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宿府》題解,譯文,注釋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宿府》此詩作於唐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新任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保薦杜甫為節度使幕府的參謀。當時杜甫家住成都城外的浣花溪,由於路途偏遠,只好長期住在府內,即 「宿府」,且常常是「獨宿」。但到幕府不久,就受到幕僚們的嫉妒、誹謗和排擠,日子很不好過。因此,請求嚴武把他從「龜觸網」、「鳥窺籠」的困境中解放出來。這首詩便作於這種背景之下。
詩中抒寫了寄寓為客的愁緒,煩事所擾的百無聊賴的心情,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全詩表達了作者悲涼無奈的心境,流露出雄才難抒的心情以及對於國事動亂的憂慮和他輾轉流離的愁悶。[1]
原文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注釋
府: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杜甫當時在嚴武幕府中。
井梧:井畔梧桐。
梧:一作「桐」。
永夜:整夜。自語:自言自語。
中天:半空之中。
風塵荏苒:指戰亂已久。
荏苒:猶輾轉,指時間推移。
關塞:邊關;邊塞。
蕭條:寂寞冷落;凋零。
伶俜:流離失所。
十年事:杜甫飽經喪亂,從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至作者寫詩之時,正是十年。
強移:勉強移就。
一枝安:指他在幕府中任參謀一職。
譯文
清秋時分,幕府水井旁的梧桐樹似乎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發出「沙沙」的聲音,我獨自一人住在幕府中執宿,只有快要燃盡的蠟燭的殘光陪伴着我。
漫漫長夜,軍營中不時傳來悲壯淒楚的號角聲,這號角聲像是有人在低聲自言自語,半空中的月色很美,可現在又有誰能與我共賞呢?
連年戰亂,家人們流離失所,相互間沒有一點音信,我經常想回到家鄉,可如今邊關蕭條殘破,道路阻塞,行路更是難上加難。
流離失所的日子我已經忍受了十年,如今多虧嚴武保薦入了幕府,才勉強移就在幕府中任參謀一職,解決了溫飽,也總算是可以安頓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