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楊世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杨世焯
  (1843~1910)
  杨世焯,字季棠,一字继唐,宁乡县朱石桥大湖塘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正月生。少时从师湘潭著名国画家尹和伯,画技日增,工于人物肖像、翎毛走兽。青年时代携资遨游京、沪,饱览苏、杭秀丽风景,观摩历代丹青珍品,拜谒画坛名流,眼界大开,技法精进。曾因囊中金尽,困于旅次,于饥饿中绘“饥鹰图”一幅,送往当铺。店主系书画行家,见之甚喜,即付售银5两。他饱餐后复作“鹰图”往鬻,店主不受。问其故,答日:“饱态之鹰,猛势全无矣!”足见其画之传神。
  他40岁左右始归故里,常人林观察诸鸟栖林动静姿态,取其神情人画,栩栩如生。他珍爱民间艺术,对家乡的春灯戏(即花鼓戏)和木雕艺术曾大力维护提倡;对雕刻家周义早期的赏识与指导颇深,为周义绘制过许多画稿,教以篆分书法,使周义技艺日益精进。
  他晚年潜心研究刺绣艺术,设馆传艺。其馆设刺绣、绘画、雕刻三科,广收门徒,有教无类,从学者甚众。湘绣早期著名绣工肖咏霞、杨佩贞、杨厚生等都出其门下。
  光绪二十四年(1898),他率一批宁乡绣工离开家乡,先后在宁乡县城、善化渫湾镇及长沙贡院东街(今中山路)等地设营业处销售绣品。三十年,他于长沙市鸡公坡五圣祠内正式开设“春红移”绣庄,发展湘绣生产。他常深入绣坊考察,绘制大批稿本,指导绣工选用。绣工胡莲仙、魏氏早期所产之日用绣品,多沿袭旧式画稿,实用而流于俗。杨世焯以卓越的绘画才能,将国画的优秀传统移植于刺绣,使湘绣内容为之一新。故其所开设的“春红移”绣庄,多绣字画屏联,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形成现代湘绣艺术风格。其绣品曾于清宣统元年(1909)在南洋劝业会获金牌奖。宁乡县志称:“湘绣之驰名中外,实世焯倡之。”
  他为振兴湘绣艺术花费了大量精力、资财,不惜变卖大部分祖业,到老年生活贫困,靠在长沙各绣庄绘绣稿为生。宣统二年(1910)七月,杨世焯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