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李遇春[1] 李遇春,1972年生,湖北新洲人,文學博士。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新文學評論》執行主編、武漢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協全委會委員、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青年評論委員會主任、華中師範大學黃鶴詩社秘書長。1992年畢業於湖北大學行政管理系。1996—2002年就讀於武漢大學中文系,先後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2002年7月以來執教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2004年晉升副教授,2007年破格晉升教授。入選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爭鳴》、《小說評論》、《南方文壇》、《當代作家評論》、《人民日報》、《文藝報》、《文學報》等報刊雜誌發表文章200餘篇,其中含《文學評論》和《新華文摘》等權威期刊文章15篇。著有《權力·主體·話語——20世紀40—70年代中國文學研究》(台版《紅色中國文學史論》上下)、《中國當代舊體詩詞論稿》、《西部作家精神檔案》、《走向實證的文學批評》,主編《中國文學編年史(當代卷)》、《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講》四卷本、《中國新文學批評文庫》十卷本、《現代中國詩詞經典》兩卷本,副主編《中國當代文學》上下卷,編著《新世紀短篇小說佳作選評》。主持國家級社科項目二項、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三項。曾兩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文學評論》優秀論文獎、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優秀成果獎等、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2 年年度文學批評家提名、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湖北文學獎、屈原文藝獎等。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當代文學史、文學批評、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研究。

李遇春
出生 1972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文學博士
知名作品權力·主體·話語--20世紀40-70年代中國文學研究
西部作家精神檔案
中國文學編年史(當代卷


目錄

編年文章

1997年

1.《為新詩散文化一辯》,《中州學刊》1997年第4期。

2.《一個「聯對夢」小說文本——無名氏的〈北極風情畫〉和〈塔里的女人〉比較分析》,《通俗文學評論》1997年第4期。

3.《入圍·圍城·突圍——對張欣的「新都市小說」的一種解讀》,《佳木斯師專學報》1997年第4期。

4.《站在生命的荒原上呼喊——對劉醒龍的長篇〈生命是勞動與仁慈〉的闡釋》,《當代文學研究》1997年第8期。收入《武漢作家作品評論集》,2003年武漢出版社出版。

5.《生命與藝術的「橋」——評田天的長篇報告文學〈你是一座橋〉》,《當代作家》1997年第3期。

1998年

6.《破碎的英雄與英雄的破碎——論鄧一光「兵系小說」中的英雄系列》,《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第4期。

7.《讓生命應對歷史——讀鄧一光的長篇小說〈我是太陽〉》,《當代文學研究》1998年第8期。

2000年

8.《拂不去的陰霾——張賢亮小說創作的死亡心理分析》,《小說評論》2000年第5期。

2001年

9.《丁玲延安時期的小說話語分析》,《文學評論》2001年青年學者專號(增刊)。

10.《超越苦難的白日夢——張賢亮小說創作的深層心理探析》,《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11.《拯救靈魂的懺悔錄——張賢亮小說的精神分析》,《小說評論》2001年第3期。

12.《世紀末的懺悔——從王蒙和張賢亮的二部長篇近作說起》,《小說評論》2001年第6期。

2003年

13.《論20世紀40—70年代中國作家的革命英雄情結》,《天津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14.《孫犁小說創作的深層心理探析》,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15.《茹志鵑五六十年代小說創作的心理動因分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

16.《權力·主體·話語——20世紀40—70年代中國作家的話語困境》(博士論文摘要),《長江學術》2003年第4輯。

17.《生命的歷史困境與人的寓言——論李銳長篇小說的精神特徵》,《山花》2003年第6期。

18.《走出文革敘事的迷惘——從閻連科和劉醒龍的兩部長篇小說談起》,《小說評論》2003年第2期。

19.《陳忠實與柳青的文化心理比較分析——以〈白鹿原〉和〈創業史〉為中心》,《小說評論》2003年第5期。收入《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陳忠實卷》。

