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關山月》原文,注釋,譯文,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關山月》李白看到當時各個邊境之間漫無休止的征戰場景,以此詩揭示了戰爭所造成的巨大傷亡,以及給無數將士家庭所帶來的痛苦,但李白並沒有對戰爭單純地譴責或歌頌,而是通過描寫邊塞風光,戍卒的思鄉情感,更深一層地由望月所思轉為戍卒思婦之情,以及期盼家人團聚的兩地相思之苦。[1]
原文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注釋
關山月: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多抒離別哀傷之情。《樂府古題要解》:「『關山月』,傷離別也。」
天山:祁連山。在今甘肅、新疆之間,連綿數千里。因漢時匈奴稱「天」為「祁連」,所以祁連山也叫作天山。
玉門關: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古代是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下:這裡指出兵。白登:指今山西大同東的白登山。
胡:此指吐蕃。窺:有所企圖,窺伺,侵擾。青海灣: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戍客:征人也。駐守邊疆的戰士。
苦顏:愁容。
高樓:古詩中多指閨閣,這裡指戍邊兵士的妻子。語出曹植的《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思婦高樓上,悲嘆有餘哀。」
譯文
一輪明月從峻偉的祁連山後升起,穿行在蒼茫的雲海之間。浩浩蕩蕩的長風掠過幾萬里,越過將士們駐守的玉門關。
當年漢高祖的兵馬與匈奴交戰在白登山道,吐蕃覬覦青海大片河山而挑起的唐軍與吐蕃交戰。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征戰之地,出征的將士幾乎很少能夠生還。
戍守邊塞的將士們遠望邊城景象,思念着何時能夠迴轉家鄉,此時不禁愁容不展。在這明月當空的夜晚,將士們的妻子遠在家鄉的高樓上一定也在憑欄遠眺,哀嘆着,不知何時才能見到遠方的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