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材料應力腐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材料應力腐蝕

材料在應力和腐蝕環境的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壞叫應力腐蝕。這裡需強調的是應力和腐蝕的共同作用。材料應力腐蝕具有很鮮明的特點,應力腐蝕破壞特徵,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破壞事故是否屬於應力腐蝕,但一定要綜合考慮,不能只根據某一點特徵,便簡單地下結論。影響應力腐蝕的因素主要包括環境因素、力學因素和冶金因素。

簡介

  • (1)造成應力腐蝕破壞的是靜應力,遠低於材料的屈服強度,而且一般是拉伸應力(近年來,也發現在不鏽鋼中可以有壓應力引起)。這個應力可以是外加應力,也可以是焊接、冷加工或熱處理產生的殘留拉應力。最早發現的冷加工黃銅子彈殼在含有潮濕的氨氣介質中的腐蝕破壞,就是由於冷加工造成的殘留拉應力的結果。假如經過去應力退火,這種事故就可以避免。
  • (2)應力腐蝕造成的破壞,是脆性斷裂,沒有明顯的塑性變形。
  • (3)只有在特定的合金成分與特定的介質相組合時才會造成應力腐蝕。例如α黃銅只有在氨溶液中才會腐蝕破壞,而β黃銅在水中就能破裂。
  • (4)應力腐蝕的裂紋擴展速率一般在10^-9~10^-6m/s,有點象疲勞,是漸進緩慢的,這種亞臨界的擴展狀況一直達到某一臨界尺寸,使剩餘下的斷面不能承受外載時,就突然發生斷裂。
  • (5)應力腐蝕的裂紋多起源於表面蝕坑處,而裂紋的傳播途徑常垂直於拉力軸。
  • (6)應力腐蝕破壞的斷口,其顏色灰暗,表面常有腐蝕產物,而疲勞斷口的表面,如果是新鮮斷口常常較光滑,有光澤。
  • (7)應力腐蝕的主裂紋擴展時常有分枝。但不要形成絕對化的概念,應力腐蝕裂紋並不總是分枝的。
  • (8)應力腐蝕引起的斷裂可以是穿晶斷裂,也可以是晶間斷裂。如果是穿晶斷裂,其斷口是解理或准解理的,其裂紋有似人字形或羽毛狀的標記

評價

應力腐蝕機理就是滑移-溶解理論。它可以簡單地歸結為四個過程,這就是滑移-膜破-陽極溶解-再鈍化。這一機理所提出的基本概念廣為多數人接受。但是,滑移-溶解機理只能很好地解釋沿晶斷裂的應力腐蝕,而對穿晶型斷裂如奧氏體不鏽鋼的氯脆,卻遇到了很大困難。因為穿晶斷裂型的應力腐蝕,其斷裂表面不是在滑移面上,斷裂具有類似解理的特徵。防止應力腐蝕的辦法要視具體的材料-介質而定。例如低碳鋼容易產生鹼脆和硝脆。在鍋爐的鉚接和焊接部位,少量的滲漏使溶融的鹽形成局部高濃度的苛性鈉,易產生鹼脆。對於鹼脆就要時時注意鍋爐用水處理,減少PH值或加入強氧化劑使鋼表面鈍化,加入一些抑制劑如硝酸鹽、硫酸鹽、磷酸鹽都可減緩應力腐蝕,也可用陰極保護的辦法。而對於硝脆則正相反,要增加溶液的PH值,或加入苛性鈉等鹼性物質延緩應力腐蝕,當然,從電化學防護來說也可用陰極保護。對奧氏體不鏽鋼的氯脆,首先從合金的成分加以改進,如從低鎳的18-8型(304、302型)改變成高鎳並加鉬的316型,進而採用A+F的雙相鋼。對奧氏體不鏽鋼也要特別注意冷變形或者焊接後的去除應力處理。[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