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面科學(曹立禮著書籍)
序言
由於航天、信息、能源、環境、化工與機械等技術學科發展的巨大推動,固體理論和結構化學的逐步成熟,以及表面分析譜儀的廣泛應用,自20世紀60年代末,人們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材料表面和體相具有不同的結構特徵,因而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工程技術中,利用表面特殊的光電發射和吸收規律,研發大量的新型光電器件;利用表面特別的化學吸附和反應能力,促進了材料、化工、能源和環境科學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門幾乎覆蓋整個技術學科的邊緣學科——表面科學(stirface science)。 表面科學的基本內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材料表面的原子幾何排列、表面化學組成及電子結構特性,研究表面上所發生的各種物理化學現象、規律及其在現代技術領域內的應用。由於表面科學所涉及的內容太廣,從事表面科學研究的人員大多來自不同的學科領域,因此,學術界往往根據所強調的學科重點和個人的研究經歷,在編寫書籍時常採用不同的標題或名稱,如《表面物理》、《表面化學》、《表面化學物理》、《表面物理化學》、《半導體表面物理》、《催化材料表面》、《二維化學》及《實用表面分析》等。這些書籍內容都含有各位專家的學術特長。基於對這些書籍與大量研究報告內容的分析,結合多年的科研與教學經驗,筆者把技術學科群中普遍的表面問題概括為氣-固、固-固界面,和運動狀態下固-固接觸界面三類,並分章討論其中的共同基礎知識(原子幾何、表面原子遷移擴散以及表面電子結構)和最通用的表徵技術(低能電子衍射LEEl)、掃描俄歇微探針SAM、X射線光電子譜XPS和靜態次級離子質譜SSIMS)。介紹表面分析技術時,重點討論粒子束與固體表面相互作用過程及所產生的信息價值,強調物理概念。聯繫筆者在三大技術學科領域的研究課題,最後形成本書的基本內容。 材料科學發展的水平,是一個國家技術科學發展的標誌。今天,在各技術學科領域內從事教學、科研及製造業的廣大教師、研究人員和工程師都認識到,材料和器件的宏觀性能、可靠性及壽命,往往取決於它們的表面結構而不是材料的體相。尤其是人們已經發現實際工作環境下的材料表面與原始設計在相結構、化學組成和電子結構等方面明顯不同,因而又引出許多新的材料表面問題。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從原子、分子水平闡述表面結構,討論材料表面物理、化學現象以及對技術學科發展的影響,強調基本概念。重點討論表面原子遷移擴散、表面電子結構及表面原子幾何排列這三個基礎內容;把工程中各種表面現象概括為三個主要類型,分別討論了以吸附、催化為代表的氣-固界面,半導體和光電器件中的固-固界面以及以摩擦為代表的運動狀態下接觸界面。同時,分別介紹了幾種最常用的表面分析技術,包括測定表面原子幾何的低能電子衍射(LEED) ,測定表面元素組成的俄歇電子譜(AES) ,鑑別表面元素化學態的X射線光電子譜(XPS) ,以及獲取表面分子結構信息的靜態次級離子質譜(SSIMS) 。介紹這些表面分析技術時,重點討論粒子束與表面相互作用,表面元激發過程及其在表面結構表徵中的信息內容,為識譜和分析、理解表面物理、化學問題奠定基礎。 本書可作為物理化學、材料、半導體、催化、摩擦學、光電器件及微納米機械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對於航天、信息、能源、環境、化工及機械等技術學科領域內從事材料表面科學研究的教師、研究人員及工程技術人員,本書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圖書目錄
第1章 引論 第2章 材料表面原子遷移擴散 第3章 材料表面電子結構 第4章 表面原子幾何結構及其測定--二維結晶學及低能電子衍射 第5章 表面化學元素組成的測定--俄歇電子譜 第6章 表面元素組成及其化學態表徵--X射線光電子譜 第7章 材料表面分子結構表徵--靜態次級離子質譜 第8章 材料表面氣體吸附與反應 第9章 異質薄膜材料界面 第10章 運動狀態下的接觸界面--摩擦過程界面物理化學 參考文獻
編輯推薦
《材料表面科學(第2版)》是由光華基金會資助出版的專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