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銀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銀河
出生 (1952-02-04) 1952年2月4日(72歲)
北京市
國籍 中國
職業 性學者、社會學家
知名於 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知名作品 《婚姻法修改論爭》《虐戀亞文化》《女性主義》等

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師從於中國社會學奠基人費孝通。1952年生於北京。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1999年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

婚姻生活

李銀河與丈夫王小波是通過一個共同的朋友認識的,在1977年他們是第一次見面,那時李銀河還在山西大學上學。第一次見面後,王小波就開始追求李銀河。第一次見面時,他們那個共同的朋友去小波家找他的父親探討問題。王小波的父親是人民大學的邏輯學教授。李銀河看到了一本小說,這部小說讓李銀河產生了共鳴,當時留了個心眼看看這個小說的作者是誰,一看是王小波寫的,當時心裡就有了好感。李銀河當時在《光明日報》工作,王小波就經常跟李銀河借書還書。有一次王小波騎着自行車去還書,把書還弄丟了。第二次見面,也就是第一次單獨見面,聊天時王小波就突然問李銀河有沒有朋友,李銀河說沒有,王小波問李銀河:「你看我怎麼樣?」,從這他們就確立了朋友關係。在美留學期間,與妻子李銀河驅車萬里,遊歷了美國各地,並利用1986年暑假遊歷了西歐諸國。無論是在學歷上還是收入上,他倆始終是陰盛陽衰。但李銀河坦言自己崇拜他,「因為真正的東西我是比不過他的」。在美讀書時,王小波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兩人生活全靠李銀河一人的獎學金,而她還不肯讓王小波出去打工。她說:「他那麼一個智慧的頭腦,我捨不得他去干粗活。」嫁給了著名作家王小波,李銀河得到了刻骨銘心的愛,也經歷了大悲大喜。1997年丈夫王小波45歲因心臟病突發辭世。4月,李銀河發表悼文《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2017年04月,李銀河說,自己一點兒也不覺得王小波是個樂觀的人。因為小說《綠毛水怪》,李銀河與王小波相識。提到與王小波的感情,她說,那種浪漫的、像火一樣的激情之愛並不是特別常見的,「我也研究婚姻,愛情,我一直覺得,那種激情的迸發往往在一開始的時候像火一樣,但是一旦建立親密關係,結婚過上日常生活後就會變為柔情,從感覺上變成親情。我的生活也差不多是這樣」。[1]

人物評價

這位被冠以「先鋒女權主義女知識分子」頭銜的學者,在當代毀譽參半,似乎另一個身份已被人淡淡忘卻——「王小波遺孀」,李銀河是孤獨的戰士,然而每每她的語出驚人,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當下中國女性的生活,同性戀、一夜情、虐戀、群交甚至獸交……這些詞語緊緊捆綁着李銀河,總會有已然受教的女人出現,即便她罵李銀河罵的比誰都厲害。一次又一次,李銀河成為話語漩渦中心,急赤白臉地越來越說不清楚,同性戀們愛她,一夜情的人也愛她,其實她並不是這類人群的代言人。

社會熱議

代表事件

微博認親

2010年11月24日,李銀河就透過王菲的微博,對李亞鵬隔空喊話:「李亞鵬你關注我,我們可能是親戚!」李銀河在王菲的微博里留言:「李亞鵬,你好。你的父親是不是河南南陽人(鄧縣)?如果是,我們可能是親戚,估計沒出五服。我姓的是母親姓。我的外祖父叫李超千……」王菲的粉絲隨後紛紛把此留言轉發給李亞鵬:「問你話呢,不過她發錯信息了,幫忙轉一下!」因為兩位名人都涉及「老家河南」的話題,引起不少熱心讀者的關注。

怒斥張藝謀
2013年5月10日,李銀河更新微博談論了「張藝謀超生」,李銀河斥責張藝謀不該帶頭違法,並指責其「可恥」。李銀河在題目為「張藝謀,shame on you(為你感到丟臉) 」的長微博中首先指出「越是名人越要帶頭遵紀守法,而不是帶頭違法。」其次李銀河表示張藝謀如果喜歡孩子大可以像布拉德皮特一樣收養孩子。如果覺得自己基因好,想多傳些人,就應該以大哲學家人民日報王若水先生為榜樣,王若水忍痛讓妻子做人流。最後李銀河指責張藝謀的行為可恥,「這種行為不能說明你很牛,只能說明你很可恥。你應當就此向公眾道歉。」隨後李銀河用自己此前曾寫過的一篇關於「名人富人超生」的文章來說明其對張藝謀事件的態度,她認為名人富人超生是在擠占公共資源,如果不重罰就會造成社會不公,跟過去有錢人的「為富不仁」是同等性質。

女權觀點

觀點一、女權主義在中國被妖魔化。解讀女權主義,就是男女和諧地相處。所有主張男女平等的人都該是女權主義者;
觀點二、女權主義中有不同的流派,在觀點不同、主張不同的各種女權主義流派當中,卻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主張男女平等。在這個意義上,中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女權主義的,因為男女平等是人們的國策;在這個意義上,不但絕大多數的中國女人都是女權主義者,而且絕大多數中國男人也都是女權主義者。人們完全用不着羞於承認這一點。從五四以來,恰恰是一批男性知識精英首先引介西方女權主義思想進中國,為女性權力代言。共產黨執政後,男女平等一直是主流意識形態,這是誰也否定不了的歷史事實。女權主義在中國一直是主流意識形態,人們對女權主義的曖昧態度其實是一個虛構的衝突。
觀點三、在中國,人們應當鄭重其事地為女權主義正名,為男女平等的意識形態正名,反對人們的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價值觀念當中的男性沙文主義,反對對女性這個性別的歧視,努力提高女性在人民代表大會及各級領導班子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女性在社會生產勞動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女性平均收入水平,提高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在整個社會全面實現男女平等的女權主義主張,創造一個女權主義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社會。
觀點四、由觀念習俗所主宰的鄉村日常生活仍帶有強烈的男權制色彩,而這種男權制體現在農村女性生命周期中的各個階段:作為女兒,她們在營養、教育、醫療、繼承權等方面擁有的機會和資源較少;作為妻子和母親,她們在性、生育、家事的決定、外遇與離婚、家庭暴力、喪偶與改嫁等方面,也都與男性有不同的境遇,處於較為不利的一方;作為勞動者,她們無論是在勞動分工、收入還是在村莊的政治參與方面也都與男性的對比中處於劣勢。
觀點五、中國婚姻制度中一個延續了幾千年的習俗是「婚後從夫居住制」(即女人在結婚後住在丈夫家,與公婆同住)。這種居住制度本身就造成了婦女的低下地位:結婚不單純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結合,而是兩群人甚至兩個村莊,通過「女人」這個渠道進行的一場交易——男方要交彩禮錢,他們「買」到了一個女人。在這個交易中,女人淪為了一個「物」。[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