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杖子(王德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杖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杖子》中國當代作家王德明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杖子

在老家的農村里,家家都會有一個小院子,是用杖子圍成的,方方正正,清爽、獨立、寧靜。由於村子是坐落在一個山腳下,所以作為房子圍牆的杖子一般都是用林場伐木頭殘留下來的樹枝子編扎而成的。也許,這就是杖子最偉大的精神。在標杆兒的頂端先綁一根橫杆做「腰子」。然後在兩個標杆兒之間,挖出一條小土溝來,把樹枝子在土溝里一字均勻排開,在上端再放一根「腰子」,有樹枝子夾起來,用鐵絲綁好,把土重新埋上去壓實,杖子就固定住了。杖子的歷史不可考,就像長城一樣。長城有多老,杖子的歷史就應該有多老,它伴隨着人們一輩又一輩的生活。王德明,1960年生,哈爾濱市人。熱愛文學,喜於創作,多有詩歌、散文、小說等作品先後在刊物上發表。

摘要:在老家的農村里,家家都會有一個小院子,是用杖子圍成的,方方正正,清爽、獨立、寧靜。由於村子是坐落在一個山腳下,所以作為房子圍牆的杖子一般都是用林場伐木頭殘留下來的樹枝子編扎而成的。也許,這就是杖子最偉大的精神。在標杆兒的頂端先綁一根橫杆做「腰子」。然後在兩個標杆兒之間,挖出一條小土溝來,把樹枝子在土溝里一字均勻排開,在上端再放一根「腰子」,有樹枝子夾起來,用鐵絲綁好,把土重新埋上去壓實,杖子就固定住了。杖子的歷史不可考,就像長城一樣。長城有多老,杖子的歷史就應該有多老,它伴隨着人們一輩又一輩的生活。王德明,1960年生,哈爾濱市人。熱愛文學,喜於創作,多有詩歌、散文、小說等作品先後在刊物上發表。

王德明散文詩歌小說杖子

在老家的農村里,家家都會有一個小院子,是用杖子圍成的,方方正正,清爽、獨立、寧靜。由於村子是坐落在一個山腳下,所以作為房子圍牆的杖子一般都是用林場伐木頭殘留下來的樹枝子編扎而成的。

有了杖子,院子才像一個家,所以,杖子就是這個家的一部分。

我家的杖子,齊齊整整,四四方方,配上一座土坯茅草房,小院子就顯得格外地方方正正了。桃李不言,杖子默默地陪伴着我成長。也許,這就是杖子最偉大的精神。

每當下雪的時候,杖子就是小院子的標識,沿着杖子把雪掃起來,堆成雪人兒。皚皚的白雪之中,只有小院子是乾乾淨淨的。人們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過日子的人家兒,因此杖子也是我家的一個重要標誌,總是讓我放不下。

杖子,又稱籬笆或圍牆,有鐵的也有石頭的,有磚砌的也有木頭的,搭配好了才協調好看。在農村里,多是用土壘砌的,也有木頭板條兒的。在我家,則是用木頭樹枝子夾起來的。

夾杖子的方法有許多種。一種是在夾杖子的兩端立好標杆兒,用錘子把標杆兒釘進地下,立穩。在標杆兒的頂端先綁一根橫杆做「腰子」。然後在兩個標杆兒之間,挖出一條小土溝來,把樹枝子在土溝里一字均勻排開,在上端再放一根「腰子」,有樹枝子夾起來,用鐵絲綁好,把土重新埋上去壓實,杖子就固定住了。另一種方法是在兩端立好標杆後,在標杆兒之間挖出一條小土溝,在標杆的上中下各綁一根木棍做杖子的梁,底下的梁放在土溝里,中間的梁綁在標杆兒的中間,上面的梁綁在標杆兒的頂端,三根梁要平行。把杖子的木棍從下面伸過去,從中間別處來,再從上面別回去。這樣就形成一個上中下三突出,中間兩凹陷的水波紋兒,然後埋上土壓實。這樣的杖子,不用鐵絲,看着有點兒像織毛衣的那種編花,很好看。

杖子夾好後,都要再用土堆實壓實一遍,看起來就像一塊木板一樣,堅固耐用。一般的杖子,都能用個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夾杖子是一個力氣活兒,也是一個仔細活兒。一般都要認真挑選一些夾杖子用的樹枝子,把樹枝子的枝丫兒削乾淨。這些樹枝子,要是各種柳樹或者楊樹的就更好了,因為柳樹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把杖子夾好後,柳樹是新鮮的,發達的根系就會向下生長,就有可能在春天冒出芽來,這樣子就成了一些有生命的杖子,不但好看,也結實堅固耐用,標誌着這一家的蓬勃興旺。楊樹也是這樣。