20.《走向生命體驗的藝術探索——陳忠實訪談錄》,《小說評論》2003年第5期。

21.《拒絕平庸的精神漫遊——賈平凹小說的敘述範式的嬗變》,《小說評論》2003年第6期。收入《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賈平凹卷》。

22.《傳統暗影中的現代靈魂——賈平凹訪談錄》,《小說評論》2003年第6期。

23.《在痛苦中寫作——賈平凹訪談錄》,《紅豆》2003年第8期。

2004年

24.《革命文學秩序中的話語等級形態分析》,《江漢論壇》2004年第7期。

25.《告別與尋找——關於張一弓小說的話語轉變》,《文學評論》2004年第4期。

26.《曾卓地下詩歌創作的心理分析》,《長江學術》2004年第2期。

27.《在自我反省中尋找藝術突破——陳忠實訪談錄》(上、下),連載於《文藝新觀察》2004年第2—3期。全文收入《陳忠實文集》第7卷,廣州出版社2004年版。

28.《病態社會的病相報告——評蘇童的長篇小說〈蛇為什麼會飛〉》,《小說評論》2004年第3期。收入《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蘇童卷》。

2005年

29.《芒克地下詩歌的精神分析》,《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30.《在「現實」與「規範」之間——賀敬之文學創作轉型論》,《文學評論》2005年第4期。

31.《賀敬之詩學品格論》(執筆),《文藝研究》2005年第6期。收入《賀敬之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版。

32.《賀敬之文學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學評論》2005年第5期。

33.《悖論中的〈紮根〉和〈紮根〉中的悖論》,《小說評論》2005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2005年第11期轉載。

34.《從生活體驗到生命體驗》(與陳忠實合作),《文學報》2005年8月25日。

2006年

35.《一種新型的文學話語空間的開創——重讀賀敬之「紅色文學經典」》,《長江學術》2006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2006年第5期轉載。收入《賀敬之研究文選》,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年版。

36.《六十年代初歷史小說中的杜甫形象》,《文學評論》2006年第4期。

37.《周立波創作與當代中國鄉土小說學術研討會綜述》,《文學評論》2006年第6期。

38.《對話與交響——論〈秦腔〉的復調特徵》,《小說評論》2006年第1期。 收入《秦腔大評》,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

39.《莊嚴與弔詭——評長篇小說〈聖天門口〉》,《南方文壇》2006年第5期。

40.《大別山之子的歷史行吟》,《文藝新觀察》2006年特輯。為2006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湖北文化宣傳周而作。

2007年

41.《性情中人枕下詩——論吳祖光六七十年代的舊體詩詞創作》,《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2期。

42.《憂患之詩與安樂之詩——老舍舊體詩詞創作轉型論》,《福建論壇》2007年第7期。

43.《論何其芳的舊體詩創作》,《長江學術》2007年第3期。

44.《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學中啟蒙話語的心理透視》,《文學評論》2007年第4期。

45.《十七年時期中國作家的文化「戀父」心理分析——以〈青春之歌〉〈創業史〉和〈艷陽天〉為中心》,《十七年文學的歷史評價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2010年經修改後以《新中國文學中文化「戀父」心理解析》為題刊登在《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上。

