金明等,兄弟高校領導林建華、邱勇等,浙江大學領導金德水、吳朝暉等,以及20餘名兩院院士,前

往醫院看望、慰問家屬,或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并献花圈的有:乔传秀、廖国勋等省领导,吴敏达、王启东、薛艳庄、张浚生、张曦等老同志,吴朝晖等浙江大学领导,沈家骢、沈之荃、韩祯祥等两院院士,以及各界干部群众、杨士林同志生前友好共400余人。
     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中共浙江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及省纪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军区、省武警总队,中共杭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等单位,北京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杨士林同志家乡苏州市委、市政府送了花圈、花篮或发来唁电、唁函。 
     杨士林同志,1919年10月出生于江苏吴县。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毕业于江苏苏州中学高中部。1941年本科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历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副主任、主任、化学系主任、副教务长、科研处处长、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校长等职。其间,1942年至1943年任重庆震旦灭火机厂化工部主

任,1949年至1951年公派赴丹麥哥本哈根多科性工業大學有機化學部留學,1963年至1965年赴英國利物浦大學物理化學系作訪問學者。曾任第五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

浙江省科委副主任,省科協副主席,中共十大、十一大代表,第六屆中共浙江省委委員,中國化學會理事,浙江省化學會理事長等職。

     杨士林同志是我国高分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为学科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长期从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教学与研究,在有机合成、阴离子聚合及配位聚合

等方面造詣高深,烯烴聚合催化劑、原油輸送減阻劑及原油降凝劑等研究成果產生了重大經濟效益,獲5項科學技術發明,先後發表200餘篇學術論文。他是浙江大學高

分子學科的創始人。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他主持重建浙江大學化學學科工作,開創了浙江大學烯烴配位聚合、光電功能高分子和生物醫用高分子研究方向。

     杨士林同志为党的教育事业辛勤耕耘,呕心沥血。他投身高等教育事业七十载,亲历浙江大学西迁岁月,终生践行“求是”校训;勇于担当时代使命,带领广大师生为浙江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不懈努力。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学科发展,坚持深化教育改革,为浙江大学建

設世界一流大學打下了堅實基礎,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校長,更是一名辛勤的「園丁」。他堅持育人為本,關愛學生,以

「求是」優良校風薰陶青年學生,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杨士林同志十分重视参政议政工作。担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期间,经常亲自参加课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为浙江政协事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杨士林同志为人正直谦逊,淡泊名利,治学严谨,求真务实,作风民主,克己奉公,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教育科技事业。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广大师生的爱戴和敬重。
     杨士林同志的逝世,不仅是浙江大学、浙江省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教育界的重大损失。他崇高的科学精神和道德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2]

7畫家楊士林

簡介    筆名:懷沙

   室號:雙缽精舍 畫家[編輯本段]楊士林

擅長:繪畫,書法,玉器,陶瓷,評估,鑑定,鑑賞,收藏,

  楊士林號懷沙居士,1947年生人,安徽鳳台人。

生平   1947年生,現為,文化部藝術評估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協會員,安徽省書協理事,安徽省書法理論研究會副會長。曾多年在教育、宣傳、文化部

門工作,後至蚌埠市書畫院專職從事藝術創作及理論研究工作。在上個世紀七十年 代,曾參與野外考古調查工作,並組織主持安徽阜陽西漢汝陰侯墓的考古發掘工作。

同時,結合工作及研究領域,從事古陶瓷收藏及鑑賞近三十年,作了大量的古窯址調查,獲取了一定數量的古陶瓷標本,尤其是對洪武中都城遺址的考察,收穫頗豐。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至今,在安徽舉辦了古陶瓷培訓班,培養了一批古陶瓷鑑定人員。

主要論著

  《鄭板橋傳》,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楊士林書法 楊士林書法 《鄭板橋評傳》,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金文百聯集》,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 《游心集》,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洪武中都城陶瓷萃珍》,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

任職   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論研究會副會長,安徽省書協理事,安徽省作協理事。 曾任太和縣委書記、阜陽地委宣傳部長、蚌埠市書畫院院長等行政職務。

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鄭板橋評傳》、《曠陵奇才-鄭板橋傳》、《金文百聊集》、《游心集》等,主要論文有《中國狂草書派論》、《幽蘭賦真偽初探》、《春秋戰國書風管窺》、《試談鄭板橋書法藝術》、《體道·游心·書藝》、《淮河文化談》等。其書法作品曾多次在日本、韓國、港台、加拿大等地展出,曾在合肥、珠海等地舉辦畫展。其作品小傳收入《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當代書畫篆刻家辭典》。他的這些著作曾先後在《書法報》、《中國書畫報》、《書法導報》、《書法之友》、《安徽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多家刊物進行了報道,在書法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作品介紹