我家的杖子就是用柳條夾成的。春天的時候,父親買了一些柳條子,摻雜一些其他的樹枝子,沿着院子邊上插進去,中間用木頭穿好夾實,用鐵絲綁牢,把土埋上壓實,澆上水。慢慢地,柳樹就發出芽來。夏天一到,茂盛的柳樹,就把整個的小院子圍繞在一片蔥蘢之中了。父親又在杖子底下的土裡種上了一些爬山虎,每當春天來臨爬山虎就沿着杖子爬上去,開出那種粉粉嫩嫩的小花兒,院子就顯得更加春意盎然了,偶爾還會有一些蟈蟈、螞蚱、蛐蛐,站在蓬勃的樹枝上「吱吱」地叫着,一些家雀兒在柳樹毛子裡做窩繁衍,好不熱鬧。

幾年過去,茂盛的樹牆子圍成了一個四四方方的小院子,中間是一個獨立的土坯茅草房。遠處眺望,裊裊的炊煙升起,小院子更加風致。我們的生活是那麼的愜意,真真的是一幅美好的圖畫。

杖子,標明了一個家庭的勢力範圍。杖子的歷史不可考,就像長城一樣。長城有多老,杖子的歷史就應該有多老,它伴隨着人們一輩又一輩的生活。

杖子把院子圍起來,保衛着一個家庭,客觀上也把人們的思想圍了起來,讓人們形成一個循規蹈矩的思想。老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杖子,就是規矩,就是方圓。

農村的孩子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規規矩矩的院子當中,長大了做事情也是規規矩矩的,這可能是杖子帶給孩子們的潛意識。當然,這種影響也容易形成一些難以突破的條條框框。

中國人都是很規矩的,因為,從小就生活在規矩之中。長城、故宮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更是一種規矩。紫禁城,高牆防守,既防範來犯之敵,也把皇上禁錮了起來。所以,皇上做事也都是要規規矩矩的,講究個正大光明,自身正則政令暢通。

現在的圍牆是各種各樣的。原來,賓館大多都有圍牆,讓人一看就非常的封閉。改革開放後有一段時間,掀起了一陣子拆圍牆運動,大多數的賓館都把圍牆拆掉了,讓客人們感到了一些寬鬆的氛圍。但是大多數單位的圍牆還是沒有拆,還是封閉的,讓人有一種固步自封的感覺。

北大有一個老學究叫辜鴻銘,在北大做教授的時候還留着滿清時期的長辮子。學生們笑話他封建,他就笑笑說,剪掉外面的封建是容易的,但是剪掉心裡的封建是不容易的。改革開放以後,許多單位的圍牆是拆除了,但閉關鎖國的思想還需要一個很長時間的拆除過程。

現在的小區都有院牆,也都是規規矩矩的。出了院牆就不規矩了,車子亂停亂放,把街道都擁堵得亂七八糟,偶爾會傳來因車輛停放導致的爭吵,甚至是動起手來。沒有了規矩,自然就要亂起來,中國人辦一切事情都必須講規矩。

農村人也都是規矩的,因為從小就生活在小院子裡,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習慣了這樣的思維,出了院子就感到不安全,所以他們的思維也都是規規矩矩的。

我從小在農村出生,在小院子裡長大。

杖子圍成的是一個小院子,在我們心裡它圍成的卻是一個規矩,生活在一個規矩當中才有安全感。

小時候,放學回家。看到四四方方的小院子,土坯茅草房上飄起裊裊的炊煙,就知道媽媽已經開始為我準備晚飯了,一種怎樣的幸福感呢。杖子,一個溫暖的象徵。

心中的小院子,總是一種嚮往。

幾十年過去,也不曾忘記,夢裡總是想起那裊裊的炊煙,想起那平平整整的小院子,特別是那茂盛的杖子。

在村子裡讀書。夏天,放學後都要到田野上去,捉蟈蟈,溜雀兒窩。當遠遠地看見夕陽中的小院子升起炊煙,就再也無心流連田野。冬天,每當下雪,我都會把小院子打掃得乾乾淨淨,潔白的世界中露出一片溫馨,北國冰封便融化了心中的寒冷

小院兒里有我的童年,有我兒時的記憶。

小院子四四方方,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方正方正重在正,人正則政通。美麗的小院子,是由蓬勃的杖子圍成的,我在這裡度過了我的童年時代。看到杖子,就看到了我的童年。

其實,我是喜歡農村小院兒的,看起來是那樣的規矩周正,都是因為杖子的緣故。生活中,如果我們能把小院子的杖子保留下來,把心中的圍欄拆除掉,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的隔閡,該是多麼的美好啊![1]

作者簡介

王德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