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原文,注釋,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中與幽人對酌》幽人是隱居的高士。具體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李白塑造的自我形象,他是用眼前的高士「幽人」和歷史上的高士陶淵明襯托和展示了自己隨性率真、超凡脫俗的個性風神。[1]
原文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注釋
「我醉欲眠」句:東晉末年,隱逸詩人陶淵明為人真率曠達,若於家中以酒待客,必然盡興而飲,醉後就說:「我醉欲眠,卿可去。」此處化用陶淵明語。
琴:《晉書·陶潛傳》記載:「(陶淵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張,弦徽不具,每朋酒之會,則撫而和之,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另據《宋書·隱逸傳》:「(陶)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賞析
「兩人對酌山花開」。對酌不是獨酌,李白的《月下獨酌》詩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表現的是獨酌於月下的孤寂。而與性情相投的友人對酌,則是令人興奮的。對酌於「山花」之中,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花呢?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山中的花,為喝酒的高士們襯托出遠離塵俗而又熱烈的氣氛。
「一杯一杯復一杯」。這也是詩嗎?看起來比「桃花潭水深千尺」那樣隨手拈來的比喻要更加地隨意,似乎過於口語化且欠缺詩意,但是用在這裡其實是合適而充滿詩意的。首先這是一首具有樂府民歌風味的絕句。民歌是不求典雅的,而以自然天真為特色。而這種疊加遞進式的表達也正烘托出了性情相投的朋友舉杯痛飲的熱烈場面,同時也刻畫出他們不受束縛、不矯揉造作的形象。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將前兩句同時描寫的兩位高士的形象轉到作者自身,同時也將前兩句以眼前高士相陪襯轉到以歷史上的高士相陪襯。據《宋書·隱逸傳》:「(陶)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是說陶淵明並不懂得音律,但他喜歡彈琴,常常喝到酒酣之際,便彈琴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但是,請注意,他的琴是無弦的,所以陶淵明的彈琴無關音樂而純粹是他真率脫俗的性情的表現,是魏晉風度的一種表現。
他的真率還表現在,來拜訪他的人,無論貴賤,陶淵明有酒就會招待他們,如果自己先喝醉了,就對客人說:「我醉了,要睡了,你可以走了。」李白的這句詩差不多整個搬用了陶淵明的話,一方面延續了上句口語化的特點,傳神地塑造了自己灑脫不羈的形象;另一方面,李白用一些語辭的細微變化,以及「明朝有意抱琴來」的下句的接續,還是表達出與陶淵明不一樣的情感色彩。在《宋書·隱逸傳》的刻畫中,友情是缺席的,作者寫陶淵明彈琴、酒醉遣客,都是意在表現「其真率如此」的「真率」的形象。而在李白的化用中,他不是說「卿可去」而是「卿且去」,且是暫且之意,意思是你就暫且先回吧,這個「且」是需要有下句來呼應的:「明朝有意抱琴來」,明天我們再一起喝酒,而且你不妨抱琴來。這裡的「抱琴」同樣是化用陶淵明的典故,但是在真率脫俗的涵義里更增添了知音互賞的意思。所以這首詩既刻畫了超脫凡俗、不拘禮節、隨性自然的幽人高士的形象,也寫了志同道合、知己之交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