46.《新時期湖北作家的底層敘述與底層意識》,《小說評論》2007年第4期。

47.《人在圈套中——曉蘇近年來的大學校園小說漫評》,《小說評論》2007年第6期。

48.《美的懷念——評郭文斌的〈吉祥如意〉》,《文學教育》2007年第1期。

49.《悖謬中的底層敘述——評池子建的〈野炊圖〉》,《文學教育》2007年第2期。

50.《底層敘述的迷惘——評劉慶邦的〈表妹〉》,《文學教育》2007年第3期。

51.《拿什麼拯救底層——評張惠雯的〈如火的八月〉》,《文學教育》2007年第4期。

52.《也談「流氓的變遷」——評王璞的〈流氓是怎樣煉成的〉》,《文學教育》2007年第5期。

53.《誰是真正的底層?——評曉蘇的〈我們應該感謝誰〉》,《文學教育》2007年第6期。

54.《拷問良知的底層鏡像——評劉建東的〈看見〉》,《文學教育》2007年第7期。

55.《兩種底層的對話——評方格子的〈誰在暗夜裡說冷〉》,《文學教育》2007年第8期。

56.《神聖的底層敘述——評紅柯的〈大漠人家〉》,《文學教育》2007年第9期。《文藝報》2008年1月22日轉載。《名作欣賞》2008年第7期重刊。

57.《新時期湖北作家底層書寫一瞥》,《文藝新觀察》2007年第4期。《小說評論》2008年第6期。

58.《頹廢中的深刻——評邱華棟的〈尋愛的一天〉》,《文學教育》2007年第10期。

59.《無法重返的伊甸園——評喬葉的〈像天堂在放小小的焰火〉》,《文學教育》2007年第11期。

60.《底層的偏見——評張忌的〈夫妻店〉》,《文學教育》2007年第12期。

2008年

61.《阿Q·屈原·江湖——論聶紺弩舊體詩的精神特徵》,《福建論壇》2008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21期全文轉載。

62.《沈從文晚年舊體詩創作中的精神矛盾》,《文學評論》2008年第3期。

63.《論茅盾建國後的舊體詩詞創作》,《長江學術》2008年第4期。

64.《底層敘述中的聲音問題——評賈平凹的長篇新作〈高興〉》,《小說評論》2008年第2期。收入《〈高興〉大評》,陝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5.《絕望中的幸福與幸福中的絕望——評曾楚橋的〈幸福咒〉》,《文學教育》2008年第1期。

66.《家庭中的政治——評何玉茹的〈扛鋤頭的女人〉》,《文學教育》2008年第2期。

67.《底層敘述的突圍——評喬葉的〈良宵〉》,《文學教育》2008年第3期。

68.《底層的活法——評曉蘇的〈麥芽糖〉》,《文學教育》2008年第4期。2009年10月30日《湖北日報》重刊。

69.《底層敘述的圈套——評朱山坡的〈躺在表妹身邊的男人〉》,《文學教育》2008年第5期。

70.《絕望的抒情——評盛可以的〈低飛的蝙蝠〉》,《文學教育》2008年第6期。

71.《傷逝與尋夢——評范小青的〈右崗的茶樹〉》,《文學教育》2008年第7期。

72.《鞋的精神分析——評方格子的〈像鞋一樣的愛情〉》,《文學教育》2008年第8期。

73.《精神生態與人性弱點——評董立勃的〈一隻叫虎子的貓〉》,《文學教育》2008年第9期。

74.《最後的懷舊——評朱文穎的〈賈老先生〉》,《文學教育》200年第10期。

75.《解構的誘惑——評曹寇的〈小鎮夜景〉》,《文學教育》2008年第11期。

76.《一篇有潔癖的底層小說——評劉慶邦的〈燕子〉》,《文學教育》2008年第12期。

77.《高中語文不應忽視現代派作品教學》,《語文教學與研究》2008年第10期。

2009年

78.《聶紺弩為何要寫舊體詩?》,《湖北日報》2009年1月9日。

79.《穆旦「地下」詩歌中的懺悔話語分析》,《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80.《聶紺弩詩的江湖氣》,《名作欣賞》2009年第1期。

81.《沈從文的懷舊詩》,《名作欣賞》2009年2期。

82.《茅盾浩劫中書憤》,《名作欣賞》2009年第3期。

83.《胡風獄中詠紅樓》,《名作欣賞》2009年第4期。

84.《〈麥芽糖〉序》,《麥芽糖》(曉蘇短篇小說集),花城出版社2009年版。又以《試論曉蘇〈麥芽糖〉對底層的兩種敘述》為題發表在《當代文學研究》2009年第1期上。

