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向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楊向中

來自 中國農業大學 的圖片

楊向中(1959年7月~2009年2月5日),河北魏縣人,美國康州大學教授[1],再生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克隆技術必居前三,世界克隆牛之父[2],致力於祖國生物克隆技術發展,01年被時任國務院溫副總理"無限時接見",美國"中國橋"留學基金總裁及創始人。2009年2月5日在美國波士頓逝世[3]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康乃狄格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

出生日期----1959年7月

出生地點----河北邯鄲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逝世日期----2009年2月5日

畢業院校----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

基本資料

楊向中(1959年7月-2009年2月5日)是美籍華人生物學家,現任康乃狄格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中國橋基金會總裁。他成功利用牛耳細胞複製牛,為複製牛之父。

生平簡介

楊向中天生酷愛動物培育技術研究,是一個農家的孩子,1959年7月,在河北省邯鄲市魏縣連三家村出生,1975年高中畢業後便回鄉務農,養過豬,當過赤腳醫生、公社秘書、勞模,還自學過獸醫知識。1977年,他考入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1983年考取教育部代培留學生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動物科學系學習生理學,1990年以胚胎生理學論文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1991年,他在康奈爾大學進行了胚胎學和動物生物技術的博士後研究,之後擔任主管研究員和康奈爾大學動物學部項目主任,負責開發校外資助的動物生物技術項目,1996年到康州大學任動物系副教授和生物技術中心動物基因部主任,負責組建該校轉基因動物實驗室,2000年晉升為正教授。2001年,他領導創立了康涅狄格大學再生生物學中心,並擔任第一任主任。

楊向中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克隆研究。1999年,以楊向中為首的研究小組利用從一頭13歲高齡母牛耳朵上取出的細胞克隆出小牛艾米。這頭牛也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隻克隆動物。此外,楊向中培養的多位中國留學生學成歸國後活躍在中國克隆研究領域。

楊向中是中國旅美農學會發起人和首任主席。由他發起的"中國橋"基金會,多年來一直資助海外華人專家到中國進行學術交流、合作研究、技術轉讓或產品開發等。

主要事跡

人類早就已有克隆的夢想。從1905年起,就有人在作這方面的研究;1997年2月,英國人用母羊乳腺細胞克隆出綿羊多莉,使克隆技術成為全球的熱門話題;接着,日本和新西蘭科學家分別用卵巢和輸卵管細胞克隆成功,給世界範圍內克隆技術的研究領域又添上了幾個成功的範例。然而,用與雌性生殖系統無關的細胞進行克隆,始終是世界科學界的一個夢想。

1999年6月10日,夢想成真,世界科學界震動了。這一天,小母牛艾米--世界上首例用非生殖器官的成年細胞克隆的動物誕生了,與克隆綿羊多莉不同,艾米是從一頭13歲的母牛的耳朵皮膚細胞中取出脫氧核糖核酸(DNA)克隆而成的。這一重大前沿技術的突破是由美國康州大學轉基因動物實驗室的15位科學家完成的,領導該項研究的是美國康州大學動物生物技術研究中心顧問、動物生物技術部主任、美籍華人科學家楊向中教授。

緊接着,新千年的鐘聲剛剛敲過,楊向中研究小組又有一項新的成果發布--抽取成年牛的成纖維細胞經過長期培養產出6隻克隆小牛。這一成果再次震動世界,各國的新聞媒體都在顯著位置給予報道。在2000年於荷蘭召開的國際胚胎學會年會上,來自42個國家的1000多名學者一致認為,楊向中的成果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它無論從科學還是商業化角度來看都比克隆多莉綿羊重要得多。它在思維和技術上都有重大創新與突破:一是採用與雌性生殖系統無關的細胞(耳朵和皮膚細胞)克隆,而不是用人們通常認為的幹細胞或生殖器官的細胞;二是不走克隆用的細胞越新鮮越好的老路,而將細胞長期培養後再克隆,創新了克隆的實際應用技術。這不僅在理論上有許多新建樹,在實踐上也使大批量地克隆動物成為可能。它可應用於無性繁殖高產奶牛、生產藥用蛋白、生產修復受傷的人體組織所必需的藥品、生產胚胎幹細胞等各個方面,還可廣泛地用於保護瀕危動物。它為利用克隆技術為基因功能定位、遺傳疾病論斷與防冶、組織和器官修補以及衰老和長壽研究等方面開拓了新的途徑。

