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瑢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li rong

本名:李瑢

字:清之

號:匪懈堂、琅玕居士、梅竹軒

所處時代:朝鮮王朝

民族族群:朝鮮人

出生日期:1418年

逝世日期:1453年

主要作品:《小苑花開帖》

封   號:安平大君

李瑢(1418年—1453年),朝鮮王朝前期宗室,著名書法家。他是朝鮮世宗第三子,字清之,號匪懈堂、琅玕居士、梅竹軒,封安平大君。世宗死後,他與哥哥首陽大君李瑈對立,癸酉靖難後被流放江華島、喬桐島,不久被賜死。

人物生平

永樂十六年(1418年)九月十九日,剛繼位一個月的朝鮮世宗李裪得到了他與昭憲王后的第三個兒子,也就是安平大君李瑢。[1]  

李瑢在四歲時被過繼給已故叔父誠寧大君李褈為嗣。[2]  

宣德三年(1428年)與兄長李瑈分別受封安平大君、晉平大君(後改首陽大君)。[3]  

翌年迎娶左副代言鄭淵之女。[4]  

後生兩子友直、友諒。

在當時的朝鮮王朝宗室中,李瑢與其兄李瑈皆以篤信佛教著稱。[5]  

但在世宗死後,兄弟倆圍繞權力迅速反目。李瑢在彰義門(漢城西北門)外建「武溪精舍」,又在南湖建「澹澹亭」,藏書萬卷,廣招各路文人雅士來此吟詩作賦,「或張燈夜話,或乘月泛舟,或占聯,或博弈,絲竹不絕,崇飲醉謔,一時名儒無不締交」。  

因此李瑢有「好士」之名。  

在這過程中,像李賢老這樣的野心家也結交上了李瑢,並得到李瑢的信任。李瑢由此開始涉足政治,與朝臣金宗瑞、皇甫仁等聯合,與首陽大君李瑈對立。  

景泰三年(1452年)閏九月初六日,李瑈鞭笞李賢老,並趁機公開其惡行,導致李賢老被罷職並離開京城,李瑢失去左膀右臂。  

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十日,李瑈發動癸酉靖難,金宗瑞、皇甫仁等被殺,落鄉的李賢老也被處死,不過李瑢被法外開恩,與其子李友直一起被流放江華島。  

其後群臣多次請求處死李瑢,端宗於十六日同意,但首陽大君反對,又收回成命,只是將李瑢父子移配喬桐島。  

十八日,端宗終於下達賜死李瑢之命,派義禁府鎮撫李淳伯去執行,並將李友直移配珍島(翌年處死)。  

另一方面,還公布了李瑢等的二十五條罪狀,聲稱李瑢在李賢老的慫恿下,勾結金宗瑞、皇甫仁等謀朝篡位,所幸被首陽大君挫敗。但無法確認這些罪狀的真偽。  

直到三百年後的朝鮮英祖年間,才為李瑢父子平反昭雪,恢復官爵,賜諡「章昭」。  

朝鮮正祖時作為「六宗英」之一配享莊陵忠臣壇。

藝術成就

李瑢才華橫溢,他「尤長於詩文,書法奇絕,為天下第一,又善畫圖、琴瑟之技」   ,其詩、書、畫被譽為「三絕」。他的書法專門模仿中國元代書法家趙孟頫的松雪體,「凜凜有飛動意」。  

由於李瑢書法出色,故父王世宗英陵的碑文由他書丹,此外還書寫過外祖父沈溫的墓表。朝鮮文宗還命他書寫標準活字(壬申字)。 李瑢的作品還流傳到中國明朝,受到中國士大夫的讚賞。景泰元年(1450年),明代宗派翰林侍講倪謙來朝鮮宣讀登極詔,倪謙偶然看到李瑢的字跡,大為驚嘆,要求見李瑢,當面稱讚其書法水平超過明朝書法家陳謙,「真得松雪翁之三昧者也」,並帶走了他的數十幅書法作品。    

倪謙題跋道:「夫以三韓遠夷,而能工於筆札如此,於以見文化之無外也!」並將這些書法作品帶給錢溥等同僚一起鑑賞。  

據當年來朝鮮弔祭冊封的明使尹鳳、鄭善反饋,對於李瑢的作品,「中朝文士皆嘆服」,連明代宗看了後也稱讚「甚善,正是趙子昂體也」。   據說有些朝鮮人還會在中國買到他的手跡,李瑢對此非常得意。  

主要作品

李瑢傳世墨寶真跡不多,唯一保存在韓國的真跡是《小苑花開帖》,被指定為大韓民國國寶第238號。此外,李瑢在正統十二年(1447年)夢見桃花源後請畫家安堅作《夢遊桃源圖》,他為該圖題跋,現藏日本奈良天理大學附屬圖書館。還有一幅金泥寫經,現藏美國哈佛大學亞瑟·薩克勒博物館。  

親屬成員

父親:朝鮮世宗李裪

母親:昭憲王后沈氏

養父:誠寧大君李褈

養母:昌寧成氏(據說李瑢與之私通)

妻子:迎日鄭氏(判書鄭淵之女,高麗恭讓王之女貞信宮主的外孫女)

妾室:對御香(癸酉靖難後貶為官婢)  

情婦:朴妃(平壤妓女)  

兒子:宜春君李友直(1435年—1454年,有一女名「無心」,被賜給功臣權擥為婢)、德陽正李友諒(?—1452年)

影視形象

朝鮮王朝500年-雪中梅》(1984年電視劇),田因澤飾

破天舞》(1990年電視劇),車斗玉飾

韓明澮》(1994年電視劇),盧英國飾

王與妃》(1998年電視劇),鄭性模飾

大王世宗》(2008年電視劇),韓時勛、姜漢別飾

公主的男人》(2011年電視劇),李周錫飾

仁粹大妃》(2012年電視劇),李光基飾

參考來源