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別匡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別匡山》此詩是李白於唐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年)在離開匡山書院時創作的。這首詩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歷代李白詩文集均未收錄,僅見於四川彰明、江油二縣縣誌。匡山位於李白故里青蓮鄉之北五十餘里,是他少年讀書學劍,習居十年之地。[1]
李白早年就有男兒志在四方、仗劍去國、濟世扶蒼的偉大理想,但畢竟身處大唐盛世,立志報國的李白選擇了辭親遠遊。這首詩就是他為了實現理想而決心仗劍遠遊的抒情言志之作,表露出詩人高遠的追求以及欲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
原文
曉峰如畫碧參差,藤影風搖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雲客倚啼猿樹,洗缽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注釋
檻:當指大明寺的圍欄。
書劍:文才武藝,文韜武略。許:許諾給,獻給。
譯文
晨光中,匡山那參差起伏的峰巒呈現出一派碧綠的色彩,宛如圖畫一般美麗。藤蘿的影子在微風中搖曳,時而輕拂大明寺的欄杆,時而柔軟地垂落下來。
我時常將家犬帶在身邊做伴,多次沿着曲折交錯的野徑攀登到山峰上去。每逢夕陽西下時,總能看到晚歸的農人背着柴草在暮色中蹣跚地走下山來。
我常倚着寺院門前大樹看雲捲雲舒,聆聽山猿如孩童哭鬧的陣陣啼鳴;有時也會跟隨僧人出來清洗缽盂,那池塘曾有白鶴飛來,如今卻不知飛到哪裡去了。
切莫責怪我,其實不是我不愛眼前這清麗的佳境,只因我已決心將我的文韜武略,全部獻給政治清明的時代了,此後我要仗劍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