85.《一個罪犯的心理自白——評張惠雯的〈月圓之夜〉》,《文學教育》2009年第1期。

86.《女扮男裝與底層關懷——評劉慶邦的〈遠山〉》,《文學教育》2009年第2期。

87.《人生何處不圍城——評潘向黎的〈滿月同行〉》,《文學教育》2009年第3期。

88.《小說的神秘從何而來——評張國增的〈最後一座木房子〉》,《文學教育》2009年第4期。

89.《後啟蒙的還鄉敘事——評王往的〈留給傻子的春天〉》,《文學教育》2009年第5期。

90.《還原與顛覆——評斯繼東的〈今夜無人入眠〉》,《文學教育》2009年第6期。

91.《底層的痛感——評王十月的〈開沖床的人〉》,《文學教育》2009年第7期。

92.《田漢的南行詩》,《名作欣賞》2009年第5期。

93.《葉聖陶的感傷詩詞》,《名作欣賞》2009年第6期。

94.《姚雪垠的〈璇宮感舊詩〉》,《名作欣賞》2009年第7期。

95.《臧克家的〈憶向陽〉》,《名作欣賞》2009年第8期。

96.《胡風舊體詩詞創作的文化心理與風格傳承》,《文學評論》2009年第3期。《光明日報》2009年5月15日《新論輯錄》。人大複印資料2009年第8期轉載。

97.《葉聖陶舊體詩詞風格的形成及其嬗變》,《福建論壇》2009年第5期。

98.《臧克家舊體詩創作心理探源》,《長江學術》2009年第3期。

99.《何其芳仿義山體》,《名作欣賞》2009年第9期。

100.《詩意中的痛苦——評朱山坡的小說〈鳥失蹤〉》,《文學教育》2009年第8期。

101.《有聲與無聲——評紀永亮的小說〈白樺鎮〉》,《文學教育》2009年第9期。

102.《仿真與幻象——評曉蘇的小說〈我們的隱私〉》,《文學教育》2009年第10期。

103.《身份的迷茫——評曾楚橋的小說〈灰色馬〉》,《文學教育》2009年第11期。

104.《關於〈白鹿原〉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問題——陳忠實訪談錄》,《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11期。

105.《白描背後的黑色幽默——評田耳的〈到峽谷去〉》,《文學教育》2009年第12期。

2010年

106.《陳忠實小說創作流變論——尋找屬於自己的敘述》,《文學評論》2010年第1期。《光明日報》2009年12月11日「新論輯錄」。

107.《關於姚雪垠的談藝詩》,《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1期。

108.《浪漫之死——評薛榮的小說〈網絡詩人咚咚鏘〉》,《文學教育》2010年第1期。

109.《關於姚雪垠的幹校詩》,《湖北日報》2010年1月8日。

110.《心理結構的平衡與顛覆——論陳忠實新世紀以來的小說創作》,《小說評論》2010年第1期。

111.《神諭中的錯誤——評金仁順的小說〈在敦煌〉》,《文學教育》2010年第2期。

112.《瘋癲與時代——評曹征路的小說〈最後一課〉》,《文學教育》2010年第3期。

113.《老舍的唐人風味》,《名作欣賞》2010年第3期。

114.《貧困的歷史與歷史的貧困——評劉慶邦的小說〈到處都很乾淨〉》,《文學教育》2010年第4期。

115.《底層的「斷背」——評徯晗的小說〈黎明之刃〉》,《文學教育》2010年第5期。

116.《今日批評家點睛:從闡釋到實證》,《南方文壇》2010年第3期。本期《南方文壇》還刊登了周新民的《歷史的探源與祛魅——論李遇春的文學批評》、作家劉醒龍的《獨立來自哪裡?——李遇春和他的當代文學探索》。

