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此詩寫於唐玄宗天寶四年(745年)秋天。李白於天寶三年(744年)被「賜金還山」,於是他離開了長安,到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遊歷,其間杜甫也因料理祖母喪事奔走於鄭州、梁園(今開封)之間。兩人時常在梁宋間相會、同游。次年深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再游江東,兩人在魯郡東石門分手。臨行時李白寫了這首送別詩。[1]
全詩以醉別開始,乾杯收官,首尾呼應,充滿豪放不羈、樂觀曠達的思想,給人鼓舞但不纏綿哀傷的送別情調。
原文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台。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注釋
石門:山名,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北。杜二甫:詩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稱杜二甫。
池台:池苑樓台。
金樽開:這裡指兩人開懷暢飲。
泗水:水名,在山東省東部,源出山東泗水縣陪尾山,向西流經曲阜、兗州,由濟寧入運河。
徂徠:山名。徂徠山,又稱龍徠山、馱來山,是泰山的姊妹山。今位於泰安市東南部。
飛蓬:一種植物,莖高尺余,葉如柳,花如球,常隨風飛揚旋轉,故名飛蓬,又稱轉蓬。
譯文
距離這一次痛飲大醉後還有幾天就要分別了,這裡的池苑樓台,我們都已經登臨遊覽過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在石門山的路徑之上,有我們重逢在那裡共同開懷暢飲的情景。
眼前如此迷人的秋景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泗水之中,海天一色的澄澈照亮了遠處的徂徠山。
如今我們就像這飛蓬一樣各自飄遠,今日一別,不知何日再聚,姑且讓我們拿起手中的酒杯一起喝個痛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