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長忠2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長忠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國籍 中國

李長忠,在新疆書法界,有一隻不容小覷的潛力股,他就是李長忠。可能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個名字很陌生,然而這個在新疆低調或者說默默無聞的青年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在內地卻很走俏,牆內開花牆外香,李長忠這個處於上升期的青年藝術家,背後有着怎樣的故事?[1]

個人簡介

李長忠,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兵團書法家協會理事,新疆書法家協會會員,曾多次入展全國、自治區書法、篆刻展,入展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堯山杯」新人展,多次獲自治區級獎項,出版《碑帖解讀》系列叢書。 [2]

李長忠這個名字,可能大多數人都覺得很陌生。一是書法圈子本就很小眾,二是現聲名在外的大都是些老藝術家。像李長忠這樣處於上升期的青年藝術家,或許就更不為人知了。

這並不能說李長忠沒有實力。用一個事實來證明,李長忠拋下生意,每天在家全身心投入到臨帖、創作和讀書中。雖說在新疆書法界,他顯得有些低調,甚至是無聲,可是他的書法在內地書法市場卻很走俏。這不禁讓人很好奇,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才能將名利紛擾都放在一旁,專注於書法藝術。

人物專訪

採訪約在李長忠的書房裡。房間的牆上掛着他的作品,書架上擺滿了關於書法的書籍。案前,筆墨紙硯齊全,等待主人隨時提筆寫字。

39歲的李長忠,有着一張年輕的臉龐。說起話來,不急不躁,那些學習書法的過往,隨着他的講述鋪陳開來。

想要在書法這門藝術中有所成就,不是說有天賦就足夠,還得潛下心來苦練,持之以恆,才有收穫的可能。

李長忠自幼喜歡書法,是受到外祖父的影響。他老家在山東,外祖父就是當地有名的書法家。他八九歲的時候,就跟着外祖父學書法。一到春節,鄰居都請他外祖父寫對聯,甚至還有外鄉的人來求對聯。

有時忙不過來,李長忠就會提筆幫忙。鄰居們看了後,都嘖嘖稱讚,說他這么小就寫得這樣好。這樣的誇讚對於李長忠來說,是極大的鼓勵,當時就種下了他對書法鍾情的種子。

後來很多年,他都是不間斷地臨帖,可從沒有想過將書法當作事業來做。

2002年,李長忠經營了一家小型鍋爐廠,觥籌交錯間,他突然覺得悵然若失,沒有寄託。這個時候,他想到了書法。因為忙着經營,他已有兩個星期沒有摸毛筆了。

對於心靈的正視,讓李長忠重新拿起了筆,但已不是平常意義上的練習了。在這之後,生意上的應酬他從不參加,就怕影響晚上練字,凌晨3點以前他從未睡過覺,甚至是除夕時,他都一邊聽着窗外的爆竹聲,一邊練字。

書法不能一味埋頭苦練,李長忠想找到名師幫自己找出不足之處。後來他師從新疆老藝術家張滄,老師要求臨帖要無限接近古書原體,從而達到訓練技法的目的。

每周見老師一次,別人上兩個小時的課,他卻一呆就是一天。張滄老師告訴他,真正純熟的技法,有兩個要求:觀察得到,表現得到。跟隨張滄老師學習,他對於書法的技法有了更多的進步。

在行草中,開始新的突破

李長忠的書法之路,就是不間斷學習,不間斷領悟,不間斷提高的過程。

2006年,李長忠覺得自己又到了瓶頸期,於是他決定將工廠的事情交給別人,自己則去了北京,參加中國書協培訓中心舉辦的培訓班。

在北京,李長忠覺得眼界一下寬了,老師們傳授的知識是全新的,要求學員們進行創作性臨摹。考驗學員的眼力,能否一眼看到一個字的精髓部分。

也是在這個階段,崔勝輝老師告訴李長忠,「你在楷書上技法高度成熟,想要突破比較難,你想要有新的突破,不妨嘗試行草。」

聽從老師的建議,他開始臨摹米沛行草,米沛的筆法極其中富,是通向二王體系很好的橋樑。

從楷書一下進入行草,完全不同的運筆方法,李長忠感覺很吃力。

有一次面授快要結束了,老師對李長忠說:「你先別回新疆了,我陪着你寫,我就不信你寫不好。」

老師的話對李長忠刺激很大。他說:「那時,我的內心在流淚。我反省了究竟什麼地方不對。過了幾天,也想明白了,楷書只要寫得像就行了,可行草卻像通過圖像,看到運筆的過程,這是行草和楷書的最大的區別。」

不斷解讀,他找到自己的路

認清這一點後,李長忠寫行草不再以描摹為主,而是將重點放在了解讀書寫的過程。

看到李長忠新寫出來的字,崔勝輝滿意地點點頭:「終於開悟了。」

整整39個月,李長忠都在練米沛的《糧院貼》,他深入其中,到了後來,帖上的每個字,字體什麼形狀,每個字的韻味都可以記住。他又用了兩年的時間來練二王的字,《聖教序》3000多個字,每個字的結構特點、筆法、匠心之處,他都寫出了半頁的分析文字。

2011年,李長忠又報考了陳振濂工作室學習。陳教授招學生非常嚴格,首先要求是中國書協會員,二要在書法領域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還要書法作品。李長忠一關一關地過,最終進入了中國最高端的書法教育領域學習。

在這裡,各種書體各種風格都要寫,第一年以傳統筆墨作功夫,第二年以學院派創作實踐,也就是說學員的作品都要有主題創作與構思,每件作品都要獨一無二,表達自己的主題思想。

這兩年的學習,對於李長忠來說是脫胎換骨的,重新塑造了他的書法理念,這也是他鳳凰涅槃的過程。

李長忠的畢業作品《集古字》,得到老師極大的肯定。他從42本字帖中挑選出自己要用的字,然後用一句話,寫出對於書法的感受。其中的難點在於不同字體中的單字各不相同,但是要放在《集古字》里,就要像原體,整體風格還要統一。

這不但考驗李長忠對於字帖的熟悉程度,而且考驗他的臨摹程度,還考驗他對於古文的理解程度。

李長忠就是這樣,把整個人生都投入到了書法當中,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現在對自己有了新的要求,作出五年計劃,在五年內要加深自己的傳統文學修養。因為他悟到,傳統的文學素養和美學素養都是書法的腳,兩隻腳一起往前走,才能走得更遠。

作品欣賞

李長忠2


李長忠2























視 頻

八秩書畫展李長忠講座《當代書法創作現狀》

參考來源

  1. 李長忠 ,中國書畫家影像網
  2. 李長忠 ,中國書畫家影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