  其中在1992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發行的《鄭板橋評傳》這本書的後記里,作者寫道:「我對鄭板橋發生興趣,始於十年前。人過而立之年,往往容易感慨系之。蒼茫世事。風雨人生,

是很能與『酒情跳蕩,市上呼騶 ,詩性癲狂,墳頭拉鬼』的心境合拍,何況與板橋途程又有某些相似之處?故而斗膽『啃』起鄭板橋來」。從這種記述里,不難窺見楊先生的心境與文化追求。楊先生多才多藝,於詩、文、書、畫、考古、鑑定均有深造與研究,對老莊哲學與佛教禪宗鑽研尤為精深,曾先後在「文物」、「書法研究」、「美術史論」等專業刊物上發表數十萬字的理論文章,他的專著《廣陵奇才——鄭板橋傳》和《鄭板橋評傳》在大陸出版後,又由台灣大行出版公司印刷出版,受到海峽兩岸學人的普遍好評。

  楊士林先生是一位胸襟寬廣、視野開闊、學養深厚、勤奮篤實而又淡泊名利的學者型書法家,他的書法博採眾長、融會創新、自成一格。他的這些濃郁的體現出「瘦硬」「古樸」「沉靜」之美的書法作品,帶給我們的是說不盡的欣喜和興奮,以及由衷的讚美與極大的精神享受。國內有多家 楊士林作品

刊物對他作過介紹與報導,趙朴初先生在看過他的行草頁後,親筆題詞,給予很高的評價。對這些榮譽,他很少向外人道及,只有少數幾位朋友,才能了解他的抱負與成就。 士林先生學養深厚,視野開闊,與他交談很有收穫。他對家鄉的故土有着深厚的眷戀,對淮河流域的歷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全國首屆書法藝術與道家美學研討會」上,楊先生一人提交了兩篇頗有深度的學術論文,其中的一篇題目是《淮河文化摭談 》,在這一篇文章中,楊先生從宏觀的角度,縱向概 括分析了淮河文化起源、發展和演變情況,並論證了以老子、莊子和淮南子劉安為代表的道家學派所顯示的淮河文化的基本特徵。他的這一研究成果,為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道家美學產生的地理、文化背景提供了嶄新的視角,

楊士林作品 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作為一名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楊士林先生對於書法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認為,書法應當說是寫心的藝術,因為它那帶有生命意味的線,較之其他藝術,展示心靈更加直接。它的律動,甚至可以看作是人的心靈波動曲線的實錄。他說,書法創作首在養心,書法藝術追求的自然,同藝術家心靈的自然是相當一致的。不管你感悟到沒有,在真正進入創作境界時,也便是心理調節到最佳狀態之時。其時的揮毫,已非手運,而全為心運,那是在世一種混沌的狀態,一切是無,一切又仿佛是有,有與無,已無任何可以捉摸的把握的形態,一切是那麼的澄澈空明,腦中像白紙,又是那麼模糊,恍如水中之月,

楊士林作品

霧中之花,恰如一種氣功狀態。

  楊士林先生還是一位收藏大家,手中價值連城的藏品不可枚舉,其幾十年的收藏實踐磨練出他的一雙慧眼,也積累了頗豐的著述。更妙的是,這一切的成就就是水到渠成的,都源自於他所擁有的一顆自然純淨的心靈,這大概才是體驗藝術大道的必然吧。 如今楊士林先生已隱居北京三載,他鍾情於書畫藝術和古文物鑑定事業,做起了和鄭板橋一樣的居士。楊士林先生說:「在書畫界不少人跟着領導後面去『創作』的,那些人的作品雖能鼓譟一時,卻『鼓譟』不了一世,真正的藝術作品是要經得起後人推敲的。他說自己已到京三載多時間,從不張揚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己靜心埋頭做點學問」。從楊士林先生這般話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真正淡泊名利、勤奮篤實的學者型書畫家。

作品欣賞

畫家楊士林作品欣賞 畫家楊士林作品欣賞

參考資料: 1. 浙江大學原校長楊士林逝世 享年98歲

搜狐新聞2016-10-16[引用日期2016-10-26] 2. 楊士林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杭舉行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10-22[引用日期2016-10-26] 詞條標籤: 藝術家畫家書法家著名化學家教育家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浙江大學原校長

視頻

楊士林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杭舉行 浙江新聞聯播 161021上傳於 2016-10-21 20:10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