研究領域

楊向中的研究領域涉及基礎生物科學和實用動物生物技術,他對動物的卵子成熟、受精及早期發育的調節機制有深入了解,在動物"試管嬰兒"和胚胎移植研究領域處於世界頂尖和權威地位,他第一個在家兔育種方面開發顯微技術,生產出同卵雙生兔和嵌合體兔。他對多種胚胎遺傳操作技術的開發,以及外來基因導入農畜和克隆技術領域的貢獻尤為突出。他的研究項目是研究領域最好的引資項目之一,在他擔任主管研究員期間,為項目引資共600多萬美元研究經費。康州大學動物生物技術中心試驗室有15名科研人員,課題經費為每年100萬美元,主要來自於美國農業部、醫學科學院、康州州政府及數家大型生物技術公司。十多年來,他在國際學術雜誌上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兩次獲國際胚胎移植學會優秀論文獎;在數十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任特約主講,曾擔任轉基因藥用蛋白質生產國際研討會大會主席和主講;應邀在十幾個國家的數十所大學及研究所講學;為十多家國際學術雜誌,包括美國科學院文集(PNAS),生殖生理雜誌(BOR)等擔任審編;擔任國際胚胎科技學會優秀論文評委;參與美國政府聯邦機構如農業部、商業部、醫科院等的課題評審論證。他是紐約州科學院院士,曾獲康州大學校長傑出科研獎和特殊貢獻獎,在中國數所大學及研究機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等)任榮譽教授、特約研究員。

社會活動

楊向中是一位敬業的科學家,也是一名活躍的社會活動家。早在1988年,楊向中和幾位同學倡議組織了志在推動中美農業科技交流的"旅美農學會",出任首屆主席和理事長。1992年,"中國-康奈爾科研基金項目"成立,這就是今天在海外學者中頗負盛名的"中國橋基金會"的前身,作為總裁的楊向中已先後為基金會籌集了200萬美元,基金會接待過200多個國內來的訪問團,資助了200多位學者、學生赴美深造或回國講學,並且多次率團回國考察。楊向中擔任着旅美專家教授聯合會主席、中國國務院楊陵高新技術示範區顧問、中國農業科技顧問等職務。

楊向中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幸福家庭

在寧靜的康州大學校園裡,楊向中有一個幸福的家。他的夫人田秀春也是一名博士,同樣也是一位從事生殖生物學的科學家,現任康州大學副教授。兒子14歲,是個小科學迷,常常很有見地地與大人們爭論科學上的事情,被父親稱為"大有希望的一代"。

在楊向中的辦公室里有兩張照片,一張照片是他的兒子,另一張則是被他稱為"女兒"的黑白花牛犢--艾米。他們都是楊向中生命的結晶。

研究精神

生命不息研究不止 楊向中患癌症的時間長達10年,因為手術,他半邊臉的肌肉組織都已切除。雖然癌細胞不斷在侵蝕着他的肌體,但他一刻也沒有停止對克隆技術的研究與探索。2006年,楊向中和他的研究團隊首次證明"分化細胞可用於動物克隆,其效率可以優於成體幹細胞"的成果再次引起轟動,該研究解答了克隆效率低下這一困擾科學家們長達10年的世界性難題。

2008年春節,康涅狄格大學讓楊向中回國休養,他和一起在美國生活了12年的父母住進了中國農業大學分配的人才樓里。在半年的時間裡,楊向中除了積極接受中醫治療,還為中科院的細胞研究提供技術幫助。

最後的告別

2009年春節前夕,楊憲軍前往美國看望楊向中。雖然分開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但楊憲軍感覺楊向中的身體有了很大的變化,整個人狀態很不好,顯得非常虛弱。或許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妹夫的到來讓楊向中非常高興。這一次,楊向中不再關心妹夫事業上的發展,而是不斷提醒他,要經常回家探望父母。

在患病的日子裡,楊向中每天堅持服藥,在茶葉和麵食中加入中國中草藥。每天早上,他要服用波士頓達納法爾伯癌症研究所提供的化療藥片,他希望東西方醫學的結合能夠讓他繼續活下去,以便讓他能夠繼續追求一個源自兩種文化的夢想。據了解,楊向中的癌症多年前從唾腺開始,已經擴散到肺部。

不幸逝世

2009年2月5日凌晨3時,楊向中因癌症在美國波士頓病逝,享年50周歲。"楊向中博士追思會"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行。一代天驕,長眠海外,赤子忠魂,一心向中!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及相關領導;楊向中國內各界同行、朋友及學生和新聞媒體數百人將追思會現場擠得滿滿當當,共同緬懷這位從邯鄲魏縣漳河畔走出的農家子弟,有着世界"克隆牛之父"美譽的傑出科學家。

去世影響

楊向中的離世,震驚了全球科技界。在昨天的追思會現場,不僅有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眾多知名大學、國家科學院以及國家動物研究所發來的唁電,中科院、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新疆畜牧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國內知名研究機構及高校也紛紛表達了對楊向中逝世的深切哀悼。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根海和楊向中既是同學,又是老鄉,還曾經在中國農大共事。談及楊向中,楊根海幾度哽咽。

楊根海說,作為全球頂級的科學家,向中已是坐在克隆技術塔尖上的人。但是,他並沒有就此停歇。向中的一生很短暫,但是他創造了多個世界第一和自己的生命奇蹟。他的許多研究成果都是在他罹患癌症以後取得的。原以為,他會繼續締造奇蹟,但其英年早逝,粉碎了許多他愛的人和愛他的人的夢想。

昨天的追思會現場,沒有花圈,沒有花籃。楊向中的家人告訴記者,向中的願望是在走後還能為世人造福,因此,家人為他設立了一個紀念基金作為研究生獎學金或者科學研究獎金,請大家把購買花圈花籃的錢捐給基金會,去幫助更多學子在我國的研究領域取得更大的成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