117.《符號的行旅——中國當代文學中土地話語演變的一個歷史輪廓》,《南方文壇》2010年第3期。

118.《靈氣與鬼氣——評遲子建的小說〈五羊嶺的萬花筒〉》,《文學教育》2010年第6期。

119.《呼喚新古風——說說柳忠秧和他的〈楚歌〉》,《文藝新觀察》2010年第1期。又見《文學教育》2010年第11期。

120.《道在哪裡?——評石舒清的小說〈打牆〉》,《文學教育》2010年第7期。

121.《新詩·舊體詩詞·歌詞——中國現當代詩歌史的敘述問題》,《湖北日報》2010年6月25日。

122.《〈白鹿原〉之爭:文化·歷史·性》,《名作欣賞》2010年第8期。

123.《「大武漢」的城市文學形象反思》,《湖北日報》2010年8月13日。增補後以《檢討「大武漢」的城市文學形象》發表在《學術評論》2012年第1期上。

124.《二十世紀舊體詩詞創作與研究述評》(合作),《長江學術》2010年第3期。

125.《致命的誤會——評蘇童的小說〈香草營〉》,《文學教育》2010年第8期。

126.《欲望之旅——評曉蘇的小說〈陪讀〉》,《文學教育》2010年第9期。

127.《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學中完美主義人物形象分析》,《東嶽論叢》2010年第10期。

128.《底層的苦悶及其消解——評鐵凝的小說〈春風夜〉》,《文學教育》2010年第10期。

129.《活在他者中——評劉建東的小說〈馬丫的禮物〉》,《文學教育》2010年第11期。

130.《愚人的愛情——評王秀梅的小說〈關於那隻紙鴿子的後來〉》,《文學教育》2010年第12期。

2011年

131.《被媒體綁縛的文學批評》,《南方文壇》2011年第1期。

132.《作為話語儀式的懺悔——何其芳延安時期的詩歌話語分析》,《南京師大學報》2011年第1期。

133.《焦慮的蹤跡——論路遙小說創作心理嬗變》,《文學評論》2011年第2期。

134.《最後的幻滅——評喬葉的小說〈妊娠紋〉》,《文學教育》2011年第1期。

135.《經驗與超驗——評薛榮的小說〈回家〉》,《文學教育》2011年第2期。

136.《詩學旨趣與文化追求——評柳忠秧的〈嶺南歌〉》,《人民日報》2011年2月1日。

137.《莫言〈母親〉推薦辭》,《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年第3期。又見《學生天地》(初中版)2013年第5期。

138.《20世紀舊體詩詞研究亟需實證精神》,《中國韻文學刊》2011年第3期。

139.《沉默的力量——評曉蘇的小說〈花被窩〉》,《文學教育》2011年第3期。又見《文藝報》2011年4月22日。

140.《底層書寫的實與虛——評曉蘇小說集〈我們的隱私〉》,《文學報》2011年3月17日。

141.《虛構與紀實——評朱山坡的小說〈天堂散〉》,《文學教育》2011年第4期。

142.《論姚雪垠建國後的舊體詩創作》,《福建論壇》2011年第4期。

143.《作為歷史修辭的「文革」敘事——〈古爐〉論》,《小說評論》2011年第3期。

144.《終點與起點——評鍾求是的小說〈皈依〉》,《文學教育》2011年第5期。

145.《學院批評的力量》,《文藝報》2011年7月18日。

146.《新神話寫作的四種敘述結構——論紅柯的「天山系列」長篇小說》,《南方文壇》2011年第3期。 147.《身份嬗變與中國當代「新台閣體」詩詞的形成——郭沫若舊體詩詞創作轉型論》,《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郭沫若年鑑2011卷》全文收錄,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148.《〈中國當代舊體詩詞論稿〉跋》,《長江學術》2011年第2期。

