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來不及(劉紹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來不及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來不及》中國當代作家劉紹義的散文。

作品欣賞

來不及

我來不及細想,陣陣梵音從天際飄來,與山音融為一體,輕輕貫入耳膜。我順着梵音傳來的方向,橫過山腰,抬頭看到了巨石山中琉璃已經殘缺的小亭閣。

我沒急於看亭閣里的乾坤,而是在亭閣上方、由若干巨石疊加而成的石台中佇立。人站在石上,南北兩端是懸崖峭壁、萬丈深淵,風在耳邊呼嘯,雲在頭頂飄浮,人置身其中,既有玉樹臨風之態,又有仙風道骨之氣。然而,此情此景的絕美,對於同行的那些恐高的美眉們而言,無論朋友怎麼千呼萬喚,她們就是不敢邁步涉險、踏石留照。

轉道神農殿。神農壇內古樸、簡陋、狹窄,只能容一人進壇點燭、燒紙、焚香祭祀。殿壇內無神農塑像,香灰累積很厚,石室內瀰漫着濃郁的檀香味,說明白石仙岩神農殿的香火十分旺盛。正壇兩邊,石刻有「先帝聖功扶宇宙,白石仙岩鎮山河」的對聯。若留意,在通往神農殿小道旁,有尊突兀的巨石,高約數丈,頂天立地,五官抽象威風凜凜,極像神農化身。

神農,華夏三皇始祖之一,與伏羲、女媧齊名。在白石嶺方圓百里,世世代代都在傳說神農的故事。孩提時,我當然也聽說過。炎夏,鶴須老爺拿着蒲扇,端坐在水星樓青石凳上,神乎其神跟我們說,曉得啵,神農的母親是江口人。他從小聰穎過人,嘗百草,制百藥,為百姓祛病療疾;制耜於耒山,拾種於嘉禾,教民於耕作。洪澇時,神農只要用手在天空劃個圈,暴雨就停了;大旱時,神農用食指指下天,傾盆大雨就下了;孕婦難產時,只要親人向神農虔誠祈求,就能平安順利生產……

一句話,神農是無所不能、萬事皆通、救百姓於水火的真神。

百姓心目中,神仙是真、善、美的化身,十分契合洪荒年代黎民心中的夙願。所以,不知何年何月,當地老百姓自發捐款出力,在懸崖峭壁之上修建神農殿,在白石嶺西邊嶺上建起祀母壇,為的是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丁興旺、平安吉祥。

一行人拜碣祀母壇後,沿路爬上了山頂。駐足白石嶺頂峰的那一刻,我醉了。巔峰之上,風,格外清爽、幽涼。仰望蒼穹,天高雲淡、雲捲雲舒。眺首遠方,七姊石近在咫尺,五蓋山隔丘陵相守。俯瞰山下,延綿起伏的山巒碧波蕩漾,青山纏繞玉帶,梯田層層疊疊,城區高樓林立,急馳的高鐵如游龍,散落的煙村鑲嵌沃野。

放眼再望白石仙岩,那五塊坐南朝北、長約6米的巨石,長短不一、大小有別,如如來手掌,微微張開在青山之中,神農殿恰好坐落於掌心;佛手「中指」之上,有石頭疊加而成「正心」二字。有人說,那是孫悟空當年被如來佛困厄,頑劣性不改,特意在佛祖手指所寫。誰知道呢。

不枉此行,心自清歡。下山時,黑雲翻墨未遮山,山雨欲來忽吹散;清風搖曳着翠竹,山風代替了所有的聲音。下山的腳步自然輕盈、快捷。

或許,這便是我在恰好的孟夏中,與白石嶺相逢的清喜吧。

[1]

作者簡介

劉紹義,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