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白帝》題解,譯文,注釋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白帝》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期間。當時西川軍閥混戰,烽煙不斷,吐蕃也不斷入侵蜀地。詩人親眼目睹連年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極端痛苦,內心充滿了憂愁。站在白帝城上,望着到處流浪的百姓,感慨萬千之餘寫下此詩。[1]
這首詩在意境上的變化參差錯落,大開大闔,在暴風驟雨之後,描繪的是一幅淒涼蕭索,滿目瘡痍的秋原荒村圖,這圖景正是安史之亂後唐代社會的縮影。詩人通過所見所想,表達了對國家動盪,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以及無比沉鬱的無奈與哀愁。
原文
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斗,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注釋
白帝:即白帝城。這裡的白帝城,是指夔州東五裏白帝山上的白帝城,並不是指夔州府城。
翻盆:即傾盆。形容雨極大。
戎馬:指戰馬,比喻戰戰爭。
歸馬:戰場回來從事耕種的馬。
誅求:強制徵收、剝奪。
慟哭:失聲痛哭。秋原:秋天原野。
譯文
登上白帝城樓,只覺得烏雲滾滾湧出了城門,往下看,白帝城下已經大雨傾盆。
高高掀起的濤浪湍急地向山峽中翻湧,急流的吼聲像轟擊的雷霆,煙霧籠罩着古木和蒼藤,使太陽和月亮也變得昏暗不清。
浴血奮戰的戰馬不如從事耕種的農馬安逸,連年戰爭,戰亂使這裡原有千戶人家的大村,變成如今只有百家尚存。
最讓人感到哀痛的是這些戰亂中失去丈夫的婦人們,她們孤苦無依終日哀傷不止,然而朝廷對她家也並不放過,強制剝奪,橫徵暴斂,被剝削得一無所有,秋天的原野中傳來陣陣哭聲,讓人分辨不清是來自哪個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