149.《葬禮的黃昏——評肖江虹的小說〈當大事〉》,《文學教育》2011年第6期。

150.《穿越時空的精神舞蹈——評章緣的小說〈最後的華爾茲〉》,《文學教育》2011年第7期。

151.《反諷的喜劇——評鐵凝的小說〈飛行釀酒師〉》,《文學教育》2011年第8期。

152.《離心與向心——評徐則臣的小說〈古斯特城堡〉》,《文學教育》2011年第9期。

153.《宿命的印證與破解——評阿乙的〈楊村的一則咒語〉》,《文學教育》2011年第10期。

154.《窺視與審視——評王手的小說〈西洋景〉》,《文學教育》2011年第11期。

155.《情而上的迷狂——評范小青的小說〈哪年夏天在海邊〉》,《文學教育》2011年第12期。

156.《新反思文學的前世今生》,《文藝新觀察》2011年第4期。刪節後以《〈拯救〉,一部精神圖譜》為題發表在《人民日報》2012年2月7日上。

2012年

157.《一個反諷性的新神話》,《長篇小說選刊》2012年第1期。

158.《如何看待當代舊體詩詞創作》,《文藝報》2012年1月20日。《新華文摘》2012年第8期論點摘編。

159.《田漢舊體詩詞創作流變論——兼論他與南社的詩緣》,《文學評論》2012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

160.《心理現實主義與女性寫作——喬葉小說創作論》,《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161.《復興「大武漢」的詩歌預言》,《湖北日報》2012年3月4日。又見《大武漢》2012年第4期。另見《人民日報》2012年6月8日,改題《觸摸城市的靈魂——評長詩〈天下江山黃河樓〉》。《文藝爭鳴》2014年第5期重刊。

162.《走向實證的中國當代文學批評》,《文學教育》2012年第4期。

163.《一吟〈國騷〉滿座驚》,《大武漢》2012年第5期。

164.《「趕任務」與當代中國文學批評的困惑》,《文學報》2012年5月17日。

165.《新實證主義文學批評方法論芻議》,《南方文壇》2012年第4期。

166.《〈我與地壇〉:命運的凝望》三人談,《語文教學與研究》2012年第7期。

167.《實證是文學批評有效性的基石》,《文藝報》2012年7月4日。

168.《未有「大師」之前——關於當代中國文化、文學與文學批評的隨想》,《都市小說·新文學視野》2012年第7期。又見《粵海風》2013年第3期。

169.《如果迴避中國人私密情慾,〈白鹿原〉將無法成為民族秘史——關於電影〈白鹿原〉答〈長江商報〉記者黃亞婷問》,《長江商報》2012年9月16日。

170.《新詩的癥結在哪裡?》,《北京文學》2012年第11期。

171.《從「消解歷史」到「發明傳統」——成一「晉商小說」論》,《小說評論》2012年第6期。

172.《烏托邦敘事中的背反與輪迴——論格非的〈人面桃花〉〈山河歲月〉〈春盡江南〉》,《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第10期。人大複印資料2013年第2期轉載。

173.《我們離「文化強國」有多遠?》,《天涯》2012年第6期。

174.《新時期移民敘事的演變》,《學術評論》2012年第6期。

2013年

175.《重建文學批評的時代——文學評論家於可訓訪談》,《文藝報》2013年2月4日。

176.《莫言現象面面觀》,《語文教學與研究》2013年第3期。

177.《話語規範與心理防禦——論丁玲在延安解放區時期的小說創作》,《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2013年第6期全文轉載。

178.《革命文學話語秩序中的「組織化」趨勢及其消解》,《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179.《李遇春解讀賈平凹:他還有機會得諾獎——〈長江日報〉「愛上層樓」讀書會江漢大學演講實錄》,《長江日報》2013年4月16日。

180.《以先鋒姿態書寫現實人心》,《文藝報》2013年4月27日。

181.《莫言現象的文學還原》,《文學教育》2013年第4期。

182.《超越時尚的「80後」寫作——評喻之之的小說創作》,《創作與評論》2013年第4期。簡本《喻之之對「80後」時尚寫作的超越》,《湖北日報》2013年4月30日。

183.《論20世紀40—70年代中國文學的「非性化」敘事——以丁玲、柳青和浩然的創作為中心》,《東嶽論叢》2013年第3期。

184.《曉蘇小說的民間化敘事》,《湖北日報》2013年5月19日。

185.《文學史前史的建構——關於「編輯與八十年代文學」的思考》,《文藝爭鳴》2013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2013年第9期全文轉載。

186.《20世紀50至70年代主流作家的邊緣話語透視》,《文學評論》2013年第4期。

187.《文學革命或文學遊戲——現代中國文學的一個研究視角》,《南方文壇》2013年第4期。收入《湖北中青年文藝評論文選》,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

188.《「說話」與賈平凹的長篇小說文體美學——從〈廢都〉到〈帶燈〉》,《小說評論》2013年第4期。

189.《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我的學院批評之旅》,《文藝新觀察》2013年第5期。

190. 《重建我們的文學批評視界》,《作家通訊》2013年第8期。又載《文藝報》2013年11月4日,改題《尋找當代文學批評的視界》。 《新華文摘》2014年第3期據《文藝報》論點摘登。

2014年

191.《學科權力與「舊體詩詞」的命運——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研究札記》,《文藝爭鳴》2014年第1期。 《新華文摘》2014年第10期論點摘編。

192.《論魯迅舊體詩的雜文化傾向》,《福建論壇》2014年第1期。(合作)

193.《地域文學理論批評史的有益嘗試》,《湖北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合作)

194.《非詩年代的詩歌寫作》,《長江叢刊》2014年第2期。

195.《文學是小地方的事情——劉醒龍、李遇春對話錄》,《上海文學》2013年第4期。

196.《蘇童小說與中國當代文學的邊緣敘事》,《創作與評論》2014年第2期。

197.《一部昆德拉式的中國小說——我讀〈日夜書〉》,《名作欣賞》2014年第4期。

198.《如何突破中國當代文學教學的瓶頸——關於50—70年代文學教學的思考》,刊於胡亞敏等主編《以生為本 探索創新——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教研教改論文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199.《在「反詩」與「原詩」之間》,《文學報》2014年5月16日。

200.《曾憲德長篇小說〈老通城曾家〉跋》,長江文藝出版社2014年版。

201. 《文學新勢力·喬葉專輯(主持人語)》,《新文學評論》2013年第2期。

202.《鄂東文學與鄂東文化談片》,《湖北日報》2014年6月22日。

203. 《「進步」與「進步的回退」——韓少功小說創作流變論》,《文學評論》2014年第5期。《新華文摘》2014年第23期論點摘編。

204.《蕭軍1950—1970年代舊體詩中的自我修辭》,《江漢論壇》2014年第9期。(合作)

205.《代際批評與學院批評——關於「中國新文學批評文庫」及當前文學批評的對話》,《南方文壇》2014年第5期。(合作)

206.《韓少功對米蘭·昆德拉的接受與創化——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到〈日夜書〉》,《外國文學研究》2014年第5期。

207.《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平議》,《創作與評論》2014年第10期。

208.《行走在文學的新舊之間——李遇春訪談錄》,《創作與評論》2014年第10期。

209.《五十至七十年代文學中文化「審父」心理分析》,《北京社會科學》2014年第12期。

210.《大力推進和深化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劉醒龍當代文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遇春教授專訪》,《湖北社會科學報》2014年12月1日。

2015年

211.《為民間野生人物立傳的敘事探索——朱山坡小說創作論》,《南方文壇》2015年第2期。

212.《如何「強制」,怎樣「闡釋」——重建中國當代文學的批評倫理》,《文藝爭鳴》2015年第2期。

213.《中華詩詞的命脈及其經典化問題——〈現代中國詩詞經典〉前言》,《名作欣賞》2015年第3期。

214. 《民國以降舊體詩詞媒介傳播與舊體詩詞文體的命運》,《文藝爭鳴》2015年第4期。(合作)

215.《賈平凹長篇小說文體美學的新探索——以〈老生〉為中心》,《文藝研究》2015年第6期。

216.《懺悔敘事中的復調詩學——評喬葉的長篇小說〈認罪書〉》,《小說評論》2015年第3期。

217.《湖北文學的兩個傳統——劉醒龍的小說和他的〈芳草>》,《名作欣賞》2015年第9期。

218.《論閻連科新世紀小說的通俗化傾向》,《福建論壇》2015年第8期。(合作)

219.《周嘯天舊體詩詞創作論》,《現代中國文學與文化》2015年第2輯。(合作)

220.《傳統的再生——〈帶燈〉序》,《帶燈》(賈平凹著),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版。


二、科研項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中国旧体诗词编年史稿(1949—2000)》(2007)。  

2.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50—70年代舊體詩詞研究》(2005)。

3.協助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現當代文學編年史」的編撰(2003—2006)。

4.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項目《新時期湖北作家的底層寫作研究》(2006)。

5.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民國舊體詩詞編年史稿(1912—1949)》(2013)。

6. 主持華中師範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中國現當代舊體詩詞編年史》(2015)。



學術著作與教材編寫

1.《權力·主體·話語——20世紀40—70年代中國文學研究》,專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2008年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11屆優秀成果獎。

2.《中國文學編年史(當代卷)》,於可訓、李遇春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全書百萬字,列為《中國文學編年史》第18卷。本卷2009年獲第六屆湖北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3.《中國現當代小說名作導讀》(上、下卷),參編,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版。

4.《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作品選講》(四卷本),王澤龍、李遇春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5.《中國當代舊體詩詞論稿》,專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2014年新版重印。2011年3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樊星教授的書評《舊韻新唱通古今——評李遇春的〈中國當代舊體詩詞論稿〉。2011年1月14日《文藝報》發表楊文軍博士的書評《為舊體詩詞正名的力作》。2011年3月21日《光明日報》發表劉繼林、伍姣麗的書評《開掘當代詩歌研究的新礦藏》。

2011年10月榮獲「2009-2010年度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專著一等獎」。

2012年獲教育部第七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6.《新世紀短篇小說佳作選評》,編著,珠海出版社2011年版。

7.《中國當代文學》上、下冊,王慶生等主編,李遇春等副主編,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8.《西部作家精神檔案》,專著,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2013年《小說評論》第1期刊登張志忠《「有心人」的「問心」之作——李遇春〈西部作家精神檔案〉簡評》、李斌《新實證主義批評的典範——評李遇春〈西部作家精神檔案〉》。2014年獲第六屆湖北文學獎。

9.《走向實證的文學批評》(《中國新文學批評文庫》十卷本),專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0.《現代中國詩詞經典》(詩卷和詞卷),編選,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11.《紅色中國文學史論》(上下冊),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獲獎情況

1.2003年獲武漢大學首屆優秀博士文論獎。

2.2003年獲華中師範大學第四屆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三等獎。

3.2005年獲華中師範大學全員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第五屆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三等獎。

4.2003—2004學年度教師教學工作優秀獎二等獎。

5.2005年獲湖北省文聯第四屆文藝評論獎二等獎。

6.2006年獲華中師範大學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指導教師三等獎。

7.2007年獲湖北省文聯第五屆文藝評論獎二等獎。

8.2007年被授予華中師範大學優秀黨員稱號。

9.2007年榮獲中國社科院文學所「2003—2007年度《文學評論》優秀論文獎」。

10.2008年榮獲武漢文藝基金文藝評論優秀獎。

11.2008年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第11屆優秀成果表彰獎。

12.2009年獲湖北省第六屆社科成果優秀獎一等獎。

13.2009年獲湖北省文聯第六屆文藝評論獎二等獎。

14.入選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15.2010年獲湖北省第七屆社科成果優秀獎二等獎。

16.2010年獲武漢市第十二屆優秀社科成果獎優秀獎。

17.2011年獲中南地區大學出版社優秀專著一等獎。

18.2012年獲教育部第六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9.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2年度文學批評家提名。

20.2013年獲第二屆中國政法大學學報優秀論文獎。

21.2014年獲第六屆湖北文學獎。

22. 2014年獲第九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著作類二等獎。

23.2014年獲湖北省第九屆社科成果優秀獎三等獎。

24.2015年被授予湖北省文聯2014年度湖北文藝家突出貢獻獎。

25.2015年榮獲武漢市第14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26.2015年榮獲湖北省第九屆「屈原文藝獎」人才獎。

27.2015年獲教育部第七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